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将错综复杂的海量数据转化为有组织结构的空间几何形状、颜色、纹理、动画等视觉信号并展示出来。该技术可以充分应用到对复杂物理环境和系统动态过程的模拟展示中,例如在计算流体力学、医学成像、地质勘探、气象等多个领域。本文以虚拟现实环境下的电磁场三维可视化作为研究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场数据可视化、复杂电磁现象可视化以及电磁空间环境可视化。借助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电磁环境、电磁现象进行视觉再现,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指挥决策人员提供直观快捷的数据依据。电磁场可视化是一个综合性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电磁场模拟数据类型的多样性、磁场物理环境复杂性等特点。Marching Cubes方法和Hedgehog方法分别是目前实现电磁标量场和矢量场可视化有效方法,本论文在实现该可视化算法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将电磁场可视化数据集及其相应的操作(映射、绘制等)以“对象”的形式加以抽象,构造了基于面向对象的电磁场数据可视化流水线模型。另一方面,在针对大范围地域电磁场环境交互式可视化问题上,采用八叉树结构对地形以及电磁数据进行空间分块和存储,并结合LOD调度技术,实现实时渲染。进一步,在针对雷达扫描过程的模拟方面,结合余辉的产生、更新以及消失的动态特性,采用粒子系统,建立雷达扫描的余辉模型。该模拟的实现可以为飞行器低空飞行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依据,还可以为飞行仿真建立一个可视化的虚拟环境。最后,对电磁场所处的空间环境进行可视化,可以有效地分析地形等因素对电磁场变化的影响。本论文系统通过对电磁场所处的三维空间环境进行可视化,增加了系统的沉浸感,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全面表现空间的电磁场分布等情况,能更好地帮助相关人员把握电磁场的本质规律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 发展趋势1.3 课题来源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5 论文组织1.6 本章小结第二章 电磁场三维可视化相关技术2.1 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2.1.1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含义2.1.2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主要研究内容2.2 三维空间数据场可视化2.2.1 数据类型2.2.2 数据连结关系2.2.3 可视化流水线2.2.4 标量场可视化2.2.5 矢量场可视化2.3 三维场景实时渲染技术2.3.1 可见性裁减技术2.3.2 层次细节LOD技术2.3.3 实例技术2.3.4 基于图像的实时绘制技术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电磁场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3.1 系统需求分析3.2 系统总体设计3.2.1 系统设计框架3.2.2 系统主要功能3.2.3 主要类和数据结构3.2.4 系统运行结构3.3 主要功能模块3.3.1 电磁场数据可视化3.3.2 复杂电磁现象可视化3.3.3 电磁空间环境可视化实现3.4 本章小结第四章 电磁场数据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4.1 引言4.2 电磁场可视化数据集4.3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4.3.1 面向对象的电磁场数据可视化流水线设计4.3.2 基于八叉树的空间分块、存储和裁剪4.3.3 基于LOD的渲染和调度4.4 电磁场数据三维可视化具体步骤4.4.1 数据生成和更新4.4.2 预处理4.4.3 可视化区域选择4.4.4 数据类型选择4.4.5 可视化方案选择4.4.6 渲染平台选择4.5 基于Marching Cubes算法的电磁等值面重构实现4.5.1 MC算法原理4.5.2 电磁场三维等值面重构实现4.6 电磁矢量场可视化实现4.6.1 电磁矢量的计算4.6.2 基于Hedgehog法的电磁矢量场可视化4.7 本章小结第五章 复杂电磁现象可视化的设计与实现5.1 引言5.2 雷达扫描动态可视化的实现5.2.1 基本思想5.2.2 粒子系统原理5.2.3 雷达扫描余辉仿真分析5.2.4 相关定义5.2.5 实现过程5.2.6 LOD的运用5.2.7 实验结果分析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1 本论文研究总结6.2 前景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电磁场论文; 三维可视化论文; 八叉树论文; 粒子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