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传统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传统

论文摘要

“精神家园”是一种隐喻性的说法,它从根本上象征着一种生命的精神,当人们想到它的时候会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对于个人来说,精神家园是人们生活幸福和发展的方向,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对于民族来说,精神家园体现着某个民族共同体在某个历史时代对于生活的一种思考、一种认同、一种寄托、一种理想,是某个民族文化精神高度自觉的产物,同时,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这个民族独特精神气质与价值观念的反映。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现代与传统的分离日益显现,悟觉本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传统,并坚守这个属于自身的精神家园显得尤为重要。精神家园的根据在于人,它直接内含于人的生命、生活中,因此,只有从人的角度才能真实的理解精神家园的意蕴所在。本文对精神家园的理解以马克思关于人性的思考作为理论基础。人是双重生命本性的存在,自然生命是人的存在基础,精神生命承载着人存在的意义。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人以人的实践活动作为其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人通过实践活动展示自身的本质力量,同时也使得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彰显。人的实践活动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同时,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对人来说就是体现他生命活动价值的意义世界。人是历史性的存在,人的生活世界也是历史性生成的意义世界。按照马克思对人性的理解,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物质家园,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生成于人的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不是一个外在于人的实体性存在,而是内在于人的生命的自我意识存在,它是我们生命生活自我理解的思想成果。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真正的精神家园只能寓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人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人的历史性活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精神家园也是历史性生成的文化世界。这种思想的力量凝聚为一种生命的精神,安顿着人们的心灵。精神家园在现实性上总是承载于各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并通过具体的民族化精神风貌表现出来。民族精神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精神家园个性化过程,也就是人类各民族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塑造的过程。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使人们不再局限于“地方性”视野,交往的全球化让各民族的生存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各种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也在这时候显现出来。这种全球化带来的更大的自由不仅不会消解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对于人们的作用,反而会激发民族精神更强烈的自觉意识与时代的使命感。面对不同价值观的冲击,人们急需一个身份确证,以免失去精神的家园,而被淹没在全球化浪潮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下,我们考虑的已不再是文化的一统何以可能,而是如何在不同民族文化间的沟通中持守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传统。在全球化时代民族精神家园自觉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反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之特有属性,追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之德性传统,悟觉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之传统精神。因为,人类历史已经表明,任何一个伟大民族的发展始终是在对传统文化的回溯与反思中得到精神的力量,获取前行的动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精神文化的思想之源、价值之源。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愈走愈快,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这或许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精神家园的人性基础
  • (一) 人的双重生命本性是精神家园的生命基础
  • (二) 人的意义世界的历史生成性
  • 二、 觉解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蕴
  • (一) 多维视野中的精神家园
  • (二) 以“人的观点”的思维方式把握精神家园的真义
  • (三) 精神家园的生命意蕴
  • 三、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特质
  • (一)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特有属性
  • (二)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传统精神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J]. 岭南学刊 2016(03)
    • [2].党建引领 精准施策 创新提效 坚决打赢黄陵脱贫攻坚战[J]. 新西部 2016(11)
    • [3].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瑰宝[J]. 山西青年 2017(14)
    • [4].民族精神家园:历史的回顾与当代重建[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5].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J]. 华夏文化 2008(03)
    • [6].论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路径[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3)
    • [7].现代性批判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塑[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09)
    • [8].经典:民族精神家园的当代守护[J]. 名作欣赏 2015(10)
    • [9].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专题 主持人语[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0)
    • [10].儒家人生哲学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价值[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1].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生命精神[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2].现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物化及扬弃[J]. 关东学刊 2016(12)
    • [13].对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与教育关系的若干思考[J]. 华夏文化 2008(03)
    • [14].浅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J]. 才智 2010(10)
    • [15].弘扬中华文化 共建民族精神家园[J]. 咸宁学院学报 2008(04)
    • [16].精神家园建设的双重维度:个体与民族[J]. 道德与文明 2015(02)
    • [17].从民族精神家园的仪式到《非遗法》的实施[J]. 西北民族研究 2011(02)
    • [18].传统文化背景的“精神家园”范式转换[J]. 重庆社会科学 2017(03)
    • [19].深耕瓯骆文化,共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读覃彩銮研究员新作《壮族简史》[J]. 广西民族研究 2019(06)
    • [20].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1].韬略终须建强国 奋飞还得读良书——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 新世纪图书馆 2009(03)
    • [22].修复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确立东方价值观 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文学院国学大讲堂隆重开讲[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3].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优秀传统——由史公笔下的先秦史官看现代秘书职责[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5)
    • [24].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教育鲜活[J]. 教育家 2017(41)
    • [25].“纪念人文初祖黄帝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侧记[J]. 华夏文化 2008(02)
    • [26].如何继承传统文化重建民族精神家园[J]. 史学月刊 2011(08)
    • [27].经典: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J]. 文学遗产 2014(05)
    • [28].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学院大有可为[J].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04)
    • [29].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在神性和俗性之间建构中国文化[J]. 绿叶 2008(01)
    • [3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精神家园建设的双重向度[J]. 实事求是 2010(03)

    标签:;  ;  ;  ;  ;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传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