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并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于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控制容易、造价低等特点,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深受学者们的关注,已成为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用新的解析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对由SPS分支和SPR分支构成的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提出了3种有代表性的2SPS+2SPR四自由度并联机构:2SPS+2SPR I、2SPS+2SPR II、2SPS+2SPR III,根据约束条件推导了位置反解。用新的解析方法,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通过对约束条件求导,得到上平台速度各分量和加速度各分量之间的约束关系。根据虚功原理进行静力分析。(2)用CAD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尺寸方程和尺寸驱动技术构造出这3种机构的位置模拟机构,并基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思想构造速度—加速度模拟机构,通过模拟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3)通过改变运动副的布置方式综合出3种与2SPS+2SPR II有相似运动特性的四自由度并联机构。(4)在建立的位置模拟机构的基础上,构造2SPS+2SPR I和2SPS+2SPR II的工作空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并联机器人概述1.2 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1.2.1 四自由度并联机构研究现状1.2.2 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现状1.3 并联机器人研究展望1.4 CAD 技术在机构设计中的应用1.5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章 理论基础及机构综合2.1 解析法分析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的理论依据2.1.1 速度公式的推导2.1.2 加速度公式的推导2.2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求解机构速度、加速度的理论依据2.3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介绍2.4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的构型原理2.4.1 概述2.4.2 并联机构构型设计2.5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的并联机构综合2.6 本章小结第3章 2SPS+2SPR I 并联机构分析3.1 2SPS+2SPR I 并联机构及坐标系的建立3.2 2SPS+2SPR I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3.2.1 2SPS+2SPR I 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3.2.2 位置反解的解析法分析3.2.3 位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3.2.4 实例验证3.3 2SPS+2SPR I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3.3.1 速度,加速度的解析法分析3.3.2 速度,加速度解耦3.3.3 基于匀加速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的模拟机构的建立3.3.4 实例验证速度、加速度3.4 静力分析3.5 工作空间分析3.6 本章小结第4 章 2SPS+2SPR II 并联机构分析4.1 2SPS+2SPR II 并联机构及坐标系的建立4.2 2SPS+2SPR II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4.2.1 2SPS+2SPR II 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4.2.2 位置反解的解析法分析4.2.3 位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4.3 2SPS+2SPR II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4.3.1 速度 Jacobian 矩阵求解和加速度 Hessian 矩阵求解4.3.2 速度,加速度解耦4.3.3 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及验证4.3.4 实例4.4 工作空间分析4.4.1 动坐标系坐标原点的工作空间4.4.2 上平台中心点的工作空间4.5 静力分析4.6 本章小结第5 章 2SPS+2SPR III 并联机构分析5.1 2SPS+2SPR III 并联机构及坐标系的建立5.2 2SPS+2SPR III 并联机构位置分析5.2.1 2SPS+2SPR III 并联机构自由度计算5.2.2 位置反解的解析法分析5.2.3 位置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5.3 2SPS+2SPR III 并联机构速度,加速度分析5.3.1 速度 Jacobian 矩阵求解和加速度 Hessian 矩阵求解5.3.2 速度,加速度解耦5.3.3 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分析5.3.4 实例5.4 静力分析5.5 本章小结结论附录1附录2附录3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并联机器人论文; 解析法论文; 计算机辅助几何法论文; 位置分析论文; 速度分析论文; 加速度分析论文; 工作空间论文; 静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