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及WWW服务的实现

IPv4/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及WWW服务的实现

论文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IPv4固有的一些缺陷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制约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之一。在1994年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协议被提出,但是IPv6在地址格式、报头和路由等方面的改进造成两个版本的IP协议不能兼容,然而由于IPv4的巨大成功,从IPv4过渡到IPv6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如何处理好IPv4与IPv6的共存,提供一个平滑过渡的环境,这是当前比较值得研究的内容。WWW是互联网上最常见的一种应用,研究WWW服务的IPv4/IPv6兼容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IPv6发展的现状和IPv6相对于IPv4的新特性,从理论上论证了IPv4向IPv6过渡的必然性并确立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方向,然后详细阐述了IPv6协议相关内容,对目前IPv4过渡到IPv6的多种过渡技术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做出细致的分析。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Socket接口的网络编程,利用实验室现有硬件构建简易IPv6试验网,在双栈节点上开发了一个与协议无关的、支持TCP传输的Server/Client测试程序,在此基础上通过用网络监测工具对IPv6的数据包特征进行验证。通过对IPv6报头结构研究,开发了IPv6协议新特性测试程序进行IPv6报头一致性测试、分组测试及Ping测试,从而验证了IPv6协议的具体特性。在分析现有过渡机制基础上,对应用于IPv4和IPv6环境下的协议无关的应用程序进行了研究,提出使用代理方式实现WWW服务的方案,并开发了在IPv4/IPv6兼容中的代理服务软件,对该代理服务软件进行了测试、分析和说明。代理能兼顾IPv4、IPv6,很好地应用于过渡阶段,实现了应用层的平滑过渡,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本文的实验都是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C#集成开发环境编程实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IPv6协议简介
  • 2.1 IPv6介绍
  • 2.1.1 IPv4的局限
  • 2.1.2 IPv6发展历程
  • 2.1.3 IPv6新特点
  • 2.2 IPv6报头
  • 2.2.1 报文结构
  • 2.2.2 IPv6基本报头
  • 2.2.3 扩展报头
  • 2.3 IPv6寻址
  • 2.3.1 单播
  • 2.3.2 组播
  • 2.3.3 任播
  • 2.4 IPv6操作
  • 2.4.1 邻节点发现
  • 2.4.2 路由器发现
  • 2.4.3 无状态的自动配置与IPv6节点的重新编号
  • 2.4.4 路径最大传输单元(MTU)
  • 2.4.5 DHCPv6与域名服务器(DNS)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Pv4向IPv6过渡技术
  • 3.1 过渡技术的提出
  • 3.2 双栈技术
  • 3.2.1 双协议栈原理
  • 3.2.2 基本双栈技术
  • 3.2.3 双协议栈过渡机制(DSTM)
  • 3.3 隧道技术
  • 3.3.1 隧道工作原理
  • 3.3.2 手工配置隧道
  • 3.3.3 自动配置的隧道
  • 3.3.4 TB隧道代理机制
  • 3.3.5 6over4
  • 3.3.6 6to4
  • 3.3.7 ISATAP
  • 3.4 翻译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indows平台下IPv6协议的研究与实现
  • 4.1 IPv6环境连通性测试
  • 4.1.1 Windows对IPv6的支持和特点
  • 4.1.2 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安装IPv6协议栈
  • 4.1.3 Comm View简介
  • 4.1.4 实验中采用的技术
  • 4.1.5 C#编程环境对IPv6网络测试的设计
  • 4.1.6 网络监控软件Commview捕获信息与分析
  • 4.2 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
  • 4.2.1 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目的
  • 4.2.2 相关理论
  • 4.2.3 Windows平台下IPv6地址显示
  • 4.2.4 IPv6协议一致性测试
  • 4.2.5 IPv6协议分组测试
  • 4.2.6 IPv6协议Ping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WW服务在IPv4/IPv6兼容中的代理服务软件设计与实现
  • 5.1 测试意义
  • 5.2 代理模型的研究
  • 5.2.1 双栈理论
  • 5.2.2 代理理论
  • 5.2.3 DNS服务在IPv6过渡阶段的功能
  • 5.3 WWW代理服务软件功能设计
  • 5.3.1 Visual C#设计思路
  • 5.3.2 设计流程图
  • 5.4 实现过程
  • 5.4.1 子进程处理问题及I/O复用
  • 5.4.2 地址格式处理
  • 5.5 使用与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报业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河南19家党报报头来历及变迁[J]. 新闻爱好者 2018(11)
    • [2].《报头》收藏有雅趣[J]. 天津社会保险 2009(04)
    • [3].简论报纸的报头设计[J]. 新闻爱好者 2009(15)
    • [4].彩色报头串色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原因分析[J]. 印刷技术 2017(06)
    • [5].报头求变[J]. 新闻实践 2013(07)
    • [6].收藏达人之“报头”也是宝[J]. 宁夏画报(时政版) 2014(01)
    • [7].集“报头”其乐无穷[J]. 乡音 2008(01)
    • [8].我做校报小编辑——《修饰报头文字》教学设计[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01)
    • [9].让报头“亮”起来[J]. 新闻窗 2011(01)
    • [10].退休老人47年收藏三千报头[J]. 老同志之友 2015(08)
    • [11].从《光明日报》三个报头看时代变迁[J]. 同舟共进 2012(07)
    • [12].健壮性报头压缩的研究[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2)
    • [13].一种自适应的健壮TCP/IP报头压缩算法[J]. 福建电脑 2009(05)
    • [14].模式S应答处理中报头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8(S1)
    • [15].6LoWPAN_GHC报头压缩算法的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06)
    • [16].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晚报报头广告语的研究与欣赏[J]. 大众文艺 2015(13)
    • [17].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报头[J]. 新闻研究导刊 2012(08)
    • [18].基于性能提升的一种精简IPv6报头研究[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0(06)
    • [19].一种IP报头识别算法[J]. 电子科技 2010(11)
    • [20].毛泽东题写22家省级党报报头[J]. 新闻研究导刊 2013(03)
    • [21].IPv6报头安全威胁及检测[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04)
    • [22].WiMAX自适应健壮性报头压缩算法[J]. 通信技术 2010(05)
    • [23].一种ADS-B报头互相关检测方法[J]. 电讯技术 2016(02)
    • [24].IPv6在QoS上的三项重要改进[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2(01)
    • [25].论IPv6与IPv4报头格式之比较[J]. 科技信息 2009(28)
    • [26].TinyOS中报头压缩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 2008(12)
    • [27].毛泽东题写报头书法艺术的历史时空、书体演变及美学特质[J]. 书法赏评 2015(02)
    • [28].航空电信网中CLNP报头压缩算法的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14)
    • [29].一种基于LoRa网络的IPv6报头压缩算法[J]. 信息通信 2017(07)
    • [30].IP语音报头压缩设计与实现[J]. 无线电工程 2014(01)

    标签:;  ;  ;  ;  

    IPv4/IPv6过渡技术的研究及WWW服务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