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相位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光学,海洋湍流相位屏,功率谱反演,水下光通信
随机相位屏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星,赵生妹[1](2017)在《海洋湍流随机相位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海洋湍流随机相位屏模型。以海水折射率波动谱为基础,通过功率谱反演法将海洋湍流引起海水介质的折射率变化对传输光束产生的影响等效为随机相位屏对光束的影响,并利用相位结构函数和轨道角动量光束在海洋湍流中的传输特性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光束折射率偏移量较小时,由随机相位屏模型获得的相位结构函数仿真值与理论值可较好地吻合;由随机相位屏模型获得的轨道角动量光束传输特性也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李玉杰,朱文越,饶瑞中[2](2016)在《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功率谱法、Zernike多项式法、分形法模拟生成非Kolmogorov湍流相位屏的过程,并利用这叁种方法对符合非Kolmogorov统计特征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行了模拟。将不同方法得到的相位屏的相位结构函数与理论结构函数进行对比,分析了叁种相位屏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模拟速度。结果表明:添加次谐波和增加Zernike多项式阶数分别可以弥补功率谱法和Zernike多项式法生成的相位屏低频和高频不足的缺点,但导致模拟效率下降;分形法生成的湍流相位屏高频和低频都较为充足,且模拟效率较高;随着非Kolmogorov湍流谱幂率的增加,功率谱法所需要的次谐波级数增加,Zernike多项式法所需要的Zernike多项式的阶数减少,分形法生成的相位屏的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李玉杰,朱文越,饶瑞中[3](2015)在《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功率谱法、Zernike多项式法、分形法模拟非Kolmogorov湍流相位屏的过程,并利用这叁种方法对符合非Kolmogorov统计特征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行了模拟。将不同方法得到的相位屏的相位结构函数与理论结构函数进行对比,分析了叁种相位屏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模拟速度。结果表明:添加次谐波和增加Zernike多项式阶数可以弥补功率谱法和Zernike多项式法生成的相位屏低频和高频不足的缺点,但导致模拟效率下降;分形法生成的湍流相位屏高频和低频都较为充足,且模拟效率较高;随着非Kolmogorov湍流谱幂率的增加,功率谱法所需要的次谐波级数增加,所需要的Zernike多项式的阶数减少,分形法生成的相位屏的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15)
李婉,曾曙光,刘雁[4](2015)在《随机相位屏法数值模拟太赫兹波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太赫兹波的大气传输特性对于太赫兹的空间应用有重要意义。采用随机相位屏法研究了太赫兹波在湍流大气中的水平传输特性。在忽略大气对太赫兹波的吸收与散射、仅考虑大气折射率随机起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传输距离等参数,对太赫兹波经过湍流大气传输后接收面上的平均光强分布和闪烁指数等进行了研究。作为对比,在同等大气湍流条件下,对可见光波也进行了相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太赫兹波受大气湍流的影响明显小于可见光波;大气湍流对太赫兹波的短程应用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5年08期)
蔡冬梅,王昆,贾鹏,王东,刘建霞[5](2014)在《功率谱反演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采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产生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功率谱反演法原理出发,分析了均匀采样造成的随机相位屏大量低频信息泄漏的不足,提出利用非均匀采样方法对功率谱进行滤波产生随机相位屏.建立了非均匀采样模型,并分析比较了两种采样方法覆盖的采样频率范围和单边采样频率区域的湍流功率,理论证明了非均匀采样功率谱反演产生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针对大气湍流的Kolmogorov谱,分别仿真计算了两种采样模型下功率谱反演生成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采样点和计算量条件下,非均匀采样方法生成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具有丰富的低频和高频信息,有效改善了传统功率谱反演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时低频信息严重不足的缺陷.(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王锐,王挺峰,孙涛[6](2013)在《任意厚度随机相位屏激光大气传输特性仿真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高斯光束的大气传输特性,根据随机相位屏数值仿真方法,利用Rytov弱起伏理论,在薄相位屏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个统计量。建立了基于Kolmogorov谱条件下的高斯光束经任意厚度相位屏传输统计量的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易于处理的解析表达式。同时对闪烁指数、Rytov方差等统计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任意厚度相位屏模型比薄相位屏适用范围更广,且对于统计量的描述更为准确。(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3年08期)
