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选举中的乡镇政府角色分析 ——以山西省L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村委会选举中的乡镇政府角色分析 ——以山西省L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除,国家采用“乡政村治”的方式治理农村,即国家在乡村的基层政权设立在乡镇一级,乡镇依法对乡村进行行政管理;乡镇以下的村实行村民自治,村民依法行使民主自治权利。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村民自治实质上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农村的反应,是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利的回归。也就是说,村民自治是社区基层群众性的自治,它不带有国家行政性质,不在国家政权体系的范围内,而是在国家行政管理的范围内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这种治理方式推动了乡村基层民主,使村成为充满政治活力的基层组织。但是,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权在农村的作用来看,村民自治并不是要求国家政权从农村最基层的村“退出”,相反国家政权需要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基层。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村都必须同时在“村民自治”的范畴内承担着“政务”、“村务”、“党务”、“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四方面的事务,这些事务并不都是村民自己的事情,许多是关系农村发展与稳定的国家事务。因此,一方面国家可以也应该将农村基层的一些事务交由农民自己去管理,但另一方面,农村基层事务中的一些重大事务却必须靠国家政权的力量去实现,甚至可以说,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协调与指导,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一个能够充分展现村庄公共权力实际运行的焦点性事件。因此,对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观察无疑是透视新村治规则在村落场域中的实际运行状况的一扇窗口。本文以山西省X市L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案例,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国家现代化进程与国家政权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政权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职能问题。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提出问题,梳理相关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分析了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职能,认为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对村委会的选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三部分从实践中探讨了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职能失范及其造成这种失范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缺失、压力型政治体制的存在、信任危机、民主缺乏深度等方面,从而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使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行为受到了一定的阻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既不能让国家政权从村民自治中彻底退出,也不能让国家政权无限制的干预村民自治中的事务,而应该科学地厘清、界定基层政府在村委会民主选举中的职能,承担起“组织者”、“指导者”与“监督者”的职能,而不应亲自来组织与操作选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对象的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 1.1 村委会选举概述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职能
  • 2.1 乡镇政府的基本职能
  • 2.2 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职能
  • 2.2.1 建立选举组织机构
  • 2.2.2 制定选举计划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 2.2.3 组织、指导并监督村委会选举
  • 2.2.4 对选举中的突发事件进行仲裁
  • 第三章 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缺位及其原因分析
  • 3.1 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的缺位
  • 3.1.1 选举前和选举中的失职
  • 3.1.2 对竞选者和村民选举行为的无力
  • 3.1.3 面对上级处分及对选举结果争议的沉默
  • 3.2 村委会选举中政府困境的原因分析
  • 3.2.1 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贿选行为难以确定
  • 3.2.2 压力型政治体制造成基层政府的困境
  • 3.2.3 信任危机为金钱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 3.2.4 民主缺乏深度客观上让竞选者钻了空子
  • 第四章 寻求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和谐发展的途径
  • 4.1 制定《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完善村委会选举中的竞选活动
  • 4.1.1 明确界定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 4.1.2 明确划分贿选与合理承诺、捐赠的行为
  • 4.2 强化乡镇政府职能,消除违法行为产生的社会条件
  • 4.2.1 深入宣传,广泛动员
  • 4.2.2 积极引导,树立政府威信
  • 4.2.3 深化村民自治,严抓制度落实
  • 4.2.4 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民主素质
  • 4.3 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变
  • 4.4 扩大监督主体,加强对村委会选举的监督
  • 4.4.1 加强选举委员会的监督作用
  • 4.4.2 候选人派代表进行选举监督
  • 4.4.3 加强社会监督
  • 4.5 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农村基层自治中村委会选举内在矛盾分析[J]. 山西农经 2019(24)
    • [2].村委会选举的制度与理念认同——以农民文化心态为视角[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2)
    • [3].宁夏生态移民外出务工对村委会选举的影响[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4].关于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选举问题探究——以S省Q村为例[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5].提升村委会选举质量 推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以江苏省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J]. 江南论坛 2018(10)
    • [6].当代中国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7].中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6)
    • [8].宁夏南部山区农村留守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政治冷漠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0)
    • [9].中央为规范村委会选举立新规[J]. 共产党员 2009(13)
    • [10].村委会选举问题解答[J]. 农民文摘 2009(10)
    • [11].各省村委会选举办法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01)
    • [12].政绩评价如何影响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投票意愿——来自辽宁省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0)
    • [13].应将破坏村委会选举之行为纳入刑法规制——以村干部涉黑犯罪问题为切入点[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民主选举贿选问题研究[J]. 商 2015(33)
    • [15].半竞争性选举、权力继替与基层非正式治理——以江西W村第九届村委会选举为个案[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04)
    • [16].治理视角下的村委会选举问题[J]. 湘潮(下半月) 2014(05)
    • [17].破坏村委会选举的行为应纳入破坏选举罪调整范围[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4(06)
    • [18].辽宁村委会选举问题研究——基于7市34乡镇61村的调查研究[J]. 湘潮(下半月) 2014(10)
    • [19].村委会选举之程序浅析[J]. 新农业 2013(10)
    • [20].福建省村委会选举的问题及对策[J]. 理论参考 2012(07)
    • [21].村委会选举“委托投票”能否取消?[J]. 公民导刊 2011(01)
    • [22].福建省村委会选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3].农村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农业 2011(09)
    • [24].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及其治理:基于法律的视角[J]. 求实 2011(05)
    • [25].村委会选举中的价值观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
    • [26].村委会选举中界定合理竞选与贿选的标准[J]. 当代社科视野 2011(09)
    • [27].村委会选举应客观看待宗族的影响[J]. 农村工作通讯 2010(01)
    • [28].村委会选举规则渊源的重构[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 [29].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建议[J]. 法制与社会 2010(19)
    • [30].如何提高村委会选举的成功率[J]. 乡镇论坛 2010(28)

    标签:;  ;  ;  ;  

    村委会选举中的乡镇政府角色分析 ——以山西省L村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