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券研究

中国企业债券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企业债券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李文群

导师: 王东京

关键词: 中国,企业债券,信用制度,发行和监管制度,流通制度,定价制度,创新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三种主要方式,也是资本市场结构的内在基础。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债券与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出现严重结构性比例失调,企业债券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条“短腿”。这种市场结构均衡是一种扭曲的、低效率的均衡,其长期存在有可能导致货币银行危机,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本论文就是本着解决这个问题来研究我国企业债券的,希望研究的结果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所帮助。本论文研究的主线是: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债券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及和国外企业债券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度创新需求,然后对这些制度进行创新。 制度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有制度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新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是因为现有制度的成本与收益发生了变化;是因为规模效益、风险偏好、对经济体制的修整等带来了对旧制度的冲击,产生了对新制度的需求,使原有制度均衡得以逐步打破而达到新的制度均衡。就融资制度而言,其创新源于新制度的效率高于旧制度。从这一视角出发,本论文对我国企业债券融资低效率的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有四个制度急需创新,这四个制度为:企业债券信用制度、企业债券发行和监管制度、企业债券流通制度、企业债券定价制度。 本论文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公司(企业)债券理论,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债券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公司资本结构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及企业债券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理论,这些理论一方面回答了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是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制度创新的指针。 在内容安排上,本论文主要围绕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制度的创新而逐步展开和深化,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导论:主要是说明论文选题背景、我国企业债券研究现状及述评、论文有关概念的界定、论文的实践意义、论文的逻辑架构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回顾和分析企业债券理论,包括公司资本结构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及企业债券对中央银行的作用理论,得出我国发展企业债券的必要性,也为全篇论文的逻辑推理打下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对我国企业债券发展历史、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中外企业债券发展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度创新需求,这些制度需求包括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制度、企业债券发行和监管制度、企业债券流通制度、企业债券定价制度;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用制度、发行和监管制度、流通制度及定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和创新。通过理论推理和实证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创新有:1.论文对企业信用运行规律进行了分析,认为企业信用是企业内部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博弈的均衡结果,企业信用运行机制是企业信用及与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关因素之间所固有和特定的联系方式,而企业的行为方式、信用信号的传导途径及利益相关者特征是企业信用机制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发债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级制度是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也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顺利发展的根本所在。2.论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监管制度,认为由于我国政府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具有经济人的特点,在和发债企业、投资者的博弈中,发债企业的信用风险既不是由投资者承担,也不是由企业承担,而是由政府承担,因此,政府必须实行严格的管制政策以减少自身的风险。但这种政策导制我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因而提出了根据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际情况,适度放松管制的管理政策。在发行制度方面:按照市场化原则,逐步推进发行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化,最终实现注册制;放松利率管制,使资金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放松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打破对发债主体的所有制限制,业绩优、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可成为企业债券市场化的试验田;取消规模控制额度。在政府监管制度方面:结束多头管理,统一监管机构;落实资信机构的责任调整和担保人制度。3.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的融资情况,认为由于在企业债券发行和交易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因而,企业债券市场的顺利发展需要企业讲信用。企业讲信用是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客观基础。但是,在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场中,我国企业

论文目录:

导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

二、国内外企业债券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论文有关概念的界定

四、论文的实践意义

五、论文的逻辑架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企业(公司)债券理论分析

第一节 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演进述评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简介

三、现代企业(公司)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债券融资

第二节 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生成的微观机制

二、通货膨胀加重银行体系危机

三、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选择

四、银行体系失效和企业债券融资

第三节 企业债券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作用理论

一、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

二、企业债券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三、发展企业债券,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

第二章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制度创新需求

第一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史、问题和成因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历史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问题的成因

第二节 部分国家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启示

一、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现状

二、东南亚国家公司债券市场现状

三、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制度需求分析

一、企业债券需求方面

二、企业债券供给方面

三、企业债券基础设施

四、企业债券监管

第三章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制度创新

第一节 企业信用及其运行机理

一、企业信用

二、企业信用行为

三、企业信用运行机理

第二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中企业信用需要与企业信用短缺

一、企业债券市场需要企业信用

二、我国企业信用短缺

第三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一、信用制度建设的三个主要方面

二、建立三种机制

第四章 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和监管制度创新

第一节 我国企业债券管制的路径、特点和原由

一、我国企业债券管制的路径

二、我国企业债券管制的特点

三、我国企业债券管制的原由

第二节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政府职能合理定位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行为

二、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行为对企业债券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企业债券管制制度调整

一、发行制度

二、政府监管制度

第五章 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制度创新

第一节 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制度现状

一、我国债券流通市场概述

二、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子市场现状

三、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建立统一的企业债券流通市场

一、目前我国债券流通市场分割的弊端

二、建立统一债券流通市场的前提

三、进行投资主体创新

第六章 我国企业债券定价制度分析

第一节 我国企业债券定价中基准利率的确定

一、储蓄存款年复利收益率曲线

二、国债收益率曲线

三、企业债券收益率曲线

第二节 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定价

一、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定价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定价制度低效率

三、企业债券发行定价制度改革的方向

第三节 我国企业债券二级市场价格变动因素实证分析

一、国债收益率曲线决定因素分析的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三、实证模型

四、实证过程与结果

五、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参考文献

  • [1].债券增信对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王培斌.湖南大学2018
  • [2].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与市场监管研究[D]. 刘小坤.复旦大学2005
  • [3].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 曹鸿涛.暨南大学2005
  • [4].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模式研究[D]. 冯光华.西南财经大学2006
  • [5].制度与效率[D]. 战松.西南财经大学2006
  • [6].企业债券规模扩展研究[D]. 杨红.新疆农业大学2006
  • [7].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D]. 白艳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 [8].利率衍生品定价研究[D]. 周丽.北京理工大学2006
  • [9].中国债券投资的利率风险研究[D]. 李正红.西北工业大学2006
  • [10].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研究[D]. 朱睿.中共中央党校2008

标签:;  ;  ;  ;  ;  ;  ;  

中国企业债券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