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

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

论文题目: 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殷国庆

导师: 唐家琪,陆承平

关键词: 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内毒素,动物模型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感染性休克是危重病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疾病早期治疗十分重要。通过对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课题取得以下结果: 1.研究溶液复苏对家兔脑膜炎奈瑟菌(NM)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的作用。取40只家兔,麻醉,插管和静脉注射NM2.5×1011CFU。动物随机分成5组,1) Ns5.0组(n=10):静注生理盐水5.0ml;2) Sb5.0组(n=5):静注5%碳酸氢钠5ml/kg;3) Sb3.3组(n=10):5%碳酸氢钠3.3ml;4) Hs5.0组(n=5):3.5%高渗盐水5.0ml/kg;5) Hs3.3组(n=10):3.5%高渗盐水3.3ml/kg。观察左室峰压、平均动脉压、左室压最大变化率等。结果表明在Ns5.0、Sb3.3和Hs3.3组中,输液后心功能参数均无显著性变化。静注5.0ml/kg碳酸氢钠或高渗氯化钠溶液,输液后都引起MAP、LVP、+dp/dtmax和-dp/dtmax显著下降,最终所有动物死亡。结论:对家兔NM感染性休克模型用5%碳酸氢钠或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都可以抑制心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2.用电镜细胞组织化学法,在NM菌血症家兔模型中,观察5%碳酸氢钠溶液对心肌细胞器变性的影响。24只家兔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Co组、NM组、sb组、Hs组。其中NM组、Sb组、Hs组动物分别静注1.0×1011CFU NM;Co组动物静注生理盐水1ml/kg。60 min后,所有动物都输注液体3.3ml/kg,Co组、NM组静注生理盐水;sb组为5%碳酸氢钠;Hs组为3.5%氯化钠。菌体攻击后120min处死动物,检查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菌体攻击引起心肌形态学改变,心肌内碱性磷酸酶分布异常,溶酶体增多;注射碳酸氢钠加重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溶酶体损伤和膜细胞器变性。提示NM感染性休克的家兔,用5%Sb治疗加重了心肌细胞细胞器变性。 3.目的是建立早期内毒素休克模型,并在此模型中研究溶液复苏的作用。24只猕猴随机分为4组,其中19只猕猴一次性静注内毒素2.8mg/kg。60min后,1) Ns组(n=6),静注生理盐水5ml/kg;2) Sb组(n=6),接受5%碳酸氢钠5ml/kg,3) Hs组(n=7),用3.5%氯化钠溶液5ml/kg治疗。上述液体在10min内滴注完毕。Co组(n=5),分别在T-60和T0时点静注生理盐水1ml/kg和5ml/kg。治疗中输液速度为1ml/kg/min。动物被内毒素攻击后引起低血压和左室作功指数减少。碳酸氢钠治疗改善了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左右室作功指数等指标。所有内毒素猕猴动物都表现有心肌损伤。本文提示猕猴适合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第二章 5%碳酸氢钠对家兔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性休克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三章 家兔菌血症模型碳酸氢钠治疗后心肌细胞器的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四章 猕猴内毒素休克与溶液复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章 猕猴内毒素休克中溶液复苏对心肌细胞钙通道/Ryanodine受体和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六章 猕猴早期内毒素休克的心肌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七章 小鼠内毒素耐受模型中Toll样受体2、4与内毒素耐受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全文总结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D]. 池霞.南京医科大学2005
  • [2].GER动物模型制作与ICC、nNOS、α-SMA的关系及治疗研究[D]. 李旭.中国医科大学2005
  • [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行为学观察[D]. 隰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4].双足鼠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椎体生长板软骨细胞凋亡的表达[D]. 王亭.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 [5].炎症性肠病免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的探讨[D]. 朱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
  • [6].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凋亡及其相关蛋白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表达[D]. 柴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7].腰椎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 成俊.四川大学2006
  • [8].新型严重肝外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腹部实质器官包扎绷带”的应用研究[D]. 卢灿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
  • [9].血瘀证(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D]. 郭淑贞.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10].常见人体肿瘤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机理研究[D]. 徐冰.南方医科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 谢志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 [2].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杨荣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3].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王小亭.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4].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及机制研究[D]. 陈秀凯.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 [5].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作用的研究[D]. 马宏博.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
  • [6].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刘贵明.中国医科大学2002
  • [7].动物源链球菌耐药性与毒力的关系及感染对小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D]. 王丽平.南京农业大学2005
  • [8].上海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株检测分析及siRNA的干扰效应[D]. 刘惠莉.南京农业大学2005
  • [9].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和对失血—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李璐.吉林大学2005
  • [10].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 王雪莲.中国医科大学2006

标签:;  ;  ;  ;  

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