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联合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六味地黄丸联合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细胞生物学技术,探讨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的方法,观察滋补肝肾中药六味地黄丸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体外诱导大鼠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探索获得较高比例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以纯化的BMSCs为研究对象,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生长增殖状态,MTT法检测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第3代细胞进行表面标志物CD4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鉴定BMSCs。鉴定后,第3代细胞经bFGF预诱导24小时后按空白组、bFGF组、六味地黄丸组、bFGF+六味地黄丸组分别加入相应诱导液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培养7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相关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1.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获得原代BMSCs,随多次换液弃悬浮细胞传代弃其它贴壁细胞后得到纯化的BMSCs.经分离培养的第3代细胞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活力,利于诱导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2.生长良好的第3代BMSCs经bFGF预诱导24小时后与空白组相比,细胞数量增多,立体感增强;各组BMSCs分别以不同诱导液进行诱导,2-3天细胞胞体收缩,形成圆形、不规整的锥形或三角形;4-5天,部分细胞逐渐伸出突起,多为2-3极,呈现较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6-7天,神经元样细胞数量增多,bFGF+六味地黄丸组更为明显。空白组细胞形态1-3天未出现明显改变,但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其后出现老化、死亡脱落。3. bFGF组、六味地黄丸组和bFGF+六味地黄丸组均有Nestin、NSE、GFAP阳性表达,bFGF+六味地黄丸组各指标阳性率高于bFGF组、六味地黄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逐渐纯化,细胞活性较高、生物学性状稳定,适于做进一步研究。2.六味地黄丸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六味地黄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可获得较高比例的神经元样细胞。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传代扩增
  • 2.3 贴壁率
  • 2.4 生长曲线
  • 2.5 细胞活力
  • 2.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 3 讨论
  • 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发现和命名
  • 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六味地黄丸联合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2.2 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
  • 2.3 诱导后神经标志物检测
  • 3. 讨论
  • 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
  • 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Nestin、NSE、GFAP的表达
  • 3.3 六味地黄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选择
  • 3.4 诱导中是否添加血清和诱导时间
  • 3.5 实验意义
  • 4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综述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件2:发表论文
  • 附件4:图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骨髓贴壁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初步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3(03)
    • [2].全骨髓贴壁改良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标记鉴定[J]. 中国医学工程 2012(02)
    • [3].全骨髓贴壁改良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02)
    • [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和鉴定[J]. 西部医学 2011(12)
    • [5].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02)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04)
    • [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 江苏医药 2010(19)
    • [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贴壁培养及内毒素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0(02)
    • [9].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内皮细胞平面共培养促进微血管网形成的初步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05)
    • [10].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01)
    • [11].六味地黄丸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10)
    • [12].辛伐他汀对过氧化氢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0(24)
    • [13].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08)
    • [14].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32)
    • [1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3(03)
    • [16].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1)
    • [17].MSCs 2种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培养液中的VEGF、SDF-1α浓度比较[J]. 重庆医学 2015(08)
    • [18].《黔南民族医专学报》第26卷总目次[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3(04)
    • [19].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J]. 现代医学 2015(03)
    • [20].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J].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2)
    • [21].体外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J]. 西南军医 2015(04)
    • [2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移植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治疗作用[J]. 解剖学报 2017(03)
    • [23].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及诱导分化[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01)
    • [24].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多向分化鉴定[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14)
    • [25].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8)
    • [26].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7)
    • [27].静磁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04)
    • [28].Bax channel blocker逆转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4(03)
    • [29].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及成骨诱导探讨[J]. 广东医学 2010(09)
    • [30].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的诱导与鉴定[J]. 实用癌症杂志 2013(01)

    标签:;  ;  ;  ;  

    六味地黄丸联合bF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