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红霉素的合成

地红霉素的合成

论文摘要

以红霉素A为起始原料,红霉素腙及红霉素胺作为中间体经腙化、亚硝化、硼氢化钠还原、与侧链缩合反应合成了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地红霉素,总收率31%。成功地由乙二醇独甲醚为主要原料经氯取代、水解、裂解氧化反应合成了侧链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本工艺比由侧链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二乙醇缩醛合成地红霉素的总收率20%~26%有所提高。优化了各步反应工艺条件。腙化反应优化条件为回流时间24h,投料比n(水合肼):n(红霉素)=11:1,后处理操作优化为5℃环境下进行,收率达到87.65%;亚硝化反应适宜条件:反应温度0~5℃,酸滴加速度为1ml/min,加入3mol/l盐酸保持溶液pH4.0-4.3;还原反应过程的优化条件:反应温度15-20℃,反应时间8min,配料比n(硼氢化钠):n(腙)=1:1.5;在碱性条件下,选用30%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直接破坏硼氢化钠-红霉素胺的复合物,实验结果提高了收率,同时改变了原工艺要在酸性条件下操作处理复合物,其加入量n(过氧化氢):n(红霉腙)=2.42:1,红霉素胺收率达89.4%。缩合反应优化条件为:投料比n(MEA):n(ERA)=1.2:1,反应时间14h,反应温度25℃,收率50.16%。得到的产品经由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认结构正确。由乙二醇独甲醚合成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是新工艺。氯取代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反应物配料比为n(氢氧化钠):n(乙二醇独甲醚):n(环氧氯丙烷)=1.4:1:1.02,反应时间为20h,反应温度80℃,收率为95.45%;水解反应优化条件为甲氧乙氧环氧丙烷的用量为55ml,高氯酸浓度为5mol/l,温度为80℃,收率为86.26%;裂解氧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高碘酸):n(3-甲氧乙氧基1,2-丙二醇)=1.1:1,高碘酸浓度为0.6mol/l,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40℃,pH=4.5,收率为97.38%。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1.1.1 简介
  • 1.1.2 红霉素
  • 1.1.3 红霉素的降解及改良
  • 1.2 地红霉素的优势、抗菌作用及应用
  • 1.2.1 地红霉素的优势
  • 1.2.2 地红霉素的抗菌作用
  • 1.2.3 地红霉素药代动力学性能
  • 1.2.4 地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 1.2.5 地红霉素不良反应
  • 1.2.6 地红霉素剂量和给药途径
  • 1.3 国内外合成地红霉素的研究进展
  • 1.3.1 红霉素胺的合成
  • 1.3.2 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及其缩醛的合成
  • 1.3.3 地红霉素的合成
  • 1.4 地红霉素研发开展的意义
  • 1.5 课题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 1.5.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5.2 研究目标
  • 1.5.3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内容
  • 2.2 主要原料及仪器设备
  • 2.3 分析方法
  • 2.4 实验步骤
  • 2.4.1 红霉素腙的制备
  • 2.4.2 红霉素胺的制备
  • 2.4.3 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的合成
  • 2.4.4 地红霉素的合成
  • 第三章 腙路线合成红霉素胺
  • 3.1 红霉素腙的合成
  • 3.1.1 红霉素腙化反应机理
  • 3.1.2 回流时间的影响
  • 3.1.3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 3.1.4 结晶溶剂对红霉素腙收率的影响
  • 3.2 红霉素胺的合成
  • 3.2.1 过程原理
  • 3.2.2 反应温度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 3.2.3 亚硝酸钠的滴加速度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
  • 3.2.4 盐酸的浓度
  • 3.2.5 氧化剂的选择
  • 3.2.6 硼氢化钠投入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3.2.7 还原反应温度、时间的影响
  • 3.2.8 饱和食盐水的加入量
  • 3.3 小结
  • 第四章 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的合成
  • 4.1 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醛的合成路线
  • 4.2 氯取代反应
  • 4.2.1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4.2.2 氢氧化钠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4.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2.4 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
  • 4.3 水解反应
  • 4.3.1 酸对反应的影响
  • 4.3.2 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4.3.3 甲氧乙氧环氧丙烷用量的影响
  • 4.4 裂解氧化反应
  • 4.4.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4.2 pH值对反应的影响
  • 4.4.3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 4.4.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地红霉素的合成
  • 5.1 正交试验
  • 5.2 地红霉素的表征
  • 5.2.1 熔点
  • 5.2.2 地红霉素的红外光谱图解析
  • 5.2.3 地红霉素的质谱图
  • 5.2.4 地红霉素核磁共振图谱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裂解炉收率标定与操作优化[J]. 乙烯工业 2013(04)
    • [2].精细化管理在提高锌直收率指标中的应用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3(21)
    • [3].延迟焦化装置提高液体收率的措施[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11)
    • [4].浅谈煅烧焦回转窑生产中的实收率问题[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8)
    • [5].一锅法合成酰胺的工艺优化及其收率研究[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6].加氢裂化尾油收率预测、优化模型开发研究[J]. 乙烯工业 2008(01)
    • [7].提高乙炔收率的措施[J]. 聚氯乙烯 2009(06)
    • [8].提高精铟直收率的生产实践[J]. 中国有色冶金 2013(01)
    • [9].回收菌液中残余色氨酸提高色氨酸提取收率研究[J]. 发酵科技通讯 2016(04)
    • [10].精益六西格玛在解决产品收率问题中的应用[J]. 上海医药 2016(01)
    • [11].提高金直收率的生产实践[J]. 现代矿业 2011(10)
    • [12].提高P_(204)萃取中Co的直收率[J]. 新疆有色金属 2013(01)
    • [13].分解光卤石的分解液量对钾收率的影响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08(08)
    • [14].杂质对磷酸脲收率和质量的影响[J]. 磷肥与复肥 2018(08)
    • [15].提高粗苯收率的生产实践[J]. 燃料与化工 2016(05)
    • [16].提高天然气产品气收率的研究与应用[J]. 现代化工 2018(12)
    • [17].焦炉炉顶空间温度偏高对化产收率影响分析[J]. 山东化工 2016(09)
    • [18].如何提高三氯乙烯生产中四氯乙烷收率[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3(07)
    • [19].尿素脱蜡装置控制芳烃含量提高液蜡收率[J]. 辽宁化工 2010(05)
    • [20].优化裂解原料 提高双烯收率[J]. 乙烯工业 2018(02)
    • [21].提高硫磺直收率的生产实践[J]. 化工管理 2017(09)
    • [22].神经网络技术在加氢裂化产品收率预测模型中的应用[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5(04)
    • [23].齐鲁石化减产乙烯增产高附加值产品收率考核[J]. 乙烯工业 2012(02)
    • [24].天然气净化厂装置性能考核与硫收率计算探讨[J]. 天然气与石油 2011(01)
    • [25].改进氧化工艺 提高产品收率[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10)
    • [26].精铋生产过程中提高铋直收率的生产实践[J]. 铜业工程 2012(04)
    • [27].提高精铟生产中铟直收率的探讨[J]. 湿法冶金 2011(01)
    • [28].萃取和精馏过程控制对合成MMA收率的影响[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6)
    • [29].提高吗呋啉抽提装置芳烃收率[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9(12)
    • [30].软胶囊化胶收率影响因素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18)

    标签:;  ;  ;  ;  

    地红霉素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