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

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

论文摘要

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现实的表现、未来的趋势等,都是国际社会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核恐怖主义是当今国际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核恐怖主义作为恐怖主义的一种新型表现形式,具有与其他恐怖主义活动相似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借助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研究,我们一方面可以丰富国际刑法学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刑法学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研究,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恐怖主义问题是国际法、国际政治、国际刑法、国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的选取与对恐怖主义的不同认识有重要关联。研究核恐怖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层面上,它事关国际社会秩序和国际整体局势;在国家层面上,它事关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需要进一步完善国际法依据,建立以联合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为核心的全球核安保机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并推进核安全在国家层面的实现。应当看到,核恐怖主义犯罪的最终消除只有根除它滋生的土壤才能完成,这有赖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渐进落实以及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以201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核安全峰会为切入,结合恐怖主义犯罪发生的趋势和后果探讨了选题的由来。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肌体的顽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历史车轮的运转的同时,也塑造着恐怖主义的新面孔。频发的恐怖袭击是人类冲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爱好和平的人们从未停止反恐怖主义的斗争。在目睹了“9.11”恐怖袭击的灾难性后果之后,我们不能再坐等一场核“9.11”的来临,为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发生,这即是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核恐怖主义犯罪进行多视角的研究是全面认识和寻找对策的基础,也是对恐怖主义进行综合治理的必要前提。国际政治学中的国家利益、国际格局、国际关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核恐怖主义带来了很好的启迪,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国际犯罪问题也契合于国际刑法的两重性——国际属性和刑法属性。历史的研究方法、比较的研究方法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也是研究核恐怖主义犯罪不可或缺的方法。尽管人类社会至今尚未出现严重的核恐怖袭击后果,但是其潜在危险性已经十分明显,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发生,意义重大。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和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面临的困境。在介绍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前,笔者给出了相关的概念以及该类犯罪的类型与特征。以《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的国际法律文件对核恐怖主义做出了相关规定,并确立了防范和制止核恐怖主义犯罪的条文基础和制度框架,彰显了国际社会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决心和行动。应当看到,在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上,我们还有改进的空间,主要包括公约等法律制度方面、国际社会合作方面以及实践操作层面等,如资金和应急管理与处置。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基点,这是集中体现本文理论深度的一章。理论基点的不同选择,将带来对国际问题不同的认识结果,进而导致国家在国际法律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首先,是从国际关系视角去认识和分析核恐怖主义犯罪。国家利益理论、相互依存理论以及全球化理论分别对包括核恐怖主义在内的恐怖主义有独特的解读,依据不同理论确立的国家战略和制定的国家政策直接影响着反恐的立场和行动。核恐怖主义在国际关系发展中并非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给国际关系带来巨大挑战和机遇的事物,其中挑战主要体现在对国际格局构成的冲击、使国家安全利益内容复杂化、致使原有规则体系失效和对国际合作进行实质性的考验等方面;机遇主要包括了密切了国际主体间的利益联系、使核安全和反恐怖地位凸显以及对新型合作模式的寻求等方面。其次是统一国际刑事政策的确立与实施。统一国际刑事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并以科学、法治和国际原则为指导。针对原有刑事政策的不足,防范核恐怖主义的统一国际刑事政策倡导从事后打击到事前预防、从军事打击到综合治理和从单边主义到国际合作,将复杂多变的核恐怖主义犯罪现象与相对稳定的国际刑事法律相连接,为防范这种超级恐怖主义犯罪确立了理论根基。第四部分针对当前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中存在的不足并依据相关的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在国际层面上应当完善公约等配套法规、建立统一的国际反恐联盟和加强核恐怖主义事件的管理等内容。法律文件的完善包括了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规定的完善两个方面、限制核能军用和促进核能民用两个辅助部分;反恐联盟的建立需要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加强集体安全制度、优化机构职能、调整国家核安全战略等方面;加强核恐怖主义事件的管理需要完善硬件装备和软件技术、严格保管核材料和核武器、加强教育和提高认识等内容。第五部分回归中国实际,结合当代中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犯罪威胁,探讨了在国际社会核恐怖主义犯罪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加入相关国际条约并使其尽早内化的努力,以及坚持限制核能军用、发展安全清洁的民用核能的基本立场。无论是构建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还是加强反核恐怖主义的实践,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不断在新形势下寻找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新路径,并且愿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就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作出各种尝试。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核恐怖主义犯罪概述
  • 1.1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含义、类型与特征
  • 1.1.1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含义
  • 1.1.2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类型
  • 1.1.3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
  • 1.2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与发展
