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的影响

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阻断血流后注入凝血酶的方法建立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研究颈静脉血栓形成前后颈静脉直径、颅内压(ICP)、脑血流速度(CBFV)及脑组织学的变化,探讨颈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阐述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10只,分别为左侧颈静脉血栓(LJVT)组、右侧颈静脉血栓(RJVT)组、双侧颈静脉血栓(BJVT)组和对照组。血栓前:(1)各个动物均在头顶部做一个长约5cm切口,用牙科钻在头顶部上矢状线旁3mm磨开一个4mm×8mm的骨窗,去除骨瓣并保持硬脑膜完整。用成人18号静脉留置针朝额极方向小心刺入蛛网膜下腔,进入深度约5mm,并向留置针内注入少许肝素钠生理盐水,妥善固定静脉留置针并埋于皮下,然后通过传感器连接心电监护仪的有创血压模块,用脑脊液压力表示该时间点ICP。(2)使用美国VIASYS公司生产的Sonara/tek型TCD超声诊断仪,4MHz脉冲探头置于骨窗处,测量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3)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4C探头进行颈部彩超检查,并测量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直径。血栓:实验组各个动物解剖出兔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在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下段各用两个血管夹阻断血流,两个血管夹相距约2cm。然后在此段被阻断的血管内,颈内静脉阻断血流后注入凝血酶0.1ml(25u),颈外静脉阻断血流后注入凝血酶0.3ml(75u),20min后去除血管夹。对照组只解剖出正常颈静脉,然后逐层缝合。血栓后:(1)各个动物先通过颈部彩超检查,证实颈静脉血栓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并测量血栓部位以上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直径。(2)按照与血栓前相同的方法,在血栓形成后的0h、4h、8h、12h、24h、48h、72h测量脑脊液压力和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3)血栓后1周由兔耳缘静脉静推10%氯化钾2ml处死动物,用咬骨钳去除颅骨,取顶叶脑组织,经4%甲醛溶液固定24h后,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学改变。结果(1)各个动物经颈部彩超检查后,实验组可见兔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有中等强度的回声区,其内无彩色血流,探头加压试验不能完全闭合,证实颈静脉均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100%成功建立。对照组各个动物经颈部彩超检查,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可见色彩一致的层流,血管内透声好,探头加压试验可以完全闭合,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血流通畅。(2)与血栓前比较,实验组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直径均明显增粗(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直径无明显差异(P>0.05)。(3)与血栓前相比,LJVT组和RJVT组血栓后ICP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4h达到最大值(P<0.01),然后逐渐下降,12h后降至血栓前水平(P>0.05)。BJVT组血栓后ICP显著升高(P<0.01),12h达到高峰(P<0.01),然后缓慢下降,72h仍处于较高水平(P<0.01)。对照组术后ICP在术前水平上下波动,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与血栓前相比,LJVT组、RJVT组血栓后即刻CBFV明显加快(P<0.01),并在24h内逐渐加快(P<0.01),在血栓后24h时间点达到最快(P<0.01),48h恢复到血栓前水平(P>0.05);BJVT组,血栓后立即表现为CBFV加快(P<0.01),血栓后24h达到最快(P<0.01),血栓后72h仍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术后对照组CBFV无明显变化(P>0.05)。(5)从脑组织学改变上看,LJVT组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噬神经”现象及脑血栓形成;RJVT组表现为胶质细胞增生,周围间隙增宽,毛细血管内充血,脑血栓形成;BJVT组不仅有脑血管血栓,还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血管套”形成;对照组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神经元细胞排列整齐,染色均匀,细胞结构完整清晰。结论(1)通过阻断血流后注入凝血酶的方法建立兔颈静脉血栓模型,不仅血栓形成快速、可靠,模型制作成功率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2)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直径均有明显增粗,颈静脉血栓形成可使颅内静脉回流受阻。(3)兔颈静脉血栓,由于颅内静脉回流受阻,可导致ICP升高和CBFV加快。一侧颈静脉血栓可较快的建立自身代偿,ICP、CBFV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双侧颈静脉血栓,ICP、CBFV在72h内不能代偿,保持高于正常水平。(4)兔颈静脉血栓形成不仅能引起脑胶质细胞增生,还可导致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脑血管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压、脑血流及脑组织学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理干预配合按摩护理对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 双足与保健 2019(21)
    • [2].单纯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4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20(02)
    • [3].肺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3)
    • [4].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09)
    • [5].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0(05)
    • [6].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外科治疗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0(06)
    • [7].妇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14例临床分析[J]. 当代医学 2018(13)
    • [8].妇科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评估[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5(01)
    • [9].妇科肿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11)
    • [10].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8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06)
    • [11].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06)
    • [12].妇产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J]. 现代医院 2010(08)
    • [13].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3)
    • [14].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05)
    • [15].护理干预预防创伤性骨折术后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21)
    • [16].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临床护理 2016(01)
    • [17].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7)
    • [18].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例报告[J]. 当代医学 2012(11)
    • [19].恶性肿瘤并发外周静脉血栓形成3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04)
    • [20].按摩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对预防围术期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9(22)
    • [21].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21)
    • [22].浅论肿瘤PICC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及护理策略[J]. 实用肿瘤杂志 2017(01)
    • [23].短暂性发作的孤立性皮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0)
    • [24].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02)
    • [25].骨折患者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24)
    • [26].血栓弹力图在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04)
    • [27].内脏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 2016(04)
    • [28].1例PICC管置管后导管折叠变形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1)
    • [29].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7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12)
    • [30].妊娠静脉血栓形成22例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08(05)

    标签:;  ;  ;  ;  ;  ;  

    兔颈静脉血栓形成对颅内循环系统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