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流变:《南方周末》近十年环境报道研究

传承与流变:《南方周末》近十年环境报道研究

论文摘要

近十年(2001—2010年),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沉重的环境压力,种种环境危机已对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有些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比如水源污染“带来”的癌症村。在国际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发达国家以“中国是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为武器,要求中国承担与他们相等的减排指标。如何扭转当前国内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媒体对此反映强烈。它们逐渐增多的报道篇幅,不断拓宽的报道范围,对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民众环保行动的发生具有特殊的作用,逐渐成为环保行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在报道中,“报道方式遵循客观、中立的信息式报道”,“报道内容就环境论环境”,“对原因的分析只流于浅层次的道德义愤,对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原因涉入不多”等等,都影响了媒体环境报道的效果。但《南方周末》的环境报道在充分发挥传播效果,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方面是成功的。其关于环境危机的报道方式、传播内容都表现出成熟、规范、理性的一面。2009年10月8日“绿版”的创办标志着该报环境报道的真正常态化,未来这一块将会形成比较固定的报道板块,四个版面的报道篇幅足见主编及负责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该报环境报道中,关于环境危机的范围、类别,以及传播报道方式,已逐渐形成比较规范的体例。本研究以2005年为界线,把《南》报近十年的环境报道划分为前后两期,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传承和流变这两个角度,描述、分析该报在报道方式、传播内容这两方面的特点。在对传播方式的运用上,本文认为,《南》报前后期具有传承性。在前期,通过新闻策划设置环境议题,进行专题性报道和追踪性报道;运用社会学方法,深入一线进行调查式、揭露式的深度报道;以“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创造受众的接受语境等,这几种报道方式都得到充分运用,也取得极佳的传播效果,比如关于科学家质疑核酸营养品事件的报道,圆明园防渗膜事件的报道。在后期的报道中,这些报道方式得到传承,并继续发挥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报道内容方面,《南》报前后期表现出鲜明的流变性。通过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传播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在经济方面,关于资源、能源矿产危机和化工、化学品污染事件的报道明显增多,企业家群体的环保行动也成为新的报道内容;在政治方面,关于气候会议的报道、环保执法的报道和政府环境决策的报道作为新的议题被凸显出来;在社会方面,关于生态移民的报道,以及对环境危机中个体生存状态的报道也表现了前后期报道内容的差异。这些流变,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国内近十年,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迁。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预设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预设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一、目前国内的生态环境危机
  • 二、国内媒体的环境报道现状
  • 三、学术研究状况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环境报道的操作化
  • 一、如何理解环境报道
  • 二、如何进行概念操作
  •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
  • 一、什么是内容分析方法
  • 二、样本的选择
  • 第三章 传承:环境报道方式研究
  • 第一节 传者分析
  • 一、《南》报的记者
  • 二、专家学者、官员和受众
  • 第二节 传播方式分析
  • 一、议题设置与公共空间的建构
  • 二、深度调查和追踪性报道
  • 三、“讲故事”的叙事风格
  • 第四章 流变:环境报道内容分析
  • 第一节 报道内容概述
  • 第二节 环境报道的经济学视角
  • 一、环境报道与经济:报道内容的流变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变迁
  • 二、“能源资源矿产”报道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 三、化工污染报道与工业布局
  • 四、企业家环保行为报道
  • 第三节 环境报道流变的政治学视角
  • 一、环境报道与政治:报道内容的流变反映政治的变化
  • 二、气候会议报道与国家政府间博弈
  • 三、环保执法报道与环保主管部门的环保行为
  • 四、政府决策报道与民主化进程
  • 第四节 环境报道流变的社会学视角
  • 一、生态移民的报道与社会环境变迁
  • 二、环境危机中关于个体的报道与社会风险变化
  •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绿色理念在我国环境报道中的纵深发展[J]. 今传媒 2014(08)
    • [2].浅析环境报道中人文关怀的误区及对策[J]. 新闻世界 2011(08)
    • [3].论环境报道与生态文明建设[J]. 新闻知识 2014(12)
    • [4].拓展环境报道的领域和深度[J]. 中国广播 2011(03)
    • [5].解读中美环境问题报道:以关于“APEC蓝”的报道为例[J]. 传播与版权 2015(03)
    • [6].转型中国环境报道的功能分析——“新社会运动”中的社会动员[J]. 国际新闻界 2009(01)
    • [7].浅谈环境报道的新路径[J]. 新闻传播 2011(08)
    • [8].论传统主流媒体对环境议题的建构——以《人民日报》2003年至2012年的环境报道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10)
    • [9].环境报道应注意的五个关键点[J]. 新闻与写作 2014(12)
    • [10].传统主流媒体环境报道的“变”与“不变”——针对十八大前后《人民日报》环境报道的比较研究[J]. 国际新闻界 2016(02)
    • [11].试论生态危机下环境报道的议程设置[J]. 新闻爱好者 2012(21)
    • [12].利益博弈下的环境报道如何突围[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18)
    • [13].《新闻联播》环境报道视听语言浅析[J]. 新闻战线 2016(23)
    • [14].西方主流媒体环境报道的框架分析——以《经济学人》“巴黎气候峰会”前后相关报道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3)
    • [15].从北京雾霾事件看媒体环境报道效果[J]. 新闻世界 2014(09)
    • [16].主流媒体对中国农村环境的新闻叙事——基于《人民日报》报道的分析[J]. 新闻知识 2017(07)
    • [17].新媒体对受众环境意识的影响——以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对于PM_(2.5)的认识为例[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Z2)

    标签:;  ;  ;  ;  ;  

    传承与流变:《南方周末》近十年环境报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