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研究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某小学为例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研究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某小学为例

论文摘要

2011年,笔者在初步了解小学阶段儿童知识和理解水平的基础上,依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对学校适应指标进行分类,自行设计了“学校适应调查问卷”。然后,选择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某小学三年级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样本,对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展开调查。问卷分别从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情绪适应、行为问题这五个方面考察流动儿童在校适应情况。其中学习适应主要考查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师生关系则主要从师生关系满意度、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四个维度展开调查;同伴关系从同伴群体的亲密性、同质性以及儿童在群体中的地位开展调查;情绪适应考查焦虑、抑郁、孤僻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指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等行为问题。通过对这所学校的小学三年级儿童学校适应情况展开的调查,揭示了农村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学校适应现状和存在的差异。通过进一步分析,揭示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为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调查,让教育工作者对该校流动儿童现状进一步把握,为下一步科学开展流动儿童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改善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最终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
  • (二) 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
  • 二、关于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视角
  • (三) 样本选取
  • (四) 研究方法
  • (五)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二章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基本情况
  • 一、学习适应
  • (一) 学习效果
  • (二) 学习方法
  • (三) 学习态度
  • (四) 学习环境
  • 二、师生关系适应
  • (一) 师生关系满意度
  • (二) 师生关系亲密性
  • (三) 师生关系冲突性
  • (四) 师生关系支持性
  • (五) 教师是否对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一视同仁
  • 三、同伴关系适应
  • (一) 流动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
  • (二) 流动儿童同伴群体的亲密性较高
  • (三) 流动儿童的同伴群体同质性高
  • (四) 流动儿童在同伴群体中处于从属地位
  • 四、情绪适应
  • (一) 部分流动儿童存在与学业相关的焦虑
  • (二) 个别流动儿童孤独无助、容易哭泣
  • (三) 部分儿童冲动易怒
  • (四) 有自卑感的流动儿童比率较大
  • 五、行为适应
  • (一) 逃课行为罕见
  • (二) 上课迟到的儿童比率极小
  • (三) 本地儿童考试作弊的比率高于流动儿童
  • (四) 部分流动儿童有抄袭他人作业的行为
  • (五) 30%左右的流动儿童上课讲小话
  • (六) 超过40%的流动儿童学习拖沓
  • 第三章 关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小结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表现良好的方面
  • 二、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 学习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二) 师生关系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三) 同伴关系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四) 情绪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五) 行为适应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关于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问题的反思与建议
  • 一、关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城乡结合部学校面临的困境
  • (一) 关于流动儿童档案的建立
  • (二) 关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 (三) 关于家校合作改善流动儿童教育
  • (四) 关于校园环境建设
  • (五) 关于加强儿童情绪教育和行为教育
  • 二、关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学校要立足实际开展工作
  • (一) 优化校园环境
  • (二)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 (三) 开展丰富多姿的课外活动
  • (四) 加强对特殊个体的关注
  • (五) 主动寻求外部帮助
  • (六) 发挥桥梁作用,加快城乡儿童融合
  • 三、关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社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 (一) 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
  • (二) 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家庭教育辅导
  • (三) 完善公共社区教育服务功能
  • (四) 社区居民结对帮扶
  • 四、关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流动儿童家长改变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 (一) 流动儿童家长应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 (二) 流动儿童家长必须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改善家庭教育
  • 参考文献
  • 附录: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调查问卷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研究综述[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5)
    • [2].视障中学生情绪适应问题相关研究[J]. 青春岁月 2019(07)
    • [3].人格倾向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情绪适应的影响[J]. 福州总医院学报 2010(04)
    • [4].应对策略对税务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14)
    • [5].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与情绪适应:归因的中介作用[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5)
    • [6].大学生信任倾向对社会适应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 2012(02)
    • [7].心理资本、情绪适应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基于性别差异的完全效应调节模型分析[J]. 青年研究 2017(03)
    • [8].培养独处的能力要从小婴儿抓起[J]. 祝你幸福(下旬刊) 2016(08)
    • [9].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与社会适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01)
    • [10].采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留守经历对入学大学生情绪适应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11].父母教育卷入与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情绪适应:自主感和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1)
    • [12].声明[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6)
    • [13].高职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 职教通讯 2017(13)
    • [14].六年制免费师范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15].学校适应的界定和测量的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 [16].父母、同伴依恋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模型:基于不同类型学校的检验[J]. 心理学探新 2017(04)
    • [17].大学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 [18].云南省大学新生适应心理的调查与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 [19].大学生社会适应与自我调控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4)
    • [20].大学新生情绪智力与适应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07)
    • [21].大学新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调查与分析——以湖北中医药大学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03)
    • [22].大学新生安全感、自我评价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1)
    • [23].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现状与应对[J]. 池州学院学报 2015(03)
    • [24].贵州省大学新生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5].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自我适应、情绪适应之间的关系[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 [26].医学生适应能力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20)
    • [27].解决冲突有高招[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0)
    • [28].维和官兵人格特征与适应性障碍相关性研究[J]. 人民军医 2013(08)
    • [29].犯罪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适应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12)
    • [30].广东省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01)

    标签:;  ;  ;  

    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研究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镇某小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