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友兰新理学“境界”之可能

论冯友兰新理学“境界”之可能

论文摘要

中国近代以来,传统的中国社会及中国文化遭遇了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使得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思考未来中国社会的出路问题。围绕这样的历史课题,知识界掀起了一场“古今中西”文化的讨论思潮。冯友兰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冯友兰是以哲学或哲学史为中心对“古今中西”的文化问题展开讨论的,他提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也是较为独特的一套解答方案。冯友兰是以人生为对象来阐释哲学含义的。他既要学习西方哲学理性分析与实在论的精神,又不愿放弃中国哲学以新儒学为主的人生境界与道德哲学。因此,冯友兰建立的“新理学”体系,其核心旨趣是人生哲学,其讲哲学的功用是为了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新理学体系是以《新理学》为基础和逻辑起点的。《新理学》在讲哲学的时候走的是形而上的路径,即《新理学》专讲“最哲学的哲学”。在《新理学》中,冯友兰运用西方实在论的逻辑方法构建了不对实际作积极肯定的“纯粹哲学的形上学”。《新理学》之“理”、“气”、“道体”、“大全”等四个观念所构成的实际上是一种“至虚至玄”、“一片空灵”的哲学境界。但这种哲学境界肯定并不直接就是道德境界,也不就是具有伦理道德内涵的天地境界。那么,此种形上学与冯友兰所论之“境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或者说有了此种形上学所构成的哲学境界,又如何转入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呢?“新理学”的“境界”是以“觉解”为枢纽的。在“新理学”的境界说中,“觉解”有“形上”和“形下”的两个向度,而在其境界论里本来所严格区分的“形上”、“形下”又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于道德境界中的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此“觉解”既是形上的觉解,又是形下的觉解。冯友兰《新理学》所构建的形上学,只是作为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向上的牵引,它不能直接作为人生境界中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实现是需要以实际社会中的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即所谓“觉解”本身是包含了“形下”向度的。天地境界需要对“天”有完全的觉解,此“天”是形上的;相对于此“形上”的“天”,我们可以视道德境界为一“形下”。如此,则知天地境界也是“形上”与“形下”的结合,或者说天地境界是融合并超越了道德境界的另一更高的境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境界说的文化心理背景
  • 1.1 “为往圣继绝学”的传统文化情结
  • 1.2 “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精神
  • 第2章 境界说的形而上学基础
  • 2.1 纯粹形上学的主要思想
  • 2.1.1 “理”
  • 2.1.2 “气”
  • 2.1.3 “道体”与“大全”
  • 2.2 一种“形上”的哲学境界
  • 第3章 道德与人性的“形下”呈现
  • 3.1 对传统“天理”、人性之道德价值性内涵的消解
  • 3.1.1 对“天理”之道德价值性内涵的消解
  • 3.1.2 形式化的人性论
  • 3.2 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观
  • 3.2.1 道德的绝对性、永恒性与具体性、可变性
  • 3.2.2 道德的内在自觉向外在自觉的转换
  • 3.3 人性论的歧出:觉解与道德
  • 第4章 新理学“境界”的实现
  • 4.1 觉解、意义与境界
  • 4.2 天人之际的分与合:道德境界
  • 4.2.1 道德境界的特征
  • 4.2.2 道德境界如何可能
  • 4.2.3 道德境界仍不“高明”
  • 4.3 融合又超越道德境界的天地境界
  • 4.3.1 对“经虚涉旷”的追求
  • 4.3.2 天地境界的特征
  • 4.3.3 对道德境界的融合与超越
  • 结语 新理学境界说的理论启示
  • 一、新理学体系中的儒道互补
  • 二、“内圣”与“外王”的两途
  • 三、“以哲学代宗教”: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人生理想
  • 参考文献
  • 一、冯学原著
  • 二、研究著作
  • 三、研究论文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不想让你误会[J]. 思维与智慧 2020(08)
    • [2].冯友兰与方镇中[J]. 书屋 2020(06)
    • [3].北大冯友兰故居落成有感[J]. 博览群书 2020(06)
    • [4].《冯友兰的伦理思想》[J]. 中国哲学史 2019(01)
    • [5].冯友兰坐牢:都是游历苏联惹的祸[J]. 文史博览 2016(12)
    • [6].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冯友兰评传》一瞥[J]. 中国图书评论 2016(12)
    • [7].冯友兰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时代意义[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7(03)
    • [8].“照着讲”与“接着讲”:《冯友兰评传》读后[J]. 知与行 2017(05)
    • [9].冯友兰的长寿之道[J]. 华夏文化 2015(01)
    • [10].冯友兰手迹[J]. 诗选刊 2020(02)
    • [11].“无礼”的冯友兰[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20(01)
    • [12].拒绝涨工资的冯友兰[J]. 故事家 2020(09)
    • [13].我不想让你误会[J]. 高中生 2020(03)
    • [14].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性[J]. 江苏教育 2017(02)
    • [15].冯友兰说诸子[J]. 意林文汇 2016(16)
    • [16].冯友兰的养生之道[J]. 科学养生 2017(05)
    • [17].冯友兰的养生之道[J]. 益寿宝典 2017(16)
    • [18].包书皮儿[J]. 参花(下) 2017(08)
    • [19].冯友兰的幽默[J]. 学习博览 2015(01)
    • [20].幽默冯友兰[J]. 晚报文萃 2015(02)
    • [21].20世纪政治风云中的冯友兰[J].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5(05)
    • [22].冯友兰的幽默[J]. 情感读本 2015(10)
    • [23].名单上没有冯友兰[J]. 教育 2015(35)
    • [24].论冯友兰“负的方法”的直觉表现功能[J]. 青年作家 2015(10)
    • [25].岁寒之松柏 一代之大儒 探访哲学家冯友兰故居[J]. 时尚北京 2013(09)
    • [26].留学时期冯友兰人生选择[J]. 书屋 2016(04)
    • [27].冯友兰家训:在苦难中泰然自若[J]. 婚姻与家庭(家庭教育版) 2020(03)
    • [28].冯友兰与宗璞[J]. 躬耕 2012(08)
    • [29].冯友兰善变的根源[J]. 三月风 2013(09)
    • [30].冯友兰数次“脱胎换骨”背后[J]. 学习博览 2013(10)

    标签:;  ;  ;  ;  

    论冯友兰新理学“境界”之可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