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中AgCl纳米粒子合成与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微乳液中AgCl纳米粒子合成与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GMA(Glycidyl Methacrylate)+MMA(Methyl Methacrylate)为油相、以NaCl和AgN03水溶液为水相、采用可聚合型表面活性剂AMPS(2-Acrylamido-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通过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gCl/Poly(GMA-co-MMA-co-AMPS)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对反相微乳液的稳定性、杂化膜的形态结构以及杂化膜对苯/环己烷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通过电导率法测定GMA+MMA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当体系中CAMPS=0.2~0.6mol/L, C水相(Csalt)=0.1~0.5mol/L,增溶水量ω(nH2O/nAMPS)<20时,可以得到稳定的反相微乳液体系。论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中纳米AgCl颗粒的形成、微粒粒径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微粒的形貌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AgCl纳米颗粒在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中以类球状存在,颗粒粒径分布窄,且尺寸在50nm左右。增加ω,生成的AgCl粒子粒径减小,粒子数增多;增大CNaCl、CAgNO3,生成的AgCl粒子粒径减小,粒子数增多;增加CAMPS, AgCl粒子数增多;Cl-盐价态越高,生成的AgCl粒子粒径越大,越易团聚。AgCl/Poly(GMA-co-MMA-co-AMPS)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合成的AgCl粒子近似球状,粒径在50nm左右;EDX数据表明:聚合后制备的AgCl/Poly(GMA-co-MMA-co-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中AgCl粒子能保持较好的分散性。50wt%苯/环己烷混合物的渗透汽化结果表明,在合适的ω和CNaCl、CAgNO3下,所制备的AgCl/poly(GMA-MMA-AMPS)共聚物有机-无机杂化膜能克服常规高分子膜的trade-off现象,表现出较好的分离性能。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渗透汽化
  • 1.2.1 渗透汽化简介
  • 1.2.2 渗透汽化传质分离原理
  • 1.2.3 渗透汽化膜材料选择的基本方法
  • 1.2.3.1 极性相似和溶剂化原则
  • 1.2.3.2 溶解度参数原则
  • 1.3 渗透汽化膜分离苯/环己烷的研究
  • 1.3.1 有机高分子膜
  • 1.3.2 机膜
  • 1.3.3 有机-无机杂化膜
  • 1.4 有机-无机杂化膜
  • 1.4.1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
  • 1.4.2 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 1.4.2.1 自组装方法
  • 1.4.2.2 溶胶-凝胶法
  • 1.4.2.3 相转化技术
  • 1.4.2.4 穿插法
  • 1.4.2.5 共混法
  • 1.4.2.6 原位聚合法
  • 1.4.2.7 其他方法
  • 1.4.3 有机-无机杂化膜在物质分离方面的应用
  • 1.4.3.1 气体分离
  • 1.4.3.2 渗透汽化
  • 1.4.3.3 电池隔膜
  • 1.4.3.4 其他应用
  • 1.5 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分离膜
  • 1.5.1 微乳液及其结构特征
  • 1.5.2 微乳液形成机理
  • 1.5.3 微乳液在膜制备中的应用
  • 1.6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部分
  • 2.3.1 试剂的精制
  • 2.3.2 反相微乳液的制备与电导率的测定
  • 2.3.3 组分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 2.3.3.1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反相微乳液的影响
  • 2.3.3.2 盐溶液浓度对反相微乳液的影响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油相极性对反相微乳液的影响
  • 2.4.2 CAMPS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电导率的影响
  • 2.4.3 分散相浓度对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反胶束结构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
  • 3.3.2 红外光谱对反胶束特性测试
  • 3.3.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粒子生成的动力学测试
  • 3.3.4 透射电镜(TEM)对AgCl纳米粒子形貌的表征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3.4.2 紫外光谱结果分析
  • 3.4.2.1 超声对AgCl纳米粒子的影响
  • 3.4.2.2 CAMPS对AgCl纳米粒子的影响
  • 3.4.2.3 水-表面活性剂摩尔比(ω)对AgCl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
  • salt)对AgCl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3.4.2.4 水相中盐的浓度(Csalt)对AgCl纳米粒子形成的影响
  • 3.4.2.5 水相中盐的类型对纳米AgCl微乳液的影响
  • 3.4.3 TEM结果分析
  • 3.4.3.1 CAMPS对AgCl纳米粒子影响
  • 3.4.3.2 水-表面活性剂摩尔比(ω)对AgCl纳米粒子形成影响
  • 3.4.3.3 水相中盐的浓度对AgCl纳米粒子形成影响
  • 3.4.3.4 水相中盐的类型对纳米AgCl微乳液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无机-有机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 4.1 引言
