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论文题目: 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放射医学

作者: 胡春洪

导师: 郑斯英,丁乙

关键词: 基因表达,磁共振成像,酪氨酸酶,黑色素,细胞学技术,动物,实验,脑肿瘤,模型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1)研究pcDNA3.0-tyr 在正常人成纤维母细胞株(GM0639 细胞)中的表达;(2)探讨tyr 基因表达MR 成像的相关因素;(3)评价1.5 T MR 机观察研究pcDNA3.0-tyr 在SHG44 荷瘤裸鼠体内表达。方法:(1)采用氯化钙法pcDNA3.0-tyr 真核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DH5α菌珠,氨苄青霉素筛选,挑取阳性克隆接种培养,按质粒抽提试剂盒提取、纯化质粒,经测序、酶切后琼脂凝胶电泳鉴定;选择真核细胞电击模式,pcDNA3.0-tyr 转染GM 细胞,提取总RNA,RT-PCR 检测,取PCR 产物进行琼脂凝胶电泳,利用DNA Marker 鉴定扩增片段大小的正确性;测定490 nm 吸光度值,细胞爬片Fontana 染色,证实酪氨酸酶基因表达及其表达水平;(2)细胞种类及量均相同,转染量分别为5μg、10μg、15μg、20μg pcDNA3.0-tyr 载体及pcDNA3.0 空载体10μg,比较各自MRI 信号强度的变化;(3)不同细胞含量,依次为1×106、5×105、2.5×105、1.25×105、6.25×104,各加入10μg pcDNA3.0-tyr 质粒,比较各自信号强度的差异;(4)细胞量、转染质粒量相同,转染后继续培养用的完全培养基中的硫酸铁含量不同,终浓度分别为0.5μg Fe/ml、2.5μg Fe/ml、5μg Fe/ml,比较3 组MR 信号强度的差异;(5)其它实验条件相同,一组转染后先培养24h,再用含有硫酸铁的完全培养基换液继续培养48h,另一组转染后先培养60h,再用含有硫酸铁的完全培养基换液继续培养12h,比较两组间MR 信号强度的差异,评价铁加入时间对其影响;(6)细胞量(含106 个细胞)、转染质粒量(10μg pcDNA3.0-tyr)等实验条件完全相同,比较GM 细胞、SHG44细胞和T98 细胞间酪氨酸酶活性及MR 信号强度的差异;(7)裸鼠10 只,分两组。实验组(6 只)先pcDNA3.0-tyr 电穿孔法转染SHG44 胶质瘤细胞,经G418 筛选后,接种至裸小鼠右腿上部皮下(50ul,约含2×106个细胞),对照组(4 只)转染pcDNA3.0空载体。接种后第4W 行1.5 T MR 检查。采用小孔径线圈及自行设计的增加信噪比装置,各组实验动物均作轴位、冠状面T1WI 和T2WI。MR 检查后处死,取肿瘤组织进行HE 染色、电镜及免疫组化检查。

论文目录:

引言

正文

第一部分:pcDNA3.0-tyr 转染GM0639 细胞及鉴定

第二部分:酪氨酸酶基因细胞内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

第三部分:SHG44 荷瘤裸鼠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在体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结论

综述

中英文缩略词的对照表

附录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题录及参编著作

参加国际会议及国内学术会议讲座

承担课题及科研获奖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发布时间: 2006-03-24

参考文献

  • [1].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探究无先兆偏头痛的影像学特征[D]. 张记磊.华东师范大学2018
  • [2].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 闫瑞芳.郑州大学2017
  • [3].大脑生理物理特性参数的快速定量磁共振成像方法研究[D]. 廖聪裕.浙江大学2018
  • [4].合谷穴与口面部功能联系——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 刘玲.湖北中医学院2005
  • [5].乳腺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 金光(日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6].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外科的应用研究[D]. 耿晓鹏.河北医科大学2006
  • [7].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磁共振成像与病理学实验性研究[D]. 刘文源.第一军医大学2006
  • [8].3.0T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心肌炎中的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D]. 王海鹏.山东大学2017
  • [9].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D]. 沈东超.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 [10].肾脏肿瘤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D]. 王海屹.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

相关论文

  • [1].Streptomyces kathirae SC-1黑色素合成关键酶酪氨酸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改造[D]. 郭静.江南大学2015
  • [2].桑叶中酪氨酸酶抑制成分的研究[D]. 王芳.浙江工商大学2008
  • [3].竹叶提取物对酪氨酸酶和黑色素瘤细胞的影响[D]. 张永兵.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
  • [4].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MR分子影像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王晓明.中国医科大学2004
  • [5].药用柑果主要药用成分及其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研究[D]. 朱祥枝.福建农林大学2005
  • [6].马拉色菌对培养人黑素细胞代谢及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D]. 陈菊萍.四川大学2005
  • [7].苏云金芽孢杆菌酪氨酸酶纯化、性质研究及其mel基因的克隆和表达[D]. 刘楠.武汉大学2004
  • [8].中药对黑素合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涂彩霞.大连医科大学2006
  • [9].显微MR成像技术在肿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D]. 郑伟良.浙江大学2007
  • [10].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效应及其对黑色素生成调控的研究[D]. 宋康康.厦门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  

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磁共振成像(MRI)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