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疾病均能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并伴有渗出、出血及增生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可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血管增殖性病变严重影响视力。因此,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对治疗这类疾病有重要意义。以往的研究认为缺血缺氧的视网膜可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剌激新生血管生成,但抑制VEGF通路后并不能完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产生。近来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个独立的促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 antibody,EpoRA)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应用于临床作为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鼠龄为7天的C57BL/6J幼鼠置于氧浓度为75%的氧仓中连续饲养5天,建立高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幼鼠右眼20只在建模前1天予以玻璃体内注射EpoRA 2μL作为治疗眼,左眼不注射作为对照眼。在H.E.染色的组织学切片上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进入玻璃体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用ADP酶组织化学法行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改变。饲养在正常条件下的幼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幼鼠8只仅在玻璃体内注射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在组织切片上,可见突破视网膜内界膜进入玻璃体腔内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在用EpoRA注射的右眼,明显少于未经EpoRA注射的左眼(17.20±5.42个vs 23.47±8.43个;P<0.01)。ADP酶组织化学法视网膜铺片中,可见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密度和异常程度,在用EpoRA注射的右眼,明显轻于未经EpoRA注射的左眼,以及阴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EpoRA可抑制小鼠模型中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为临床上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实验仪器、设备
  • 2 方法
  • 2.1 分组
  • 2.2 动物模型的制作
  • 2.3 给药方法
  • 2.4 病理标本制作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细胞核计数
  • 2.5 视网膜铺片
  • 2.6 统汁学分析法
  • 3 结果
  • 3.1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
  • 3.2 视网膜铺片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Ultra Q:YAG与传统Nd:YAG激光对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J]. 眼科新进展 2020(07)
    • [2].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在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观察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09)
    • [3].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研究和护理[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09)
    • [4].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继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09)
    • [5].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14例临床研究[J]. 江苏中医药 2012(04)
    • [6].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11)
    • [7].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 2017(29)
    • [8].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6)
    • [9].亮蓝染色与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效果对比[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49)
    • [10].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伴黄斑水肿20例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4(01)
    • [11].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中国医刊 2011(11)
    • [1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制作[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01)
    • [13].视网膜内界膜移植在大孔径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1)
    • [14].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2)
    • [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中的表达[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07)
    • [16].单次Nd-YAG激光治疗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7(03)
    • [17].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1)
    • [18].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相关性[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12)
    • [19].无染色剂下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笛针吸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J].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3)
    • [20].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J]. 国际眼科杂志 2008(03)
    • [21].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例[J]. 临床眼科杂志 2017(03)
    • [22].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1)
    • [23].MMP-2和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表达[J]. 眼科新进展 2011(07)
    • [24].无染色剂辅助的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 临床眼科杂志 2013(06)
    • [25].利鲁唑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33)
    • [26].视网膜内界膜平铺覆盖与内界膜剥除治疗巨大型黄斑裂孔疗效的比较[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12)
    • [2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1)
    • [28].曲安奈德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06)
    • [29].内界膜剥离在黄斑裂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预后的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2)
    • [30].中老年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4)

    标签:;  ;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