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26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MMP-26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论文摘要

MMP-26是2001年才被克隆成功的MMPs家族新成员,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在真核细胞中成功克隆、表达了MMP-26全长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MP-26在恶性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和模型。进一步通过体外体内实验,又首次证实了MMP-26的高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改变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MMP-26通过对基底膜的降解,促进肿瘤细胞的早期侵袭和局部浸润;在形态学上我们又首次证实MMP-26能有效诱导肿瘤间质血管新生。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检测MMP-2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以作为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对MMP-26蛋白表达量的检测又可以成为肿瘤恶性转化的监测指标之一,并进而判断肿瘤患者的预后。

论文目录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一、关于ECM
  • ECM 的成分
  • ECM 的功能
  • 二、关于MMPs
  • MMPs 的分类
  • MMPs 的结构
  • MMPs 的活化
  • MMPs 的调控
  • MMPs 的功能
  • 三、关于MMP-26
  • 独特的结构和活化机制
  • 底物特异性
  • 广泛的表达和复杂的功能推测
  • MMP-26的调控
  • 第二篇 前言
  • 第三篇 材料与方法
  • 一、材料
  • (一) 主要试剂
  • (二) 主要仪器
  • (三) 细胞株
  • (四) 实验动物
  • (五) 人乳腺组织标本
  • 二、方法
  • (一) MMP-26 基因的转染与鉴定
  • 1 转染
  • 2 RT-PCR
  • 3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4 流式细胞术
  • 5 明胶酶谱分析
  • (二) MMP-26 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2 生长曲线测定
  • 3 细胞周期检测
  • (三) 体外检测 MMP-26 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肿瘤细胞在 ECM 上粘附的测定
  • 2 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检测(细胞划痕法)
  • 3 Boyden 小室迁移侵袭实验
  • (四) 体内实验检测 MMP-26 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1 人乳腺癌裸鼠异种移植模型
  • 2 Balb/c 小鼠肾被膜下移植侵袭模型
  • 3 裸鼠尾静脉注射人工转移模型
  • 4 体内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
  • (五)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MMP-26 在人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ER关系的研究
  •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 2 结果判定
  • 3 结果评分标准
  • (六) 统计学处理
  • 第四篇 结果
  • 一、MMP-26 全长基因在MCF-7 细胞株中的稳定转染、表达及阳性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转染细胞株的选择
  • MMP-26 基因的转染
  • RT-PCR
  •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 流式细胞术
  • 明胶酶谱分析
  • 二、MMP-26 的蛋白表达对MCF-7 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转染细胞的形态改变
  • 转染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
  • 生长曲线测定
  •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
  • 三、体外实验检测 MMP-26 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肿瘤细胞的粘附与铺展
  • 肿瘤细胞迁移划痕实验
  • Boyden 小室法检测肿瘤细胞在 Matrigel 中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四、体内实验检测 MMP-26 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人乳腺癌裸小鼠异种移植模型
  • 小鼠肾包膜下移植侵袭模型
  • 人工转移模型
  • 体内肿瘤细胞诱导血管生成模型
  • 五、MMP-26 在人乳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部分临床指标的关系
  • MMP-26 蛋白在多种乳腺组织中的表达
  • MMP-26 蛋白的表达与部分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 MMP-26 蛋白表达与ER 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五篇 讨论
  • 一、MMP-26 在真核细胞中的克隆表达及意义
  • 二、MMP-26 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性状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1. MMP-26 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其恶性表型
  • 2. MMP-26 促进肿瘤细胞粘附并穿透基底膜,在乳腺癌细胞早期侵袭和局部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
  • 3. MMP-26 能够有效诱导肿瘤血管的新生
  • 三、MMP-26 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侵袭能力的检测指标之一,并进而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1. MMP-26 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检测指标之一,并进而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 2. MMP-26 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
  • 3. ER 可能参与MMP-26 表达的调控
  • 第六篇 结论
  • 第七篇 参考文献
  • 第八篇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对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现代医学 2008(05)
    • [2].对肠癌生物学行为的理解和探讨[J]. 实用肿瘤杂志 2017(01)
    • [3].阻断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2)
    • [4].VEGF和p33ING1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7)
    • [5].CD_(44)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02)
    • [6].P5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 2009(28)
    • [7].YAP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新疆医学 2013(12)
    • [8].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02)
    • [9].大肠癌中SP1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01)
    • [10].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11)
    • [11].CD147蛋白表达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21)
    • [12].RECK基因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4)
    • [13].MDR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生物学行为指标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01)
    • [14].HIF-1α,VEGF的表达及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9(01)
    • [15].HE4及CA125评估卵巢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临床研究[J]. 肿瘤学杂志 2019(03)
    • [16].血清VEGF、bFGF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10(07)
    • [17].舌癌组织FAT10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0(06)
    • [18].基于术前多参数MR成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无创性评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9(04)
    • [19].血清HE4和SCCAg与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检验医学 2014(05)
    • [20].医药科学[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5)
    • [21].Tiam-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1)
    • [22].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J]. 肿瘤防治研究 2012(08)
    • [23].PI3K/AKT转导通路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6)
    • [24].Ki-67、VEGF、Cyclin D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2(27)
    • [25].联合检测PTEN基因和雌激素受体对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价值[J]. 广西医学 2010(08)
    • [26].HBV感染对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APE1表达的影响[J].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7(04)
    • [27].Bcl-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4)
    • [28].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现状[J]. 临床医药实践 2010(04)
    • [29].原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伤残医学 2008(02)
    • [30].突变型p27基因对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英文)[J].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9(01)

    标签:;  ;  ;  ;  

    MMP-26的克隆、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