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叶海棠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变叶海棠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论文题目: 变叶海棠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果树学

作者: 石胜友

导师: 成明昊,梁国鲁

关键词: 变叶海棠,形态性状,起源,遗传多样性

文献来源: 西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Rehd.)Hughes.)最先由Wilson于1904年在中国四川西部地区收集到标本,Rehder于1915年把它描述为花叶海棠的变种,英国植物学家Hughes于1920年把它立为独立的种。它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陇东海棠系(series Kansuenses Rehd.)植物。在变叶海棠的主要分布区内,有陇东海棠(M.kansuensis Rehd)和花叶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或其中之一)的零星分布,它们在四川西部和甘肃南部汇集,表现为地理亲缘;其分布区的分异表现为地理替代(含垂直替代),称为替代种,该地区植物区系成分新老兼备。变叶海棠的形态变异介于陇东海棠与花叶海棠之间,且呈连续变异,也有间断的变异类型,变异的显著特点类似于渗入杂交。 变叶海棠属于兼性无融合生殖种。作苹果砧木利用,具有抗逆性强、半矮化、丰产和提高果实品质等优良性状,是极重要的苹果砧木资源。变叶海棠的形态特征、种质特性(耐盐、耐早、耐热、耐寒、耐涝、抗腐烂病和根腐病等)、分布的生态环境等均呈现出复杂的多样性;在不同的形态类型间其抗逆性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也是苹果属植物中具有多种高抗性的种类,是极重要的苹果基因资源。但目前对于变叶海棠的起源及其多样性分化的遗传背景还未见研究报道,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资源的利用。因此,本文以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小金海棠(M.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和马尔康海棠(M.maerkangensis Cheng,Zeng et.Jin.)为材枓,采用传统的统计方法,结合Anderson设计的真“形象化散点图”(Pictorialized Scatter Diagrams)和“杂种指数”(Hybid Index)法鉴定渗入杂交;采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从表型到基因型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变叶海棠的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变叶海棠的起源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蔷薇科植物的科、属演化

1.2 苹果属植物的起源演化

1.2.1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系统

1.2.2 苹果属植物的区系特征

1.2.3 苹果属植物的系统演化

1.2.4 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初生基因中心)

1.2.5 苹果属植物的演化中心(次生基因中心)

1.2.6 苹果属植物种间演化关系与栽培苹果的起源

1.3 变叶海棠的研究进展

1.3.1 变叶海棠的区系地理学研究

1.3.2 变叶海棠生物学和园艺特性

1.3.3 变叶海棠的抗逆性

1.3.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研究

1.3.5 变叶海棠与其近缘种的演化关系研究

1.4 分子标记概述

1.4.1 分子标记的种类

1.4.2 分子标记在苹果种质资源研究上的应用

1.4.3 分子标记在苹果资源遗传育种研究上的应用

第二章 引言

2.1 论文立题的原由、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主要内容

2.3 实验设计和技术路线

第三章 形态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野外调查方法

3.1.2 气孔和叶绿体观察

3.1.3 染色体标本制备

3.2 统计分析

3.2.1 杂种指数(Hybrid Index)法和形象化散点图(Pictorialized Scatter Diagram)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变叶海棠表型性状的基本统计分析

3.3.2 叶片结构观察

3.3.3 变叶海棠染色体数目观察

3.3.4 变叶海棠起源的初步分析

3.3.5 基于变叶海棠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3.3.6 变叶海棠表型多样性的分化

3.4 小结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

4.1 材料及仪器

4.1.1 材料

4.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方法

4.2.1 DNA的提取

4.2.2 基因组DNA酶切

4.2.3 酶切产物的连接

4.2.4 预扩增反应

4.2.5 选择性扩增反应

4.2.6 选择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4.2.7 原始数据的统计

4.2.8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AFLP选择性扩增结果

4.3.2 聚类分析

4.3.3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4.3.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4.3.5 小金海棠的起源的AFLP分析

4.3.6 马尔康海棠起源的DNA分子证据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5.1 变叶海棠的起源

5.2 变叶海棠的遗传多样性

5.2.1 表形多样性

5.2.2 DNA多样性

5.2.3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形成

5.3 变叶海棠的演化

5.4 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的分化与小金海棠和马尔康海棠的起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全部样品的AFLP标记原始二态数据编码

学习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1-16

参考文献

  • [1].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研究[D]. 唐建民.西南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进化研究[D]. 唐建民.西南大学2009
  • [2].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不同居群变异式样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陈曦.南京林业大学2009
  • [3].变叶海棠遗传多样性起源研究[D]. 邓洪平.西南农业大学2002
  • [4].毛白杨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 何承忠.北京林业大学2005
  • [5].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 周连第.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苹果属(Malus Mill.)分类学研究[D]. 钱关泽.南京林业大学2005
  • [7].濒危植物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群.四川大学2005
  • [8].梅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D]. 杨朝东.华中农业大学2005
  • [9].核桃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构建[D]. 王红霞.河北农业大学2006
  • [10].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遗传图谱构建[D]. 黄福平.浙江大学2005

标签:;  ;  ;  ;  

变叶海棠起源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