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腹诊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伤寒杂病论》腹诊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腹部疾病早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相关记载,至《黄帝内经》、《难经》,腹诊证治的内容已非常丰富。在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腹诊证治被广泛用于临床的辨证论治,奠定了腹诊证治的临床应用和理论基础。受古代封建礼制的束缚,此内容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腹诊证治似“石沉大海”,被医者抛之于脑后,千百年来淡出了研习中医者的视野。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腹诊证治的相关内容,使腹诊证治这一祖国医学的奇葩重新引起医者的重视,使之发扬光大,以便更好的为临床服务,增强临床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并通过探讨腹证与方证的密切联系,扩大经方的临床应用。《伤寒杂病论》原序中,仲景讽刺当时的医者“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行医态度,此等医者古有之,今亦不乏其人。该研究内容旨在告诫为医者应怀着极大的责任感,以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为立足点从事临床工作,更全面的收集诊断依据,谨慎处方用药,于望闻问切之外,掌握更多的辨证方法。此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腹诊证治为《伤寒杂病论》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应当深入研究,但这只是浩瀚中医学内容中的寥寥辰星。祖国医学内容宏富,在当今不利于中医发展的形势下,借此整理探讨腹诊证治内容之机,希望能激起广大中医工作者继承、发展中医的历史责任感,使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医学瑰宝得以传承,并不断拓展,发扬光大。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关于腹诊证治的内容进行梳理,对腹诊条文进行归纳;查阅古今中外腹诊证治文献资料,展示腹诊证治研究概况;结合已有研究资源,展望腹诊证治的应用前景。结果《伤寒杂病论》关于腹部(胸、腹)症状的记载有心中悸、心下痞、心下痞硬、心下石硬、心下急、胸胁苦满、少腹急结、少腹硬满、动悸、旋杯旋盘等,这些腹诊名称(即腹证)散见于诸多方证之中。据研究《伤寒杂病论》多家学者认为,该书由诸多类方组成。一种腹证可见于多个方证,或者一个方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证,或者一组类方以某一腹证为特点,或者一种腹证见于不同类方或方证。如心下痞可作为诸泻心汤的典型腹证,胸胁苦满可作为柴胡汤类方的典型腹证。掌握诸多方证或者类方的腹证特点,通过腹诊腹证统领方证的鉴别,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系统整理腹诊腹证相关内容,对腹诊证治进行了较详尽的论述;通过梳理腹诊发展轨迹,探讨了腹诊的理论渊源、腹诊手法、原理、腹部分区、概念、内容等,其中包含了古今中外医家对腹诊证治的认识和论述;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腹证方证结合诊疗疾病模式的探讨,整理了诸多方药的腹证特征,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了证据;通过整理相类腹证,对相应方证进行了鉴别;通过叙述日本汉方医发展概况、腹诊现代化研究及与中医腹诊的区别,了解日本以《伤寒杂病论》为研究蓝本,发展了腹诊证治理论,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伤寒派”腹诊。另外,本文对腹诊证治进行了未来发展展望,提出了数个不成熟的意见。最后,在临床研究方面,据相关文献,论述了腹诊证治在临床各科的应用简况,并摘录数则腹诊证治验案供读者赏析,并以此说明腹诊的重要性、有效性、实用性。腹诊证治理论只是《伤寒杂病论》学术体系中的冰山一角,探讨和学习这一理论对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经典,运用经典理论从事临床诊疗是我辈青年中医的当务之急,创新的运用经典理论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愿以此课题的研究,激起研究中医学的热潮,使中医走向复兴之路。结论腹诊相关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为其集大成者,腹证方证兼备,辨证论治详尽,后世医家及日本汉方医家多以此为研究基点。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方证与腹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及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扩展了经方的应用范围。时至今日,腹诊不断被发扬光大,为进一步传承这种诊疗方法,使其更有效的指导临床,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理论及临床意义,其中蕴含的腹诊证治规律值得更深层次的总结和挖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理论研究
