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识别及护理郭艳齐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识别及护理郭艳齐

郭艳齐

(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广州510220)

【摘要】为了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的意义,增加患者缺血心肌的灌注和侧支循环,减少病死率。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究了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报警情况,并对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解除报警,防止由于报警不当影响对患者反搏的效果,促使主动脉球囊反搏能够正常进行,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球囊反搏;报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175-02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综合征,其病主要包含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出汗、恶心还有部分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1]。因此,对患者采用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进行治疗时,由于护士人员护士了报警的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具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进行识别,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要规范操作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球囊和最佳的植入位置,并做好对机器的日常维护,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报警的发生。

1.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报警识别及护理研究

主动脉球囊反搏是一种医疗机械设备,是以左心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该设备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里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较高的医学治疗价值,有效降低患者收缩压、舒张末压和心肌耗氧量,且相应的增加患者心输出量和心肌灌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为了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器的报警意义,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医疗机械的了解,总结并归纳出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报警的几种情况及护理干预。

1.1反搏压过低时出现的报警

当机械循环装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反搏压过低时,该装置会发出报警提示。相关研究表明反搏压过低报警是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一种非常常见的报警提示,对报警的具体产生过程进行分析,大部分患者报警后显示:血流动力学出现了异常情况,且患者血压在不断下降,之后反搏压也在不断下降,当反搏压下降到100mmHg时,设备就会发出警报提示,发生报警的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出现了缓慢心律失常发作症状、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症状、心脏泵衰竭发作症状[2]。护理干预:要求医护人员要在患者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反搏压过低报警,要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性处理,有纠正心律市场药物、抗心力衰竭药物、升压药物及体位调整等,及时解除报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1.2心电信号消失报警

在对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治疗过程中,心电信号消失报警也比较常见,此类报警是由于监护显示心电波形消失或者是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由于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休克或者是心力衰竭等状况,表现出交感神经兴奋以及出汗多等使得心肌受到严重损害,造成心电信号微弱,不能对机械进行有效识别,当患者出汗等因素影响到电极和皮肤之间的粘贴性时,使得电极片出现脱落现象,从而发出的报警提示[3]。护理干预:对此类报警进行消除时,要求医护人员要定期对电极片进行更换,并在粘贴部位用酒精擦除油脂,以达到减少肌电的干扰,提高电极和皮肤之间的密封性和粘贴性,为设备运行提供有效的信号保障。此外在对患者选择心电触发治疗时,要尽可能的选择R波向上导联方式,增强反搏的治疗效果。

1.3压力信号丧失报警提示

由于压力信号丧失后压力触发模式无效,针对这一现象,医护人员要及时检查患者的机体状况、信号连接情况和压力传感器,并重新执行血压归零。造成这种报警是由于导管中心腔不通畅,医护人员通过压力传感器进行抽血时,用肝素帽对三通管进行封管处理后,使得管内压力过大,影响信号正常传播。护理干预:要求医护人员要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激活凝血的时间,从而达到预防导管中心腔堵塞现象的发生。

1.4氨气泄漏发出的报警

导管曲折会造成氨气泄漏,出现这类报警可能是由于球囊尺寸过大,球囊没有完全被充盈。护理干预:医护人员要根据报警提示,观察球囊是否出现了破裂,此外,对患者进行植入治疗时,要提前放气,并变更触发模式,从而达到消除报警的目的[4]。

2.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了有效识别各种报警,提升报警反应患者病情改变的意义,要求医护人员要熟悉和掌握该设备,并了解屏幕上的所有参数及代表的意义,在为患者治疗时要做好操作规范,以合适的球囊位置和植入位置,提高报警的意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由于充气压力过大,对患者反搏暂停时间间隔比较长等原因出现的报警。因此,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搏效果,及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调整好反搏暂停的时间间隔;对充气压力过大导致的报警在消除时,要求医护人员要以手动的方式将球囊进行充气和放气,调整好球囊的位置,降低无效报警的发生率,提醒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重视机器的维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报警,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效率[5]。

3.小结

综上所述,只有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器的报警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才能提高该医疗设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确保机器正常运行,提高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器报警的意义,消除一些无效报警,最终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谢芳,阳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4,08(15):111-112.

[2]孙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并发动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3,07(22):201-203.

[3]周婷.急性心肌梗死IABP植入术的临床护理[J].西部医学,2014,03(20):214-216.

[4]李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07(05):321-326.

[5]朱欢欢.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常见故障识别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08(21):141-142.

标签:;  ;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报警识别及护理郭艳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