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上升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化石能源、生物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我国承诺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如何?各省市的排放情况趋势怎样?我国传统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能否很好的解释碳排放的变化?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如何?又有哪些经济发展因素显著地影响着碳排放量的增加?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本文重点解决如下问题:(1)基于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推荐的方法,选取九种能源,对中国1995-2009年间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碳排放量进行了准确、系统地测算,并以此为基础,以15年内各省市平均二氧化碳量为指标,将其划分为低、中、高排放三个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个合理的框架。(2)根据测算出的三大区域的碳排放量,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低、中、高排放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逐年增加,且呈现阶段性特征,另外,其区域CO2排放量差异非常明显且逐步扩大,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和资源消耗的不同。接着利用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三大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三大区域并未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而是呈现出倒N型曲线,且并未到达倒N型曲线的上升至下降的阀值点。(3)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方法)系统地分解分析了中国三大区域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特征,将总效应分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并对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效应,经济结构的调整近年来也发挥了微弱作用,而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则主要是强度效应。最后,本文在前述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减少二氧化碳的相关政策建议,并揭示若中国执行碳减排其重点应放在哪些省份,使其能以尽量少的物质消耗和相对较低的碳排放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
  • 1.2.2 减排政策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全文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结构框架
  • 1.3.3 研究目的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机理分析
  • 2.1 经济发展的内涵
  • 2.2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
  • 2.2.2 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循环经济理论和低碳经济理论
  • 2.3 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 2.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3章 我国省市碳排放量的测算及区域划分
  • 3.1 碳排放量的测算
  • 3.2 数据来源
  • 3.2.1 二氧化碳排放数据
  • 3.2.2 计算方法
  • 3.2.3 基础数据来源
  • 3.2.4 计算结果及单位说明
  • 3.3 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划分
  • 3.4 二氧化碳排放的简单区域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与GDP变化
  • 4.2 EKC模型构建与区域对比
  • 4.2.1 EKC模型简化式前提条件的检验
  • 4.2.2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4.2.3 三大区域EKC模型实证分析
  • 4.2.4 结果分析
  • 4.3 二氧化碳排放LMDI分解模型
  • 4.3.1 LMDI模型构建
  • 4.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4.3.3 总效应
  • 4.3.4 生产效应
  • 4.3.5 结构效应
  • 4.3.6 强度效应
  • 4.3.7 各效应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 4.3.8 本节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以财税政策为杠杆,为节能减排提供助力
  • 5.2 以货币信贷为依托,为企业减排提供资金支持
  • 5.3 以土地审批为手段,为节能减排提供推力
  • 5.4 以法律法规为后盾,为节能减排提供保障
  • 5.5 以国际合作为契机,加快节能减排步伐
  • 5.6 以教育宣传为辅助手段,促进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践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B 原始数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空间计量的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2013全球碳排放量数据公布 中国人均首超欧洲[J]. 中国对外贸易 2014(11)
    • [3].每个人都欠地球的债务[J].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2020(Z1)
    • [4].低碳出行 你我同行[J]. 山东画报 2017(03)
    • [5].科技创新对区域碳排放量的影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6)
    • [6].欧盟发布2050能源路线图[J].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2(01)
    • [7].中国碳排放量估计结果及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02)
    • [8].山东省旅游交通碳排放量估算及结果分析[J]. 对外经贸 2015(02)
    • [9].城市越大,人均碳排放量越低[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1(04)
    • [10].我国碳排放量情景预测研究——基于环境规制视角[J]. 经济与管理 2012(04)
    • [11].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情景预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12)
    • [12].GDP与碳排放量[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10(01)
    • [13].降低汽车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34)
    • [14].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碳补偿研究[J]. 地理科学 2019(12)
    • [15].全球碳排放量2018年再创新高[J]. 生态经济 2019(02)
    • [16].北京市碳排放量探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01)
    • [17].我国中部六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分解分析[J]. 技术经济 2013(01)
    • [18].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01)
    • [19].中国碳排放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机制——基于1994~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5)
    • [20].信息共享、碳排放量与碳信息披露质量[J]. 审计研究 2012(04)
    • [21].设立商品碳排放量评估机构的研究[J]. 今日科技 2010(05)
    • [22].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浅析[J]. 商品与质量 2010(S6)
    • [23].2019年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量趋于平缓[J]. 中外能源 2020(05)
    • [24].两层供应链协调契约:考虑价格与碳排放量敏感需求[J]. 科技管理研究 2017(03)
    • [25].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碳排放量的协整分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6].建筑施工碳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J]. 四川水泥 2016(05)
    • [27].算算自己一周的碳排放量[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适用) 2010(09)
    • [28].甘肃省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 2014(03)
    • [29].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30].建筑物碳排放量和成本的优化设计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