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PIN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水稻PIN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植物生长素调控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同时在植物向性生长与维持植物的顶端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是通过载体蛋白在质膜和内涵体的定位来调控的。植物生长素输出载体(efflux carrier)PIN-FORMED基因组织表达是证明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生长素浓度梯度的最好工具。本文通过RT-PCR与转基因方法研究水稻PIN(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受激素与养分环境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OsPIN家族目前共发现9个成员,OsPIN家族蛋白结构包含两个疏水区和中间一个亲水区,且每个疏水区有五次跨膜折叠,两个跨膜区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第二个疏水区有一NPXXY的保守结构,此结构对内吞作用中的膜蛋白与受体蛋白的互作非常重要。2.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特异性。在茎、叶与颖壳中OsPINs基因主要集中在维管组织表达。在根中,OsPIN1b主要在根冠与中柱中表达,OsPIN4与OsPIN9主要在侧根原基与中柱中表达,其余基因主要在根分生区表达。同时OsPIN1b、OsPIN4与OsPIN9在不定根原基也有表达。3.OsPIN家族基因在根中的表达受到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与乙烯的诱导。4.氮、磷等营养对OsPIN家族基因的表达没有普遍的影响,但在缺氮再施加铵态氮短期处理后OsPIN5b的表达明显受到诱导,而缺磷抑制OsPIN4的表达。且此结果不受pH值影响。依据该结果推断铵态氮与磷饥饿信号可能参与生长素信号调控途径。

论文目录

  • 致谢
  •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长素极性运输
  • 1.1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生理特点
  • 1.2 生长素极性运输机理
  • 2 介导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载体蛋白
  • 2.1 输入载体
  • 2.2 输出载体
  • 2.2.1 PIN蛋白的进化关系与序列分析
  • 2.2.2 PIN蛋白的功能与亚细胞定位
  • 3 PIN蛋白活性的调控
  • 3.1 PIN基因表达的调控
  • 3.2 囊泡运输及极性定位的调控
  • 3.3 PIN活性的调控─生长素运输抑制剂
  • 3.4 可逆蛋白磷酸化的调控
  • 3.5 PIN蛋白的降解
  • 4 展望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OsPIN家族基因结构和蛋白序列分析、进化树分析
  • 1.1 方法
  • 1.1.1 水稻中PIN家族基因序列的获得
  • 1.1.2 基因结构及跨膜域分析
  • 1.1.3 水稻PIN家族联配与进化树分析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基因结构及跨膜域分析
  • 1.2.2 水稻PIN家族蛋白联配与进化树分析
  • 2 OsPIN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2.1 半定量RT-PCR
  • 2.2.1.1 RNA的提取方法
  • 2.2.1.2 逆转录
  • 2.2.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 2.2.2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2.2.3 制备电转化农杆菌感受态菌体
  • 2.2.4 电转化(Electroporator 2510,EPPENDORF)
  • 2.2.S PCR检测阳性克隆
  • 2.2.6 水稻转基因
  • 2.2.7 水稻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分析与观察
  • 2.2.8 石蜡切片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RT-PCR分析OsPIN家族成员表达模式
  • 2.3.2 水稻转基因苗的GUS染色及切片分析结果
  • 2.3.2.1 根的表达模式
  • 2.3.2.2 茎、叶与花的表达模式
  • 2.3.2.3 根茎结合部的表达模式
  • 3 生长素与其他激素对OsPIN家族成员表达的影响
  • 3.1 方法
  • 3.1.1 水稻材料的准备
  • 3.1.2 半定量RT-PCR
  • 3.1.3 实时定量RT-PCR分析(SYBR Green1)
  • 3.1.4 GUS染色观察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Q-RT分析植物激素对OsPINs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2 OsPINs基因对细胞分裂素与乙烯的响应
  • 3.2.3 OsPINs基因对氮、磷等营养的响应
  • 第三章 结论和展望
  • 1 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PiN型二极管反向恢复特性的场路耦合分析方法研究[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9(23)
    • [2].基于3D激光传感器的汽车连接器PIN针高度检测系统[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 [3].采用PIN二极管反馈的射频可变增益放大器[J]. 电子学报 2016(01)
    • [4].PIN型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J]. 电子制作 2013(10)
    • [5].宽带pin二极管单刀双掷开关的设计与实现[J]. 半导体技术 2011(03)
    • [6].微纳米PIN电光调制器的优化[J]. 光电子.激光 2014(05)
    • [7].基于PIN型光电转换电路的噪声研究[J]. 电子测试 2012(02)
    • [8].析PIN结合论的运动负荷观[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11)
    • [9].硅基锗表层集成型PIN光电探测器的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Z2)
    • [10].基于PIN光电二极管的个人辐射探测器研制[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2)
    • [11].小麦PIN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20(12)
    • [12].应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的PIN激光信号阵列接收器[J]. 光电子·激光 2017(03)
    • [13].基于PIN二极管模型的开关电源电磁干扰研究[J]. 微波学报 2014(S2)
    • [14].生长素极性运输PIN基因在拟南芥和荠菜不同组织表达的定量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5].PIN开关速度仿真[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2)
    • [16].PIN型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仿真研究[J]. 半导体光电 2010(03)
    • [17].高锗组分PIN锗硅光电探测器设计与模拟[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8(03)
    • [18].基于光照强度的PIN光电二极管响应时间分析[J]. 传感技术学报 2013(01)
    • [19].硅基PIN光电探测器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J]. 半导体光电 2013(03)
    • [20].土方机械产品识别代码(PIN)系统的浅析与探讨[J]. 工程机械文摘 2011(03)
    • [21].PIN光探测器的小信号电路模型参数的提取[J]. 光电子.激光 2008(07)
    • [22].硅基锗PIN红外探测器的数值模拟研究[J]. 红外 2009(11)
    • [23].PIN限幅二极管结温对尖峰泄漏的影响[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8(02)
    • [24].基于微带线的W波段宽带pin管开关[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5].电磁脉冲作用下PIN二极管的响应[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08)
    • [26].倒装片PIN二极管串联电阻测试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5)
    • [27].飞秒激光诱发硅PIN光电二极管饱和特性的实验研究(英文)[J]. 量子电子学报 2012(06)
    • [28].基于PIN型硅光电二极管的激光偏振态探头[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9].PIN二极管限幅器的电磁脉冲损伤特性试验[J]. 中国舰船研究 2015(02)
    • [30].激光与PIN光电探测器相互作用的响应度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09(07)

    标签:;  ;  ;  ;  ;  

    水稻PIN家族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