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IT外企员工和农民建筑工的休闲及体育的个案研究

对北京IT外企员工和农民建筑工的休闲及体育的个案研究

论文题目: 对北京IT外企员工和农民建筑工的休闲及体育的个案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作者: 樊雪峰

导师: 袁旦

关键词: 社会结构断裂,休闲,体育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休闲和体育的本质来看,都是为了人类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目的的活动,其质量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作为个体的人能否完整、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影响到社会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整体进步。对休闲及体育的研究和关注,是一个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问题,并且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复杂的联系,同时,在休闲中的体育和非体育部分,对其内容的选择及所带来的实际结果,在实践和政策等层面上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本研究采用社会学中普遍使用的质的研究方法,以北京市一家IT外企公司和一处建筑工地为个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访谈法、实地观察法深入考察了这两部分人群的工作生活、经济收入等客观条件,着重了解并讨论了他们的休闲生活以及休闲中的体育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进而揭示了影响他们参与休闲及体育的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这两部分人群是处于城市生活分层结构中的两极人群,二者的休闲及体育有着巨大差异,影响他们的休闲及体育的因素有:一、社会客观条件:在经济上,IT外企员工的收入处于城市中高层次水平,而农民建筑工处于收入状况处于底层;在政治上,IT外企员工能够享受到城市人口所具有的一切权力,而农民建筑工不享有城市居民的一般权力;在文化教育上,IT外企员工都受过高等教育,而农民建筑工大多是初等教育水平甚至更低。因此,他们的休闲及体育的开展必然以存在的客观条件为前提有不同要求。改善他们的休闲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二、生活方式:对二者而言,都进入了现代城市生活的方式,工作与休闲有了严格的界限,因此休闲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余暇时间的多寡。IT外企员工总的余暇时间较多。但经常为完成工作加班加点,正常的生活节奏会遭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这部分人群更加重视休闲,休闲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方式,而其中的体育占有一定的比例;农民建筑工工作时间很长,劳动强度大,没有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休闲活动方式相对要简单得多,而且多数是免费形式参与,而体育只是生活中偶尔出现的活动。三、休闲价值观念:由前面所揭示的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因素所决定,两部分人群对休闲价值观念有着巨大差异,安排自身进行休闲的知识、能力也不同。IT外企员工对休闲的价值取向更追求娱乐、闲适、和谐美好的价值,更加重视人自身的潜能和本质的开掘与发挥,重视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自觉积极的参加休闲及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而农民建筑工人,对于休闲及体育还仅停留在消磨时光、休息调养的简单认识上,没有认识到休闲对于自身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性,缺乏主动休闲的意愿。对这两部分人的休闲及体育,提出以下建议:一、IT外企员工部分1)生活中由于存在着工作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等造成的巨大压力,对于个体自身而言,应该注意工作和休闲的分配,将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降至最小;2)他们有着良好的休闲及体育观,休闲娱乐企业应按照他们的需求按照市场逻辑提供更好更完备的休闲服务。二、农民建筑工部分1)政府应当通过立法手段确认和保障农民工正当的休闲权利,首先要改变工作制度,缩短每日工作时间,让工人们享有合法的休息时间,这是进行休闲的前提条件,形成劳动和休闲并行,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各种活动都有充裕时间保证而且平衡发展的格局;2)公共休闲及体育资源的倾斜分配,让处于底层的人们享受到更多的改进生活的机会。有相应的组织进行协调,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制度,让农民工享受企业提供的休闲及体育资源成为一种制度保障;3)培养正确的休闲、体育观,认识到休闲及体育对构建健康文明生活的重要性。

论文目录: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已有研究成果

2.2 本研究的侧重点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1.1 文献资料法

3.1.2 质的研究方法

3.2 研究过程设计

3.2.1 抽样及研究对象的情况

3.2.2 访谈提纲设计

3.2.3 材料收集

3.2.4 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3.2.5 对本研究的反省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社会结构断裂理论

4.1.1 社会结构断裂的一般概念

4.1.2 社会结构断裂的基本判别标准

4.1.3 中国社会结构断裂在城市的表现

4.2 对“休闲”和“体育”的界定

4.2.1 休闲

4.2.2 体育

4.3 IT 外企员工的休闲及体育

4.3.1 社会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4.3.2 休闲、体育的价值观

4.4 农民建筑工的休闲及体育

4.4.1 社会客观性因素的影响

4.4.2 对休闲、体育价值观的认识

4.5 两部分人群的休闲及体育差别

4.5.1 具体内容的差异

4.5.2 社会结构断裂所造成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田野日记(节选)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企业文化视野下的北京市外资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研究[D]. 姚雪.北京体育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高校学生休闲体育发展研究[D]. 范保国.苏州大学2006
  • [2].城市建筑农民工体育需求的研究[D]. 卞进胜.苏州大学2007
  • [3].八十年代以来休闲体育发展研究[D]. 杨娜.北京体育大学2006
  • [4].弱势群体体育权益探析[D]. 王喜红.武汉体育学院2008
  • [5].社会转型期我国休闲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 邹政.安徽师范大学2006
  • [6].福州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方式的阶层差异研究[D]. 陈钦.福建师范大学2006
  • [7].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曹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
  • [8].论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制约之因与超越之径[D]. 胡科.湖南师范大学2007
  • [9].我国城市农民工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D]. 施仙琼.广西师范大学2007
  • [10].江西省城市居民休闲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 黎霞芳.江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对北京IT外企员工和农民建筑工的休闲及体育的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