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主义改革:中国制度转轨路径与模式选择

渐进主义改革:中国制度转轨路径与模式选择

论文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已步入第三十个年头了,三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凭借其灵活的政策运用,降低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维持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发生偏移时,曾经的利益共享格局悄然发生改变,各种社会矛盾开始突现出来。面对今天的改革局面,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中国的转轨路径,这种降低制度变迁交易成本的策略是否已将中国的改革之路引入歧途。部分学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公权力的滥用,是致使改革开放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面对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只能在不断深化改革中解决。而另一部分学者指出“改革派”与资本精英、权力精英的结合使改革开放偏离了方向。对于双方争论,笔者以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重新审视渐进主义背景下的技术模仿。结合多个学者的观点,强调制度演进在中国转轨路径中的重要性。那么这种制度渐进主义是以何种方式演进呢?笔者分析了中国选择制度转轨的背景,成因及其转轨历程。中国的转轨路径在改革方式上强调连续性、稳定性,把计划与市场,自由与秩序,国有与非国有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与发展中逐步实现经济转轨,采取先经济、后社会、再政治的路径。虽然这种渐进的技术模仿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因此以单纯的模仿为起点,经过技术到制度的演进,内生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制之路成为路径转轨的必然选择。渐进式的技术模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被杨小凯教授称之为“后发劣势”。而这种“后发劣势”成为改革的巨大阻力。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在发展市场时对利益既得团体的有效赎买,保留了歧视性的特权制度,从而减少上层对改革的阻力。转轨产生利益群体的分化和对立导致四类阻力群体的产生:一是享有公共权力的既得利益群体,二是多年改革形成的弱势群体,三是坚定的否定改革者,四是激进的改革派。为了避免四类阻力群体矛盾激化,尤其是“权贵资本”享有者与利益受损的底层大众的矛盾引发社会的动荡,因此中国制度转轨路径所采用的是一种渐进主义的政治改革方式。从技术上升到对制度渐进主义的探索,推行增量改革。而其中的政治双轨制是渐进主义政治改革以一种有序,稳定的转轨路径运行,并最终实现民主政治并轨的有利保障。中国政治体制在技术模仿的框架下已经从全面控制的集权主义和全能主义政治体制走向一种混合型政治体制。但如何最终走向法治民主主义政治体制呢?四种理论模式提供了一些参考;在实践方面,国退民进的路径选择则是进一步转轨的核心内容:一是公民社会的发展,二是私有财产的法治保障。因此,经过制度转轨路径的进一步运行,中国制度转轨迎来了民主宪政。在政党与政府结构渐进式的调整中确立宪法权威,从而建立起法治秩序。而与此同时,法治秩序的价值认同也逐步得到确立。个人自由,权利,平等,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将成为建立民主政治的前提和保障。渐进式的改革在于将转轨路径导向一个平稳的轨道。因此建立政治改革特区进行全面试点很有必要。开放公民社会,保护私有产权,建立法治秩序都可以在政治改革特区进行试点。但是,政治改革成本和失败风险应该在国家控制之中,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报以极大的宽容度,以此确保政治改革有序的进行。为全面深入的国家制度转轨做好铺垫。总之,我们相信,虽然中国的渐进改革路径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但是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渐进主义不失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转轨之路。但是我们同样有理由怀疑中国这次渐进改革的路径到底能否最终成功。未来存在着不确定因素,改革有着失败的可能性,这主要取决于于三大因素:一是改革能否抓住机会适时推进,二是现行制度的容纳量能否突破,三是权力持有者的知识能力。中国的制度转轨无疑是一条漫长而崎岖的不归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范围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理论
  • 第四节 研究对象
  • 第一章 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转轨路径
  • 第一节 制度转轨的环境和契机
  • 第二节 中国制度转轨的模式选择
  • 第三节 制度转轨的历史进程
  • 第四节 制度转轨路径的展望
  • 第二章 中国制度转轨路径所出现的问题和阻力
  • 第一节 改革出现的问题
  • 第二节 改革的阻力
  • 第三章 解决制度转轨路径所出现问题的对策
  •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产权改革
  •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增量民主
  • 第四章 中国制度转轨路径的演进:民主宪政
  • 第一节 公民社会与宪政
  • 第二节 法治与宪政
  • 第三节 私有财产与宪政
  • 第五章 中国制度转轨路径的模式构想
  • 第一节 制度转轨路径的模式
  • 第二节 政治改革特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法律变迁的渐进主义模式?[J]. 中财法律评论 2020(00)
    • [2].我国博士后政策制定的渐进主义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4(05)
    • [3].渐进主义是种病[J].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4(14)
    • [4].论中文语境对“渐进主义”的重构[J]. 学海 2011(04)
    • [5].中国利益集团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分析——基于渐进主义改革的背景审视[J]. 求实 2009(01)
    • [6].创造性的渐进主义:中国1978年以来的治理改革[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2017(02)
    • [7].法治的平衡取向与渐进主义法治道路[J]. 法学研究 2008(04)
    • [8].超越渐进主义:中国的城市革命与崛起的城市[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1)
    • [9].设计的商业力量[J]. 沪港经济 2012(06)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战略与决策——从渐进主义政治发展模式角度分析[J]. 宁夏党校学报 2011(03)
    • [11].预算过程:从渐进主义到间断式平衡[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2].儒家政治及其矫正:从激进主义到渐进主义[J]. 第欧根尼 2011(01)
    • [13].渐进主义视角下我国预算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8(05)
    • [14].我国改革的三阶段假说及核心问题论述[J]. 商业时代 2014(20)
    • [15].渐进主义视角下中国扶贫政策的分析[J]. 青年与社会 2019(04)
    • [16].公共预算决策理论述评:理性主义、渐进主义和间断均衡[J]. 公共行政评论 2011(04)
    • [17].竞技体育中国式改革成功的策略与启示[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5)
    • [18].以市场化为取向 追求效率 兼顾公平——用渐进主义分析1998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06)
    • [19].党主立宪:是什么,不是什么[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8(01)
    • [20].混合扫描决策模型:理论与方法[J]. 理论界 2014(01)
    • [21].民主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比较研究[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 [22].休克疗法与渐进主义:十五年后的反思[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04)
    • [23].寻求价值共识:一种消弭价值观冲突的新路向[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4].香港的社会救助:经验与启示[J]. 特区经济 2011(08)
    • [25].“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6].理性与实践之辩——理性综合与渐进主义的规划决策理论比较研究[J]. 规划师 2010(S2)
    • [27].“渐进”及“有选择的激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选择[J]. 台湾研究集刊 2013(04)
    • [28].基于渐进主义——多源流理论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J]. 商业时代 2011(31)
    • [29].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理论阐释与媒体管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30].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社会建设方案的选择[J]. 社会科学家 2013(10)

    标签:;  ;  ;  ;  

    渐进主义改革:中国制度转轨路径与模式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