  • 1.2.1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
  • 1.2.2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趋势
  • 第2章 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基点
  • 2.1 国际关系理论与核恐怖主义犯罪
  • 2.1.1 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概述
  • 2.1.2 核恐怖主义犯罪给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挑战
  • 2.1.3 核恐怖主义犯罪给国际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
  • 2.2 统一国际刑事政策与核恐怖主义犯罪
  • 2.2.1 统一国际刑事政策的基础
  • 2.2.2 统一国际刑事政策的原则
  • 2.2.3 统一国际刑事政策的内容
  • 第3章 国际层面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完善
  • 3.1 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的现实与问题
  • 3.1.1 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公约体系及其不足
  • 3.1.2 核安全合作机制及其缺陷
  • 3.1.3 实践层面上的困境
  • 3.2 公约及配套法律规范的完善
  • 3.2.1 防范与惩治核恐怖主义犯罪公约之完善
  • 3.2.2 反扩散的 NPT 之完善
  • 3.3 统一国际反核恐怖主义联盟的建立
  • 3.3.1 联合国框架内集体安全制度的加强
  • 3.3.2 联合国机构的组织协调与职能优化
  • 3.3.3 调整国家核安全战略并切实履行国际义务
  • 3.4 核恐怖主义事件的管理与处置措施的完善
  • 3.4.1 核恐怖主义事件的管理
  • 3.4.2 核材料与核武器的保管
  • 3.4.3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 第4章 中国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路径选择
  • 4.1 中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威胁
  • 4.1.1 来自周边地区的威胁
  • 4.1.2 潜在的核和辐射源危险
  • 4.1.3 境内恐怖分子实施核恐怖袭击的企图
  • 4.1.4 外围领域存在的漏洞
  • 4.2 中国惩治与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 4.2.1 中国的基本立场
  • 4.2.2 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体系及其完善
  • 4.2.3 加强防范核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践
  • 4.2.4 完善核恐怖主义事件的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学术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恐怖主义犯罪的经济原因及其规制[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2].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16)
    • [3].论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普遍管辖原则[J]. 法制博览 2018(02)
    • [4].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8(10)
    • [5].恐怖主义犯罪对民航领域的渗透及其防控[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8(03)
    • [6].美国恐怖主义犯罪规制探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7)
    • [7].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政策的反思与展望[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0)
    • [8].试论恐怖主义犯罪发展趋势与我国反恐立法[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9].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和新动向[J]. 南都学坛 2016(06)
    • [10].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03)
    • [11].独狼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法规制问题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2].我国防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研究[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7(01)
    • [13].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规制[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2)
    • [14].独狼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治理探析[J].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05)
    • [15].对我国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探讨[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6(01)
    • [16].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历史溯源与现状描摹[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 [17].网络时代下恐怖主义犯罪的发展和防控[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18].网络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规制[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6(05)
    • [19].暗网恐怖主义犯罪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0].恐怖主义犯罪的法治应对[J]. 中国审判 2014(08)
    • [21].由昆明火车站暴恐案引发的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思考[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16)
    • [22].反恐怖主义犯罪对策研究综述[J]. 法制博览 2015(29)
    • [23].“恐怖的孤魂”:“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研究[J]. 刑法论丛 2019(01)
    • [24].恐怖主义犯罪的新特点和刑事规制[J]. 刑法论丛 2018(01)
    • [25].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应对[J]. 刑法论丛 2018(03)
    • [26].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认定及其惩治机制[J]. 青春岁月 2016(23)
    • [27].恐怖主义犯罪的定义与类型的重新探索[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2)
    • [28].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规整方式检讨——反恐特别刑法之提倡[J]. 刑法论丛 2016(04)
    • [29].恐怖主义犯罪新趋势及我国应对机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07)
    • [30].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地域性特点及其治理[J]. 求索 2013(11)

    标签:;  ;  ;  ;  

    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