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孙成柱安徽省肥西第二中学231200

【摘要】发展、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点,未来教育的发展,也要迎合时代的发展。而注重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是首要任务。创新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素质和个性之一,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土壤;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1-145-01

一.问题意识及学生化学问题意识的现状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最明显的缺陷是缺乏问题意识,并表现出对问题不敏感,而问题意识不仅涉及到提出恰当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品质。袁振国教授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减少。”化学问题意识缺乏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根源:一个根源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快速反应型的教学要求。这种求快型教学使学生对面临的所有问题都缺乏足够的注意和理解时间,因而难以将闪现的疑问引向深入的思考,从而不利于形成问题的敏感性。另一个根源是化学教学主要是以消化吸收书本上的知识并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而对发展探索性思维缺乏追求。这种以消灭问题、杜绝差错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最终消灭的是对化学问题意识、探究疑问的欲望和问题的敏感性。

二.化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1.创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保障

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师生形成等级的管理体系、严明的课堂记律规范,使学生的人格结构含较高比例的退缩、压抑不敢冒险成分,导致学生缺乏探求心理和创新欲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和指导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让课堂上充满自由和谐的氛围,教师真诚地关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激励、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是自信的,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发问、敢于挑战书本和权威的勇气和能力。

2.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土壤

在日益发达的社会,掌握现成知识的重要性已让位于如何寻找工具以及寻找什么样的合适工具去获取所需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有关掌握知识、转换知识、及运用知识的基本方法。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效的改善教育。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从“一堂言”、“满堂灌”中解放出来,提供有助于问题生成的感性材料,营造问题生成的氛围,教师应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深深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学生跃跃欲试,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学生思维已被启动,意识强烈,思维活跃、深刻。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

3.提供冲突的实验探究的环境是问题意识的形成条件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制造实验冲突,在实验冲突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如学习Al(OH)3两性时,教师只提供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氨水,让学生自己完成制备Al(OH)3任务。学生在制备过程中发现了若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先得到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则开始没有沉淀。这样他们在制备的过程自己发现了问题,形成了认知冲突,并在冲突的思考中逐渐获得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又在后来的进一步学习中使问题意识得到强化。

4.利用教学意外生成问题

学习浓硝酸的性质时,为了对比铜和铁跟浓硝酸反应的不同现象及节省时间,我们同时在浓硝酸中放入铜丝和铁丝。本来铁丝被钝化应该无气泡产生,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铜丝和铁丝上都产生大量气泡。同学们也一个个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面对意外,笔者意识到应把铜丝和铁丝由原来的接触状态拉开距离后,出现了正确的实验现象。可同学们更关心刚才的异常现象。我并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让他们预习原电池,并告诉他们我们准备提前上原电池,并在下节课探究刚才的现象。第二天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不仅通过实验探究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而且得出了原电池的正负极会随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课堂教学中,一些意外的实验等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的因素。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生成新问题,经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体验问题交流、解决过程的挫折和快乐,养成问题意识,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有多种方法,只要教师善于创造问题生成的环境,敏锐地捕捉学生问题生成的思想火花,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可有效地的该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渐步成善于思考的意识和主动学习习惯,逐渐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标签:;  ;  ;  

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