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研究

《浣溪沙》研究

论文摘要

《浣溪沙》是唐代教坊曲。唐五代时具有器乐演奏、歌唱、舞蹈的音乐形态。之后作为词调广为流传,宋代时达到文人创作高峰。金元明时期还以散曲、南戏中曲牌的形式留存,直至清代仍然长盛不衰,在乐府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采取“乐府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从音乐、文学层面入手,系统梳理不同时代《浣溪沙》的文本特点及音乐形态,兼论其曲名、曲调、曲辞、风格及后世流传情况,以期对其创始、演变、传唱、表演等情况进行一定的综合研究。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考察《浣溪沙》的曲名。本章对杨慎“浣溪沙取自少陵诗意”说法进行质疑。并通过对字词的辨析,及对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的分析,推测“浣溪沙”曲名来源大抵与西施故事有关。就现存《浣溪沙》文本作品来看,直接咏其调名的并不存在,这就涉及到乐府曲调在“调”不在“题”音乐性本质。第二章主要梳理唐五代《浣溪沙》曲调的流传与发展情况。就其音乐形态与曲辞主题风格展开论述。此时期《浣溪沙》具有乐器演奏、歌唱、舞蹈这几种不同的音乐形态。唐五代《浣溪沙》民间曲辞主题丰富,如女性、隐逸、羁旅、爱国等主题,其语言俚俗,风格质朴;文人词则主题趋向统一,多言闺情、相思,用语绮艳,风格婉转含蓄。第三章主要梳理宋代《浣溪沙》相较于唐五代时期的继承与发展情况。音乐形式上,词牌“浣溪沙”这一固定写作格式的确立,使得歌辞与音乐曲调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适合于表达不同情调,还出现了“摊破”、“减字”等变化形式,并有词人创制了《浣溪沙慢》。曲辞方面,宋代文人创作更为繁盛,且大大拓展了取材范围,题材广博而宽泛,风格则突出体现了低回婉转与欢快灵动之两端。第四章主要梳理《浣溪沙》在金元明清时期音乐形态及曲辞文本上的发展与流变。除了词这一形式外,《浣溪沙》还作为一个曲牌出现在宋元明南曲中。此部分即分别从词、戏曲两部分论述《浣溪沙》的传承流变情况。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浣溪沙》曲调音乐形态、曲辞特点及流变,以期清晰呈现其发展脉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浣溪沙》的来源
  • 第一节 驳杨慎“浣溪沙取少陵诗意”说
  • 第二节 曲名之辨及本事探索
  • 一 曲名中“沙”、“纱”之辨
  • 二 《浣溪沙》题材倾向与西施的关联
  • 三 《浣溪沙》与《浣纱女》
  • 第二章 唐五代《浣溪沙》
  • 第一节 唐五代《浣溪沙》的音乐形态及风格
  • 一 《浣溪沙》的器乐演奏
  • 二 《浣溪沙》的歌唱
  • 三 舞蹈《浣溪沙》
  • 第二节 唐五代《浣溪沙》曲辞主题及风格
  • 一 敦煌写本存《浣溪沙》辞的丰富主题与风格
  • 二 晚唐五代文人曲辞《浣溪沙》的主题及风格
  • 第三章 宋代《浣溪沙》
  • 第一节 宋代《浣溪沙》的音乐形态
  • 一 《浣溪沙》的歌舞表演
  • 二 以《浣溪沙》调歌《渔父》词
  • 三 《浣溪沙》词调的流变
  • 第二节 宋代《浣溪沙》曲辞主题拓展
  • 一 女性题材的继承与发展
  • 二 隐逸主题的继承与发展
  • 三 词境的开拓——咏物、写景、闲适、抒怀、酬赠等
  • 第三节 宋代《浣溪沙》风格特征及成因
  • 第四章 金元明清时期的《浣溪沙》
  • 第一节 金元明清时期的《浣溪沙》词
  • 一 全真教《浣溪沙》词
  • 二 明代《浣溪沙》词
  • 三 清代《浣溪沙》词
  • 第二节 金元明清时期的南曲《浣溪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 参考书目
  • 二 参考论文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洮岷花儿”的音乐形态及特点[J]. 艺术评鉴 2019(10)
    • [2].四川盘子《心如莲》音乐形态研究[J]. 曲艺 2016(12)
    • [3].土族婚礼音乐形态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03)
    • [4].探寻历史足迹,追忆声腔之内涵——山西省忻州北路梆子调查与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12)
    • [5].社会转型期客家诞生礼俗的音乐形态考察——以江西省宁都县石上村割鸡仪式为例[J]. 影剧新作 2016(04)
    • [6].《石塘月姐歌》的音乐特征[J]. 岭南音乐 2016(04)
    • [7].《白雪》音乐形态探微[J]. 乐府学 2016(02)
    • [8].明清俗曲的音乐形态探析[J]. 艺术百家 2016(S1)
    • [9].吉剧音乐形态特点探析[J]. 艺术品鉴 2017(06)
    • [10].蒙汉调音乐形态特征分析[J]. 北方音乐 2019(23)
    • [11].论《山海经》的声音体系及其与中国早期音乐形态的关系[J]. 文化遗产 2020(05)
    • [12].南昌清音的音乐形态研究[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 [13].论西周祭祀中的音乐形态[J]. 北方音乐 2014(17)
    • [14].论西周祭祀中的音乐形态[J]. 北方音乐 2015(17)
    • [15].音乐鉴赏课中的“音乐形态”探究——以《走进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世界》一课为例[J]. 中国音乐教育 2013(06)
    • [16].西北民族山歌的音乐形态探究[J]. 音乐创作 2017(10)
    • [17].“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与音乐形态关系研究”项目简介[J]. 民族艺术 2016(04)
    • [18].山歌信天游与花儿音乐形态及唱词的比较[J]. 商品与质量 2011(S5)
    • [19].以音乐史学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古代的乐舞形态[J]. 黄河之声 2011(11)
    • [20].大理白族传统音乐形态与传承形式[J]. 民族音乐 2008(03)
    • [21].洛阳《海神工尺曲》音乐形态初探[J]. 艺术评鉴 2020(03)
    • [22].苗族音乐形态中的山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J]. 民族论坛 2014(03)
    • [23].《想夫怜》音乐形态研究[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6(03)
    • [24].“山花儿”之音乐形态研究[J]. 大舞台 2014(01)
    • [25].古诗词中的茶文化与音乐审美意境研究——茶文化与音乐形态的结合[J]. 北方音乐 2018(11)
    • [26].谈鄂伦春族民歌的音乐形态[J]. 通俗歌曲 2014(10)
    • [27].《炎黄风情》音乐形态探析[J].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
    • [28].凉州贤孝音乐形态研究[J]. 艺术品鉴 2020(08)
    • [29].陕北与关中音乐形态的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 2013(11)
    • [30].隔岸花芬一脉香——以江苏地区为例谈同宗民歌《茉莉花》音乐形态及成因[J]. 北方音乐 2019(02)

    标签:;  ;  ;  ;  ;  

    《浣溪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