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大学论文-储陈城

近代大学论文-储陈城

导读:本文包含了近代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学教育,教育计划,德国法学,课程设计

近代大学论文文献综述

储陈城[1](2019)在《近代德国大学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作为近现代法学教育的起源地之一,培养了大量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因此德国的法学教育在世界各国都拥有诸多的拥趸。纵观近代德国法学本科教育计划,可以发现其专业教育设置理性化、注重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等特点,对于我国法学本科教学计划改革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黄滢[2](2019)在《东北师范大学举办“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民国史研习营》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8日至13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民国史研习营在东北师范大学开营。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德国艾希斯特·因戈尔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中国台湾"中研院"、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本文来源于《外国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任小燕[3](2019)在《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动议、实践与影响——以1920年南高师、北大招收首批女生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开我国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尽管两校从动议、决策到实践均有着不同的政策建构,但都遭遇了来自教育界、政府、家族关于女子社会性别、教育性别等认知上的巨大阻力。两校首批女生的学历、专业定位与职业选择,使得这场"破冰之旅"日益呈现出女子中学、女子师范与公立大学在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科选择、职业发展等方面由来已久的教育差异,以及制度衔接的矛盾与困境,从而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1922年新学制的进程、全国大学乃至中学男女同校的普及,以及女子教育的现代转向。(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4](2019)在《2019年“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15日—16日上午,"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与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十数位中青年学者做了发言报告。会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跃进研究员、苏州大学文学院罗时进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孙之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张剑教授以及浙江大学胡可先教授、周明初教授、朱则杰教授等专家担任嘉宾。(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翟瑜佳,饶鼎新[5](2019)在《“近代中国大学与教科书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6月29日上午,由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大学与教科书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社科院、吉林省社科院、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工作坊研讨。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刘正伟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大学史和教科书的研究是教育、历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大学创立之初起,课程和教科书便都是其重要的构成要件,从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可以看出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从大学的系科和课程设置,则可以看出大学对学科与知识的系统选择和编排。举行此次工作坊的目的在于更加集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斯日古楞[6](2019)在《从学科建制看中国国立大学的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学科建制探讨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有助于整体上分析高等教育的职能。依据历史研究法,从清末到民国中期,国立大学学科建制经历了"科—门"、"科—系"、"院—系"、"研究院—所—部"的演进历程,实现了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国立大学学科建制改革与尝试为制度层面上大学学科制度的规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坚实的实践基础。因此,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绝不是简单的西化,而是本土的尝试和探索基础上辩证地汲取西学的过程。(本文来源于《高教探索》期刊2019年08期)

范广欣[7](2019)在《从“大书院”到“大学”:近代中国对university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university的主要汉译及其升降起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涵,揭示了中国人认识西方大学、探索大学理念的不同心态和视角。从1866到1895年是无可争议的"大书院时代",尽管多种翻译并存乃至竞争,"大书院"却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地位。从1895到1911年,"大学堂"逐渐取代"大书院"成为官方认可的翻译。直到民国以后,"大学"作为university的标准翻译最后确立。甲午战前中国人对西方和日本多种大学模式均有观察和体验,他们往往重视书院与英美大学的比较,甚至认为英美大学与当时的书院相比更好体现了书院的理想,这是他们多用"大书院"翻译university的理由。甲午战败之后,日本模式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但是,最后确定的标准翻译"大学",虽然直接来源是日本,却在中国本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在全盘西化、日化的时代,承载着民族的教育理想。(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梁惠娥,赵宇婷,王中杰[8](2019)在《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艺术探析——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晋绣作为深扎在黄河流域的一种古老的刺绣工艺,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份珍贵的传统服饰文化遗产。文章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204件近代晋绣服饰品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晋绣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山西的地域人文环境归纳出晋绣图案民俗化、宗教化、鲜明化的特点,并从晋绣图案结构、纹样题材、色彩特点、针法技艺四个方面对晋绣服饰品图案进行整理与艺术探析,总结了晋绣的发展溯源及晋绣图案饱满、丰富、艳丽的艺术特征,为晋绣图案风格的表达与审美意识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08期)

何睦[9](2019)在《近代中国大学对属地城市教育资源的整合探析——以天津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大学多建于沿海或内陆中心城市,且因各级教育尚未完善,大学在履行自身高等教育职能外,在属地城市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还扮演了多重角色。以近代天津为例,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在城市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及女子教育等诸方面均积极介入并主动发挥引领作用,是近代城市教育体系建构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9年02期)

张琳[10](2019)在《中国近代教会女子大学通识教育的起步与转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打开了封闭的旧中国的大门,并在中国获取了传教和办学的特权,传教士开始在我国创办教会女校,随着教会女校规模的扩大和本土女校的发展,致使教会女子大学应运而生,这对于女性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早期的金陵女子大学和华南女子大学由西方传教士掌控,旨在为基督教服务,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1925年,五卅运动后,收回教育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1928年,应国民政府和爱国人士的要求,教会女子大学开始启用华人担任校长,至此,教会女子大学不再只是为宗教服务,同时也为社会和国家服务。本研究通过收集和查阅大量的资料,从校长的通识教育思想、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和通识教育活动叁方面入手,审视近代中国教会女子大学通识教育的起步和转承。研究发现,教会女子大学的创办虽然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华人治校时期的通识教育既有对早期通识教育的继承和沿袭,也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权的更替所带来的通识教育的转型。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机制缺乏多样性等问题。研究过去就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因此,当下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问题可以借鉴近代教会女子大学的通识教育来解决。(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0)

近代大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月8日至13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院,中国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民国史研习营在东北师范大学开营。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英国伦敦大学,德国艾希斯特·因戈尔施塔特天主教大学,中国台湾"中研院"、台湾大学、清华大学、中正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近代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1].储陈城.近代德国大学法学本科教学计划及启示[J].池州学院学报.2019

[2].黄滢.东北师范大学举办“近代中国的区域发展与政治、文化变迁”民国史研习营[J].外国问题研究.2019

[3].任小燕.近代公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动议、实践与影响——以1920年南高师、北大招收首批女生为中心的考察[J].高等教育研究.2019

[4]..2019年“龚自珍与近代文学的开端”学术论坛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5].翟瑜佳,饶鼎新.“近代中国大学与教科书研究”工作坊在浙江大学顺利召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6].斯日古楞.从学科建制看中国国立大学的近代化[J].高教探索.2019

[7].范广欣.从“大书院”到“大学”:近代中国对university的翻译[J].江海学刊.2019

[8].梁惠娥,赵宇婷,王中杰.近代民间晋绣服饰品图案艺术探析——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藏品为例[J].丝绸.2019

[9].何睦.近代中国大学对属地城市教育资源的整合探析——以天津为例的研究[J].民国档案.2019

[10].张琳.中国近代教会女子大学通识教育的起步与转承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近代大学论文-储陈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