  • 1 腹诊证治溯源
  • 2 腹诊证治研究内容
  • 2.1 腹诊证治概念
  • 2.2 腹诊原理
  • 2.3 腹诊范围及分区
  • 2.4 腹诊施诊方法
  • 2.5 腹诊手法
  • 2.6 腹诊诊察的内容
  • 2.7 腹诊与其他四诊及现代医学胸腹诊的关系
  • 2.8 虚里诊及脐诊
  • 3 《伤寒杂病论》腹诊证治探讨
  • 3.1 腹证与方证的关系
  • 3.2 《伤寒杂病论》腹诊证治的意义
  • 3.3 《伤寒杂病论》腹证释义
  • 3.5 《伤寒杂病论》方腹证诠解
  • 3.6 现、当代中医腹诊证治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上的发展
  • 4 日本汉方医腹诊证治研究
  • 4.1 日本汉方医腹诊证治的兴起
  • 4.2 "伤寒派"著作《腹证奇览》学术特点简介
  • 4.3 日本汉方医腹诊现代研究
  • 4.4 中医腹诊与汉方医腹诊之异同
  • 5 国内腹诊证治研究概况
  • 5.1 溯本追源,著书立说,开展交流
  • 5.2 腹诊的客观化、现代化研究
  • 5.3 腹诊证治研究展望
  • 临床研究
  • 1 腹诊证治在临床各科中的应用
  • 1.1 内科
  • 1.2 外科
  • 1.3 妇科
  • 1.4 儿科
  • 2 腹诊证治验案选录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刍议中医腹诊辨证论治的临床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34)
    • [2].中医腹诊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17(01)
    • [3].仲景腹诊探微索隐[J]. 环球中医药 2013(12)
    • [4].刘保和教授运用《难经》腹诊理论的验案举隅[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7)
    • [5].腹诊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07)
    • [6].日本汉方腹诊初探[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7)
    • [7].腹诊在心脏疾病诊疗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10)
    • [8].《伤寒论》腹诊及其应用[J]. 江苏中医药 2019(09)
    • [9].王克穷主任医师应用中医腹诊医案举隅[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 [10].运用腹诊思路治疗验案举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02)
    • [11].仲景腹诊方治探析[J]. 中医药学报 2018(02)
    • [12].日本汉方医“伤寒派”腹诊诊法探析[J]. 现代中医药 2018(02)
    • [13].日本汉方腹诊发展概况[J]. 国医论坛 2018(05)
    • [14].《伤寒论》腹诊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9)
    • [15].试论壮医腹诊与中医腹诊的异同[J]. 大众科技 2018(07)
    • [16].王克穷合参腹诊辨识经方治疗肺癌一案[J]. 环球中医药 2016(04)
    • [17].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J]. 江西中医药 2011(10)
    • [18].试论腹诊在脾胃病辨治中的指导意义[J]. 四川中医 2010(10)
    • [19].中医腹诊在脾胃病诊疗中的临床运用探析[J]. 中医研究 2019(01)
    • [20].中医腹诊腹证的渊源探析[J]. 北京中医药 2011(08)
    • [21].明辨方证,腹诊先行;经方应用,当识腹证[J]. 环球中医药 2018(11)
    • [22].绍派伤寒名家俞根初腹诊特色举要[J]. 浙江中医杂志 2019(08)
    • [23].腹诊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 [24].《伤寒论》腹诊与协调疗法的临床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05)
    • [25].黄煌临证腹诊经验探析[J]. 中国民间疗法 2018(03)
    • [26].田雨青依据腹诊用经方治疗肺癌脑转移案举偶[J]. 光明中医 2018(08)
    • [27].中医腹诊在慢性胃炎辨治中的应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3)
    • [28].论腹诊在中西医学中的应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8)
    • [29].叩按肚腹诊辨小儿疾病60例[J]. 江西中医药 2010(09)
    • [30].王新志教授在脑系疾病中应用腹诊经验[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标签:;  ;  ;  

    《伤寒杂病论》腹诊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