Print

论罗贝尔·布莱松电影中的罪与救赎

论文摘要

罗贝尔·布莱松的电影中蕴含着深刻而复杂的基督教主题,这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宗教风格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基督教生存主义为理论出发点,通过对帕斯卡尔、克尔凯郭尔、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等神学家的理论展开分析和梳理,进入研究布莱松基督教主题的核心问题:罪与救赎。对于布莱松来说,罪的问题是生存的问题,布莱松关注的是罪恶的呈现,以及人在其中的骄傲与绝望。然而人的罪性仍有得到拯救的可能,但在布莱松那里,救赎不是一个过程,而是启示的瞬间,救赎既来自于上帝的恩宠也直接与人的自由意志相关。因此,可以说布莱松既是一位人世罪恶的审查官,又是一位人道主义者。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2 布莱松与罪论
  • 2.1 布莱松的电影及其罪论思想
  • 2.2 布莱松罪论思想的神学背景
  • 3 罪在生存中的遭遇
  • 3.1 幽禁:人的栖居之所
  • 3.2 骄傲:疏离与沦落
  • 3.3 绝望:被困囿的自由
  • 4 救赎的维度:上帝与人
  • 4.1 命运:帕斯卡尔的打赌
  • 4.2 救赎:敞开的恩宠
  • 4.3 救赎:创造的自由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本文来源: https://www.lw50.cn/article/0f7b78fc1f751ae2a4378f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