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

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

论文摘要

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医疗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短效麻醉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快通道麻醉”应运而生。七氟醚和异丙酚均具有诱导迅速、苏醒快等优点,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理想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减少吸入麻醉药的用量并改善心血管的稳定性,同时减少七氟醚麻醉后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临床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异丙酚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七氟醚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以减少两者复合使用中七氟醚的用量,异丙酚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切皮时的交感神经反应,以及七氟醚和异丙酚的相互作用如何,尚少见报道。据此,本研究拟观察靶控输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七氟醚切皮时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和交感神经反射的影响,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麻醉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89例(男40,女49)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要求切口长度大于10cm)的患者随机分入P0、P1、P2、P3、P4五组,分别接受异丙酚靶控浓度为0,1,2,3,和4μg/ml。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琥珀酰胆碱(1mg/kg),气管插管后,病人分别接受预定浓度的异丙酚靶控输注,七氟醚的呼末目标浓度的选择采用“up/down”法,直到每组观察到至少6对独立的交叉对。七氟醚目标呼末浓度平衡大于15min,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连续4个脉冲成串刺激,ToF)后进行切皮。观察病人切皮后60s内的体动。躯体反应定义为任何有目的的全身运动。七氟醚的MAC使用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七氟醚和异丙酚的相互作用采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同时,记录诱导前、切皮前1min和2min、切皮后前5min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结果:单纯使用七氟醚的MAC为2.19%(95%可信区间为2.07~2.32%);当异丙酚靶浓度分别为1、2、3、4μg/ml时的七氟醚MAC分别为:1.88%、1.49%、1.39%、和1.08%。与P0组相比,分别降低了14.2%、31.9%、36.5%和50.7%。七氟醚和异丙酚相互作用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2.19—0.285X,相关系数r=—0.988。切皮后5 min各组HR和MAP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HR平均升高23.28±2.76%,MAP平均升高29.24±2.07%。结论:异丙酚靶控浓度在1~4μg╱ml范围内,成人七氟醚MAC值随异丙酚靶浓度增高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其中4μg/ml效应室浓度的异丙酚相当于0.51个MAC的七氟醚;七氟醚和异丙酚是以相加作用的方式来抑制切皮的运动反应。异丙酚对抑制自主神经反应的效能较弱,七氟醚麻醉期间需与其它麻醉性镇痛药物合理配伍使用。

论文目录

  • 英语缩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不同靶浓度异丙酚对七氟醚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