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应用G-CSF/SCF动员、募集及调控自体骨髓衍生干细胞防治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联合应用G-CSF/SCF动员、募集及调控自体骨髓衍生干细胞防治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联合应用小剂量脂多糖和大剂量甲强龙诱导兔骨坏死的实验研究目的激素性骨坏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合适的实验模型是骨坏死治疗研究的基础。本实验研究设计一新型兔骨坏死模型制作方案,采用低剂量的脂多糖和高剂量的甲强龙诱导骨坏死。材料与方法38只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兔连续两次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μg/kg),然后连续三次肌注甲强龙(MPS,20 mg/kg)(L-LPS×2+H-MPS×3)。组织学评估双侧股骨和肱骨近端和远端部分的病理改变。其它评估指标包括不同评估时间点的MRI扫描、骨内压检测、血清纤溶酶原活性剂/抑制剂比值、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LDL/HDL ratio)。结果注射MPS后6刷,MRI扫描发现73.3%(22/30)兔出现骨坏死影响学改变,T1WI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或高信号;组织学证实,90%(27/30)兔子出现骨坏死,呈特征性骨坏死的病理学改变。其它结果包括骨髓脂肪细胞增大、骨内压增高、血液凝固异常和高脂血症。结论总之,此改良新型骨坏死诱导模型可有效地阐明激素性骨坏死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利于骨坏死的预防和治疗研究。第二部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粘附、迁移、增殖和成骨能力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分离、培养兔骨髓MS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培养至第三代MSCs的谱系和表面标志表型,行细胞粘附特性测定、Transwell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实验(CFU-F)和ALP活性测定。结果流式检测细胞标记物示,培养至第3代的细胞表型为CD29+/CD45-,CD105+/CD34-,CD90+/HLAD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抗波形蛋白抗体阳性。因此,据该群细胞的免疫表型可以确定该群细胞为MSCs。G-CSF或SCF诱导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性增强,其中G-CSF的效果优于SCF;联合应用G-CSF/SCF可显著增强骨髓基质干细胞对FN的黏附。SCF对MSCs迁移作用的潜能和效果类似G-CSF。联合应用G-CSF和SCF可导致更强烈的细胞迁移效应。G-CSF/SCF对MSCs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P<0.01),联合应用G-CSF/SCF的细胞生长状态好于两者的单用,可有效的促进细胞增殖:与MSCs形成CFU-F的数目成正性剂量效应关系。G-CSF与SCF均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P<0.05,**P<0.01),各组各检测时间点ALP的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诱人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发现G-CSF/SCF可抑制MSCs的分化,促进其增殖再生,其协同作用可导致重要的生物学效应。第三部分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生长因子(G-CSF/SCF)治疗兔激素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目的大量研究证实骨髓衍生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BMSC)可用于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坏死。本研究,我们通过建立兔骨坏死模型,评估G-CSF/SCF动员自体BMSCs修复激素性骨坏死的潜能。材料与方法我们采用低剂量的脂多糖和甲强龙(L-LPS×2+H-MPS×3)建立兔骨坏死模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兔皮下注射G-CSF 100μg/kg和SCF 25μg/kg,连续干预5天;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抽取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的水平;采用磁共振(MRI)行影像学检查。采集实验动物双侧股骨和肱骨,处理成石蜡切片和硬组织切片,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检测分析。结果应用G-CSF/SCF动员后,白细胞的平均数目和单核细胞的相对数目明显增多。G-CSF/SCF治疗组兔血清OCN蛋白表达明显增高。MRI检查发现,通过G-CSF/SCF干预后,骨坏死区和修复区呈现出活性修复界面。定量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新生血管和血管密度分别是对照组的3.3倍和2.6倍。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证实,G-SCF/SCF组治疗4周后,新生骨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G-CSF/SCF动员BMSC至骨坏死区,可促进早期骨坏死区骨的生长与修复,是治疗骨坏死值得探索的新策略。

论文目录

  • 缩写词表
  •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正文
  • 第一部分 联合应用小剂量脂多糖和大剂量甲强龙诱导兔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Reference
  • 附图
  • 第三部分 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生长因子(G-CSF/SCF)治疗兔激素性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基于细胞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进展
  • 自体骨髓衍生干细胞动员:骨坏死干细胞疗法新希望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坏死的临床特点及骨密度结果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0(03)
    • [2].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7(17)
    • [3].二磷酸盐与颌骨骨坏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学 2011(07)
    • [4].非常见部位骨坏死的临床诊断[J]. 临床医学 2010(11)
    • [5].免疫因素在骨坏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23)
    • [6].贴紧临床实践 深入理论前沿——读李子荣主编《骨坏死》有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05)
    • [7].填补国内空白 规范诊疗程序——读《骨坏死》一书有感[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06)
    • [8].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表现[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5)
    • [9].放射性颌骨骨坏死(ORN)护理体会[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12)
    • [10].骨坏死临床研究的现状、进展与前景[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01)
    • [11].骨坏死的发病机制[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01)
    • [12].本期导读[J]. 浙江医学 2019(09)
    • [13].距骨坏死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J]. 西藏医药 2016(02)
    • [14].中药治疗激素性多发性骨坏死1例[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5(01)
    • [15].了解骨坏死[J]. 农家女 2011(03)
    • [16].博爱仁和 心系骨坏死患者——记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专家李子荣[J]. 健康大视野 2008(04)
    • [17].《骨坏死》出版书讯[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1)
    • [18].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6(06)
    • [19].唑来膦酸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下颌骨坏死1例报告与分析[J]. 上海医药 2017(19)
    • [20].基于“活血通络法”非手术保髋疗法在全身性多发骨坏死患者的运用[J]. 时珍国医国药 2020(06)
    • [21].《骨坏死》专著出版发行[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06)
    • [22].三氧化二砷致儿童化学性牙槽骨坏死1例[J]. 广东牙病防治 2010(04)
    • [23].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疗效评价[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3)
    • [24].骨坏死康复汤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18(21)
    • [25].针刀治疗月骨坏死验案1则[J]. 江苏中医药 2015(01)
    • [26].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坏死21例[J]. 中医药导报 2014(03)
    • [27].《骨坏死》出版[J]. 实用骨科杂志 2013(01)
    • [28].肢残康复重点专著:《骨坏死》出版[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05)
    • [29].放射性颞骨骨坏死的临床分型和治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01)
    • [30].舒尼替尼引起下颌骨坏死1例[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3)

    标签:;  ;  ;  ;  ;  ;  ;  ;  

    联合应用G-CSF/SCF动员、募集及调控自体骨髓衍生干细胞防治骨坏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