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翻译评价 ——以《暮色》为个案

科幻小说翻译评价 ——以《暮色》为个案

论文摘要

科幻小说的全称是“科学幻想小说”。1900年陈逸儒和薛绍徽夫妇翻译了第一部西方科幻小说《八十日环游记》,从此西方科幻小说才开始进入中国。但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科幻小说的翻译研究明显滞后于翻译实践。有关科幻小说翻译的文论不多,目前国内唯一一部有关科幻小说翻译理论的著作是由郭建中教授2004年出版的《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可谓是科幻小说翻译研究的开山之作。郭建中教授根据多年的科幻小说翻译实践总结出科幻小说的翻译标准是:1.文学性;2.科学性;3.通俗性。这三个标准是否是科幻小说翻译的指导标准?能否用于分析科幻小说的翻译?科幻小说翻译与其他文学翻译有何不同之处?文学翻译标准是否能用于科幻小说翻泽?《暮色》的作者是斯蒂芬妮·梅尔。《暮色》出版后,梅尔义写了《新月》、《月食》、《破晓》,被称为“暮光之城”系列。截至目前,全球销量已过8500万册,版权转授近40个国家,先后有150多个星期荣登《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本文以郭建中提出的三个翻译标准为理论依据,以《暮色》英汉译本为例,通过对英汉译本中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的对比发现:文学性和通俗性范围太宽泛,科学性的针对性模糊。本文结合影响科幻小说翻译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如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读者和译者,总结得出:科幻小说属于文学作品中的通俗作品,文学翻译的标准适用于科幻小说翻译,但范围太宽泛,进一步细化得出科幻小说《暮色》的汉译:第一,选词时尚、现代、标新立异;第二,句子文从字顺,且保持异国风调;第三,整体富有文采,不迂腐。郭建中提出的科学性,是指科幻小说内容的科学性和科学预见性,这是属于科幻小说创作时应考虑的问题,不能作为其翻译标准,但译者翻译时确实需要掌握有关领域的常识,科学地进行翻译。周领顺教授在其“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系列文章中说到:“译者行为指的是泽者在对作者/原文求真的纯翻译行为基础上,融入务实性目标,特别是泽者个人及其他赞助人务实于读者/社会需要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非纯粹的翻译行为,即译者的社会性行为。(周领顺,2010)科幻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其翻泽目的决定了其社会性大于或重于语言性,这就要求译者在“求真-务实”这个连续统中标准偏向务实。《暮色》作为目前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其翻译标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暮色》汉译的研究,旨在为科幻小说翻译研究添砖加瓦,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人对科幻小说翻译的进一步讨论。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简介,介绍论文的目的及框架。第二章为文献回顾,介绍了小说《暮色》,回顾了国内外科幻小说及其翻译的研究状况,并概述郭建中提出的科幻小说翻译的三个标准。第三章以郭建中提出的科幻小说翻泽的三个标准为理论依据,分析《暮色》的汉译本。第四章结合影响科幻小说翻译标准制定的主要因素,指出郭建中提出的科幻小说翻译的三个标准的局限性,并升华其标准。第五章是结论,总结本文的研究发现,并指出论文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Table of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Aims of the Thesis
  • 1.2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Science Fiction and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 2.1.1 The Definition of Science Fiction
  • 2.1.2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
  • 2.2 The Introduction of Twilight
  • 2.3 Guo Jianzhong's Three Standards of 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wilight using Guo Jianzhong's Three Standards of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 3.1 Literariness
  • 3.2 Scientificness
  • 3.3 Popularity
  • Chapter Four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ulation of the Standards ofScience Fiction Translation
  • 4.1 Text Types
  • 4.2 Translation Purposes
  • 4.3 Readers
  • 4.4 Translator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老的二向箔”与马克思的“幽灵”——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社会形态想象[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1)
    • [2].科幻文学核心价值探析——评《英美科幻小说简史》[J]. 语文建设 2019(23)
    • [3].《未来病史》中的人间失格——论陈楸帆的科幻小说创作[J]. 文艺评论 2019(06)
    • [4].新时期以来美国科幻小说中译的三次浪潮[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中国当代科幻小说出版研究[J]. 出版广角 2019(24)
    • [6].2020数据治理的趋势与大局[J]. 互联网经济 2020(Z1)
    • [7].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 中国档案 2020(02)
    • [8].在真实中建构科幻:论郑军的科幻小说创作[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9].“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科幻小说译介研究——以刘宇昆英译《北京折叠》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2)
    • [10].蜕变、分化与成长:中国少儿科幻小说发展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1].守望未来与宿命逃逸——科幻小说回溯与菲利普·迪克的启迪[J]. 艺术广角 2020(03)
    • [12].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刘宇昆科幻小说论[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3)
    • [13].台湾科幻小说中的认同问题研究之观察[J]. 现代台湾研究 2020(03)
    • [14].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研究[J]. 今古文创 2020(06)
    • [15].美国科幻小说最新潮流——谢里尔·文特首次中国行演讲[J]. 写作 2020(04)
    • [16].怪物、语言体系与困境——中国科幻小说中人造人形式的生发与衍变[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0(03)
    • [17].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想象[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12)
    • [18].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生态向度的建设性[J]. 小说评论 2019(03)
    • [19].现当代科幻小说的对外译介与中国文化语境构建[J]. 小说评论 2018(01)
    • [20].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小说的现状及前景[J]. 当代文坛 2018(03)
    • [21].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研究刍议[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22].第六届“光年奖”原创科幻小说大赛通知[J]. 今日科苑 2017(04)
    • [23].中国通俗文学:中国科幻小说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2)
    • [24].日本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5-2016年)[J].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3)
    • [25].中美科幻小说中的个人与族群价值观比较——以《冷酷的方程式》及其改写为例[J]. 中国比较文学 2017(03)
    • [26].孤独深处的对抗与求索——评郝景芳科幻小说集《孤独深处》[J]. 百家评论 2017(04)
    • [27].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J]. 小说评论 2016(02)
    • [28].中国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化:科幻小说研究[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1)
    • [29].想象的折叠与界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J]. 文艺研究 2016(04)
    • [30].论中国科幻小说科学观念的本土性特征[J]. 文艺争鸣 2016(05)

    标签:;  ;  ;  

    科幻小说翻译评价 ——以《暮色》为个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