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

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

论文摘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SPID),也称为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该病的化学药物主要是各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对于SPID的盆腔脏器组织破坏、充血水肿、广泛粘连、增生及瘢痕等一系列症状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盆腔炎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效果显著。金刚藤胶囊(Jingangteng Capsule, JC)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妇科分会推荐的治疗SPID的首选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化湿消肿的功能。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量多、黄稠,经期腹痛,盆腔炎症或炎性包块见上述证候者,临床疗效肯定。但是,在长期的临床使用中,发现其在治疗患者久病体虚、疼痛症状方面功效较弱。因此,为完善其适应症,创制更适合于治疗SPID复杂病情的新药,本课题开展了从中医处方筛选、制备工艺路线选择、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到药效学评价和作用机制探讨的系统研究。开发出了一个有效物质明确、作用机理清楚、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的创新中药复方制剂—复方金刚藤胶囊(Compound Prescription Jingangteng Capsule, CPJC)。第一部分CPJC的中医处方筛选处方组成选择:为完善JC的适应症,必须选择适合的中药,与菝葜配伍应用,开发成复方。本研究首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理法方药”组方规律,以及中成药精炼中医处方的实际需求,在固定君药(菝葜90g)为基本组成的前提下,通过正交试验,采用与本病证相关的药理指标,对临床上常与菝葜配伍的中药醋延胡索、丹参、黄芪、白芍等进行了筛选。发现四药对抗炎作用(抗足肿胀、抗肉芽肿)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白芍>黄芪>醋延胡索>丹参和白芍>醋延胡索>黄芪>丹参,四药对镇痛作用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醋延胡索>白芍>黄芪>丹参。四药对免疫增强作用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醋延胡索>黄芪>白芍>丹参。由于白芍和黄芪在本方中的功效是以扶正补虚为主,因此新处方挑选醋延胡索和黄芪协同菝葜的作用。处方验证:对新复方的抗炎、免疫、镇痛效果进行了验证,证明其镇痛和免疫增强作用均明显强于JC(P<0.01);对新复方治疗SPID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验证,证明其临床疗效肯定,总有效率为83%,比JC更有利于治疗SPID。最终确定复方金刚藤处方为菝葜90g,醋延胡索20g,黄芪20g。第二部分CPJC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在确定了中医处方后,为将其开发成中成药,本研究分别采用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结合化学成分转移率和药效两套评价体系,开展了提取物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包括提取、纯化、干燥工艺。经反复实验室和中试放大验证,确定出的制备路线为:三药分别提取、纯化、干燥。菝葜提取物的制备:取菝葜饮片,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相对密度1.00-1.01,70℃测),再过滤,加蒸馏水制备成浓度为0.2g/mL的溶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柱(树脂:药材=1:1.8,径高比1:6),静置2-3h,用蒸馏水洗脱5-6柱体积(bed volume, BV),再用20%乙醇淋洗6BV,最后用70%乙醇洗脱3-4BV,收集7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药液密度1.08-1.10(70℃测),喷雾干燥,即得。醋延胡索提取物的制备:取醋延胡索饮片,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相对密度1.25,70℃测),再过滤,加蒸馏水制备成浓度为0.4g/mL的溶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柱(树脂:药材=1:4,径高比1:6),静置2-3h,用蒸馏水洗脱2-3BV,再用10%乙醇淋洗2BV,最后用70%乙醇洗脱4.5-5BV,收集70%乙醇洗脱液,浓缩至药液密度1.003-1.015(70℃测),添加5%(g/mL)糊精,喷雾干燥,即得。黄芪提取物的制备:取黄芪饮片,用蒸馏水加热提取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浓度略大于0.2g/mL(相对密度1.005,70℃测),再过滤,加蒸馏水制备成浓度为0.2g/mL的溶液。上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干树脂:药材=1:1.6,径高比1:6),静置2-3h,用蒸馏水洗脱4.5-5BV,再用70%乙醇洗脱3.5-4BV,收集7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至药液密度1.08-1.10(70℃测),喷雾干燥,即得。第三部分CPJC制剂工艺研究提取物原料药用量的配比:采用均匀设计实验,对菝葜、醋延胡索、黄芪提取物的不同配比进行了多效应的药效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物用量按投料药材算,在均匀设计回归方程提示的“组方最佳配比范围”内,即与中医处方(菝葜90g,醋延胡索20g,黄芪20g)用量一致。确定提取物(中试产品,批号100301)的日服用剂量为菝葜2.7g,黄芪0.438g,醋延胡索0.1814g。这个结果再一次验证了中医处方用量的合理性,也验证了整个原料药处理工艺的科学性。制剂成型工艺研究:根据原料药用量和性质,以及临床用药需要,确定剂型为胶囊剂。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优化干法制粒工艺参数。