  • 4.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4.2.1 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部分
  • 4.3.1 实验试剂的纯化
  • 4.3.2 杂化材料制备、粘度测试及其杂化膜的制备
  • 4.3.3 杂化膜的红外光谱测试
  • 4.3.4 杂化膜的DSC测试
  • 4.3.5 杂化膜的SEM测试
  • 4.3.6 杂化膜的EDX测试
  • 4.3.7 杂化膜在苯/环己烷体系中的溶胀性能测试
  • 4.3.8 杂化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测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杂化膜制备流程
  • 4.4.2 粘度数据
  • 4.4.3 杂化膜的FTIR
  • 4.4.4 杂化膜的DSC
  • 4.4.5 杂化膜的SEM
  • 4.4.6 杂化膜的EDX
  • 4.4.7 杂化膜在苯/环己烷中的溶胀性能
  • 4.4.8 杂化膜的渗透汽化性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 5.2 GMA+MMA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反胶束结构表征
  • 5.3 无机-有机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 5.4 特色与创新
  • 5.5 存在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偏氟乙烯/TiO_2-石墨烯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01)
    • [2].基于多巴胺的杂化膜界面优化及其气体分离性能强化[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3].乙烯基硅氧烷改性壳聚糖/硅杂化膜吸附直接染料性能研究[J].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01)
    • [4].介孔碳/聚酰亚胺杂化膜原位聚合法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J]. 复合材料学报 2018(11)
    • [5].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现状[J]. 科技传播 2013(16)
    • [6].壳聚糖-沸石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05)
    • [7].聚氨酯杂化膜微孔结构形态的研究[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08(02)
    • [8].耐酸型磺化酚酞侧基聚芳醚砜/氨基化石墨烯杂化膜及渗透汽化醋酸脱水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2)
    • [9].碳纳米管/铁氰化镍/聚苯胺杂化膜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氧化[J]. 新型炭材料 2013(01)
    • [10].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8(06)
    • [11].聚乙烯醇/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蒸发分离环己醇(酮)/环己烷[J]. 化工进展 2014(10)
    • [12].聚乙二醇添加剂对氢氧化镁/聚醚砜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 膜科学与技术 2019(01)
    • [13].一种新的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的方法——前驱体水解聚合法制备聚偏氟乙烯-硅杂化膜[J]. 膜科学与技术 2008(01)
    • [14].铝合金表面杂化膜层的制备和耐蚀性研究[J]. 材料保护 2008(04)
    • [15].季铵化壳聚糖/钛酸四丁酯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J]. 化学工程师 2016(01)
    • [16].聚氨酯/氨基化氧化石墨烯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17].聚乙烯醇/改性壳聚糖杂化膜的制备及其碱回收性能[J]. 中国塑料 2018(01)
    • [18].环氧苯丙树脂的制备及其杂化膜性能的研究[J]. 当代化工研究 2017(12)
    • [19].溶胶-凝胶杂化膜固定介体和酶的过氧化氢、葡萄糖生物传感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 [20].PVDF/TiO_2杂化超滤膜的制备与表征[J]. 功能材料 2009(04)
    • [21].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壳聚糖渗透蒸发杂化膜的制备及乙醇脱水性能研究[J]. 当代化工 2012(07)
    • [22].二氧化硅基有机-无机防腐蚀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J]. 材料保护 2009(07)
    • [23].钛酸四丁酯/季铵化壳聚糖无机/有机杂化膜的制备及耐碱性[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01)
    • [24].离子液体接枝型纳米二氧化硅对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5(01)
    • [25].聚酰亚胺杂化膜脱硫的性能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5(01)
    • [26].纳米颗粒杂化膜材料在膜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方法[J]. 水处理技术 2014(06)
    • [27].无机纳米/聚酰亚胺复合杂化膜的绝缘特性研究[J]. 绝缘材料 2008(06)
    • [28].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海藻酸钠和明胶渗透蒸发杂化膜的制备及乙酸脱水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1(09)
    • [29].交联型超支化聚酰胺负载钌纳米簇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催化苯加氢反应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30].钢结构的表面杂化膜制备与腐蚀性能研究[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8(06)

    标签:;  ;  ;  ;  ;  ;  

    微乳液中AgCl纳米粒子合成与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