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以陕北地区为例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以陕北地区为例

论文摘要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研究是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而其中劳动力可以跨区域流动是其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制造业在空间上集聚的趋势明显,而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也不断加速。因此,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研究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劳动力流动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产业发展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空间分布及流向,揭示其产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之间的耦合关系。然后结合实际,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产业集聚的两区域经济模型探讨陕北地区凭借能源资源优势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途径。回答了在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格局下,陕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应该向产业集聚区域转移,还是依托能源产业实现就地转移的问题。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寻求阻碍陕北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最终提出本文结论,为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在我国经济的总体格局下,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陕北能源密集区将以能源输出为主要功能,其工业发展最好以原料运输成本或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产业为主。(2)陕北地区产业结构水平低,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加上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且劳动力向外转移力度不够,人口净流出率明显偏小。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跨区域向外转移,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源开采与初级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当地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是解决陕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3)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家庭婚姻以及传统社会文化习俗的束缚是制约陕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的主要因素。当地政府应致力于协调当地宏观经济的运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大开放程度,宣扬创新先进的文化思想,以加快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转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工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发展趋势明显
  • 1.1.2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不断加速
  • 1.1.3 陕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需求迫切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2 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解释
  • 2.1 克鲁格曼的劳动力流动与中心-外围模型
  • 2.2 胡大鹏的城乡人口迁移与区域差异模型
  • 2.3 谢燮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模型
  • 2.4 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动解释的评价
  • 3 陕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
  • 3.1 产业布局特征
  • 3.1.1 资源产地指向性强,产业空间布局基本与能源资源分布相一致
  • 3.1.2 产业分布空间差异大,区域内各县区间经济差距明显
  • 3.2 产业发展及其就业吸纳能力
  • 3.2.1 农业结构调整效果不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
  • 3.2.2 工业结构层次低,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弱
  • 3.2.3 服务业发展滞后,吸纳剩余劳动力效果不明显
  • 3.3 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
  • 3.3.1 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变化分析
  • 3.3.2 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布分析
  • 3.3.3 劳动力流向分析
  • 3.4 产业布局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耦合分析
  • 3.5 小结
  • 4 基于产业集聚的劳动力流动分析
  • 4.1 相关概念的引入
  • 4.1.1 名义工资与真实工资
  • 4.1.2 原料运输成本系数与泡沫工资
  • 4.2 基于产业集聚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 4.2.1 假设条件
  • 4.2.2 消费者行为
  • 4.2.3 生产者行为
  • 4.2.4 劳动力流动
  • 4.2.5 均衡分析
  • 4.3 模型求解与模拟
  • 4.3.1 劳动力流动与产业集聚
  • 4.3.2 原料或燃料运输费用指数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4.3.3 产品运输成本指数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4.4 小结
  • 5 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索
  • 5.1 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 5.2 对陕北典型区域的实地调研分析
  • 5.2.1 调研方法
  • 5.2.2 收入水平——工资水平较高,影响劳动力外流
  • 5.2.3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低,缺乏技能,不利于劳动力外流
  • 5.2.4 个人特征因素——年龄、性别、婚姻
  • 5.2.5 人际关系网络——劳务市场和亲友介绍是主要就业途径
  • 5.2.6 社会文化因素——传统文化的束缚与思想观念的落后
  • 5.3 小结
  • 6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6.1 结论及创新点
  • 6.1.1 结论
  • 6.1.2 创新点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研问卷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分析 ——以陕北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