经反复实验室和中试放大验证,确定出制备路线为:取按一定量混合的提取物(制剂处方量的62%),与适量MCC(22%)、CaC03(5%).SiO2(1%)、CMS-Na(3%)混匀,1.5 MPa压力下干法制粒,再加入适量CCMC-Na(5%)和SiO2(2%),混匀,装入胶囊,即得。第四部分CPJC质量标准研究对复方金刚藤胶囊中试产品进行了质量控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菝葜和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斑点均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易于判别;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检测,暂定本品每粒含白藜芦醇不得少于1.96mg。同时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L)胶囊剂通则对装量差异、崩解时限、水分、微生物限度进行了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对CPJC中树脂有机残留物进行了检测,样品中未检出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等残留物,参照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的技术要求(试行)”制定本品的残留物限度。第五部分CPJC主要药效学与作用机理研究主要药效学研究:发现CPJC在0.630、1.26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1、2倍)下能显著改善大鼠SPID病变(P<0.05)。主要表现在抑制子宫肿胀、盆腔粘连和腔壁组织结构病变。CPJC在0.315、0.630、1.26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0.5、1、2倍)下可抑制由致炎物质引起的大鼠足肿胀(P<0.05或P<0.01);在0.450、0.900、1.80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0.5、1、2倍)下可抑制由致炎物质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5),证明其对抗炎症早期的作用;在0.450、0.900、1.80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0.5、1、2倍)下可减少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P<0.05或P<0.01),证明其对抗炎症中期的作用;在1.26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2倍)下可抑制肉芽组织增生(P<0.05),证明其对抗炎症后期的作用。其抗炎作用在同等剂量下,比JC更有优势。CPJC在0.900、1.80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1、2倍)下,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1或P<0.05),并显著优于JC(P<0.01),因此CPJC对临床上缓解SPID炎症疼痛具有治疗价值。在0.450、0.900、1.800g/kg剂量(临床等效剂量的0.5、1、2倍)下,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吞噬指数(P<0.01或P<0.05),并显著优于JC(P<0.01或P<0.05),证明CPJC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因此本品在临床上治疗SPID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机理研究:在了解了CPJC的药效学活性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NF-κB信号转导途径是一条重要的炎性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本研究表明,CPJC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NF-a和IL-1β水平,抑制大鼠子宫组织NF-κB的活性(包括蛋白和核酸水平),减少下游因子COX-2和iNOS的释放。可见,CPJC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过度活化,下调多种促炎介质的表达,降低炎症病理损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第六部分综述本部分对组成CPJC的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CPJC的中医处方筛选
  • 第一节 处方的来源
  • 第二节 处方药物组成选择
  • 第三节 中医临床初步观察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CPJC原料药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提取工艺研究
  • 第二节 纯化工艺研究
  • 第三节 干燥工艺研究
  • 第四节 原料药制备工艺的中试放大与验证
  • 第五节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CPJC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一节 提取物原料药的配伍剂量筛选
  • 第二节 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 第三节 制剂的中试放大与验证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PJC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一节 CPJC质量标准正文
  • 第二节 CPJC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PJC主要药效学研究与作用机理研究
  • 第一节 CPJC主要药效学研究
  • 第二节 CPJC抗炎作用机理研究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总结、讨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博士在读期间发表和拟发表论文及专利申请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复方金刚藤胶囊的临床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