闫传忠[7](2009)在《基于分形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湍流的作用,其光束质量将会极大地恶化,严重限制不同激光工程系统的使用性能,甚至决定激光工程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因而研究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除了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大气湍流,数值模拟也是研究湍流问题的有效手段。相位屏理论是处理随机介质对波传播影响的一种有效的近似方法,它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实际问题中。本文以经典Oboukhov-Kolmogorov(O-K)湍流统计理论为指导,结合近年来湍流及大气湍流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分形模型。首先本文对O-K湍流统计理论做了介绍,利用现有的谱反演法和Zernike多项式法对符合O-K统计规律的大气湍流畸变相位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谱反演法存在低频不足的缺点,而Zernike多项式法则高频成分不足。其次指出了O-K统计规律的缺陷。由于大气湍流存在间歇性,因而其统计规律与O-K理论出现偏差。研究光波在大气湍流介质中传播的性质,不应回避大气湍流间歇性。根据湍流间歇性的研究进展,使用湍流间歇模型对O-K统计规律进行了修正,推导出修正后的O-K湍流功率谱。近十几年来,大量的实验发现大气折射率结构函数不满足O-K标度律,但仍然存在标度不变性,这种湍流称为Non-Oboukhov-kolmogorov(N-O-K)湍流。本文根据大气折射率结构函数与功率谱的关系推导出大气湍流功率谱的普适表达式。最后根据大气湍流的分性特征,基于大气湍流功率的普适方程,建立了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分形模型,并使用随机中点位移算法进行了模拟。利用相位结构函数对相位屏的空间统计特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分形方法生成的相位屏与理论值更加接近,特别在所关注的低频和高频区域,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大气湍流对光波的影响,与其它产生相位屏方法相比,无需作低频或高频补偿即可达到较高的数值模拟精度,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弱起伏条件下对平面波通过相位屏后接收面上的光强起伏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理论值相符,验证了相位屏的可靠性。最后将相位屏应用于合成孔径激光雷达(SAL)成像,初步分析了湍流对SAL成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5-30)
李洪平,闫传忠,华志励[8](2009)在《基于分形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大气传输湍流效应是制约合成孔径激光雷达高质量成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气湍流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分形模型,使用随机中点位移法进行模拟,分别产生了符合Kolmogorov及non-Kolmogorov统计规律的湍流相位屏.通过计算模拟相位屏的相位结构函数,与理论值比对,验证模拟相位屏的准确性,并与现有的谱反演法和结构函数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基于分形方法产生的相位屏与理论值更加接近,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张蓉竹,杨春林[9](2007)在《高功率激光系统随机相位屏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高功率激光系统中随机相位屏的统计模型出发,分析了其相位噪声及梯度的一阶和二阶统计性质。研究了完全相干光与部分相干光通过随机相位屏后的传输性质,推导得出部分相干光在经过随机相位屏后,其交叉谱密度的期望等于随机相位屏透过率函数的期望与入射光交叉谱密度的乘积。对该模型下的远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能量对称分布的完全相干光通过相位干屏后,只有通过随机相位屏透过率函数期望的远场分布是对称的;部分相干光在传输通过随机相位屏后,其谢尔模光束性质不会改变,但光强分布不再具有对称性,且强度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8期)
王立瑾,李强,魏宏刚,廖胜,沈忙作[10](2007)在《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数值模拟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傅立叶变换法对符合Kolmogorov谱的大气随机相位屏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叁层随机相位屏迭加模拟大气湍流。通过比较模拟相位屏的相位结构函数和理论值的符合度对相位屏的统计特性进行了验证,利用长曝光传递函数和相位结构函数计算大气相干长度r0。结果表明,用傅立叶变换法模拟的随机相位屏是正确的,但相位结构函数存在明显的低频空间频率成分不足,采用叁层随机相位屏迭加对相位结构函数和理论值的符合度有所改善,实际r0值比设计值偏大。(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7年03期)
随机相位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功率谱法、Zernike多项式法、分形法模拟生成非Kolmogorov湍流相位屏的过程,并利用这叁种方法对符合非Kolmogorov统计特征的大气湍流相位屏进行了模拟。将不同方法得到的相位屏的相位结构函数与理论结构函数进行对比,分析了叁种相位屏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模拟速度。结果表明:添加次谐波和增加Zernike多项式阶数分别可以弥补功率谱法和Zernike多项式法生成的相位屏低频和高频不足的缺点,但导致模拟效率下降;分形法生成的湍流相位屏高频和低频都较为充足,且模拟效率较高;随着非Kolmogorov湍流谱幂率的增加,功率谱法所需要的次谐波级数增加,Zernike多项式法所需要的Zernike多项式的阶数减少,分形法生成的相位屏的精度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相位屏论文参考文献
[1].杨天星,赵生妹.海洋湍流随机相位屏模型[J].光学学报.2017
[2].李玉杰,朱文越,饶瑞中.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模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
[3].李玉杰,朱文越,饶瑞中.非Kolmogorov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模拟分析[C].第二届全国大气光学及自适应光学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5
[4].李婉,曾曙光,刘雁.随机相位屏法数值模拟太赫兹波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
[5].蔡冬梅,王昆,贾鹏,王东,刘建霞.功率谱反演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采样方法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4
[6].王锐,王挺峰,孙涛.任意厚度随机相位屏激光大气传输特性仿真模型[J].中国激光.2013
[7].闫传忠.基于分形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数值模拟[D].中国海洋大学.2009
[8].李洪平,闫传忠,华志励.基于分形的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数值模拟[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9
[9].张蓉竹,杨春林.高功率激光系统随机相位屏的特性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10].王立瑾,李强,魏宏刚,廖胜,沈忙作.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数值模拟和验证[J].光电工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