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赤潮高发区异养细菌分布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

东海赤潮高发区异养细菌分布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

论文摘要

海洋细菌能够吸收浮游植物所产生的有机物质,促进自身的生长,同时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营养盐和必要的生长因子。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们在研究浮游植物藻华和赤潮的发生、发展、衰落与消亡机理时,不能不考虑细菌的重要性。本论文于2006、2007年春季(4—5月份),分别采集东海赤潮高发区内,各站位三层水样,测定异养细菌的生物量,分析细菌生物量与温度,盐度,营养盐,叶绿素,DO等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从而研究异养细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与原因。并且在实验室培养赤潮爆发的优势藻种,将其指数生长期的藻液过滤后,接种天然海水中的细菌,进行周期性培养。培养期间控制环境温度,定时取样测定培养液中的细菌生物量,有机碳、氮和营养盐(总无机氮,NH4+,NO3-)。从而研究出各种环境因子对细菌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2006年航次东海细菌调查结果:2006年4月到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了2个航次异养细菌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细菌生物量与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之间的关系。两个航次的细菌生物量分别为0.40-4.13(平均~2.09)mgCm-3和0.28-4.97(平均~2.53)mgCm-3。总体分布为从长江口附近为中心向外海减小,各站位中层(叶绿素最大值层)出现细菌生物量最大值。第二航次细菌生物量平均值比第一航次增加21%。两个航次中,水体温度与中层细菌生物量相关性较高,中层水体中温度成为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两个航次得到,第二航次铵盐占无机氮比例比第一航次增加48%,说明异养细菌对有机物质矿化再生作用增强。2. 2007年航次东海细菌调查结果:2007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进行异养细菌生物量的调查,分析了细菌生物量与温度、盐度、营养盐和溶解氧之间的关系。细菌生物量为0.24-8.19(平均~3.71)mgCm-3。总体分布为从长江口附近为中心向外海减小,各站位中层(叶绿素最大值层)出现细菌生物量最大值。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分布近岸与外海的站位,细菌生长可利用的物质来源不同,外海站位细菌生物量主要受到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影响,而近岸站位生物量还会有陆源有机物输入的贡献。同样得到,表、中层和底层站位由于细菌种性发生变化,细菌生物量明显不同。3.实验室培养实验结果:通过藻类光合作用富集后的培养液避光培养,异养细菌利用培养液中含有的一定量有机质,进行二次生产,将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溶解有机氮转化为颗粒态形式。在温度为20℃时,培养液中的有机碳含量低于细菌可利用的极限后,体系中的细菌生物量不再增加,细菌生长进入稳定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机碳、氮会在体系中不断降解并释放,直至体系中可被细菌利用的有机碳耗尽为止。当培养体系的温度为15℃时,异养细菌的新陈代谢能力显著下降,细菌生物量明显降低,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充足,此时温度成为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唯一限制因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异养细菌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1.1 海洋中的异养细菌研究历史
  • 1.2 海洋异养细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1.3 微食物环概念的形成
  • 1.4 海洋异养细菌在碳、氮循环中的作用
  • 2. 世界各海区细菌生物量的研究
  • 3. 各种环境要素对异养细菌的影响
  • 3.1 温度对异养细菌的影响
  • 3.2 原生动物对异养细菌的影响
  • 3.3 营养盐对异养细菌的影响
  • 4. 异养细菌在赤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
  • 第二章 2006 年春季东海异养细菌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 1 实验部分
  • 1.1 调查区域和样品采集
  • 1.2 调查项目
  • 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异养细菌生物量分布情况
  • 2.2 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
  • 2.3 细菌生物量对各因素的影响讨论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007 年春季东海异养细菌及其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 1 实验部分
  • 1.1 调查区域和样品采集
  • 1.2 调查项目
  • 1.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异养细菌生物量分布情况
  • 2.2 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
  • 2.3 细菌生物量对各因素的影响讨论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富集培养环境中细菌生物量和各生源要素的变化
  •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培养中细菌生物量变化曲线
  • 2.2 培养液中溶解有机碳(DOC)变化曲线
  • 2.3 培养液中各种形态氮的变化曲线
  • 2.4 细菌生长模型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2006 航次东海细菌调查结果
  • 5.2 2007 航次东海细菌调查结果
  • 5.3 实验室培养结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东海赤潮高发区异养细菌分布及其与营养物质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