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谢汉瑛

广西省玉林市兴业县人民医院537800

【摘要】目的:探讨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作为研究组,选取62例进行胃镜检查普通病患作为对照组,探讨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结果: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真菌性食管炎感染、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分别为16.13%、6.45%、22.58%;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率为4.84%,其中伴有溃疡病患发生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为0%、33.33%。结论: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良好应答,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进行内镜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病原微生物感染

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及相关类型疾病的治疗和诊断是目前临床医师面对的难题,临床上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较为常见的感染为消化道机会性感染,也是HIV感染及艾滋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对于HIV感染及艾滋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验性诊疗,缺乏病理学诊断标准[2]。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作为研究组,分析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的上消化道病变的特点,及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食道真菌感染、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现详细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HIV感染及艾滋病病患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38.5±10.3)岁,所有病患确诊均按照199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诊断标准及HIV感染分类系统。选取同期我院62例进行胃镜检查普通病患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龄(38.8±11.0)岁。对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内镜检查选取专科熟练医师进行内镜检查操作。采用专为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进行检查的OlympusXQ30纤维胃镜,其采用浓度为2%的戊二醛进行浸泡,时间为60Min,并用清水冲洗;普通病患采用OlympusXQ240的电子胃镜进行检查,观察病患的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症状。常规胃镜检查取3块胃黏膜:1块胃体小弯处,2块胃窦。对于可疑处另取2至3块标本进行活检。

1.2.2食管真菌感染在胃镜检查下,若发现有食管真菌感染表现病患,在内镜下刷拭物涂片以此检测孢子或真菌菌丝,同时表现为阳性则确诊为真菌感染。

1.2.3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采用SP免疫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化显示阳性则确诊为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1.2.4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组织进行银染检测及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则确诊为胃幽门螺杆菌感染。

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真菌性食管炎检测情况观察组病患真菌性食管炎的确诊率为16.13%(10/62),10例真菌性食管炎中7例(70%)病患存在吞咽困难或者吞咽疼痛症状;对照组中未发现有真菌性食管炎病例。详见表1。

2.2两组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观察组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检出率为6.45%(4/62),对照组中未发现有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详见表1。

2.3两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观察组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为22.58%(14/62),显著低于对照组45.16%(28/62),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4内镜下的胃黏膜病变的特点观察组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率为4.84%(3/62),其中伴溃疡病患发生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为0%、33.33%(1/3);观察组病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率为72.58%(45/62),对照组为70.97%(44/62),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率22.58%(14/62),高于对照组6.45%(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特别是在进展期间,常见消化道症状,且多数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对于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这些症状间的关系仍未明确,给诊断造成了困难[3]。本次实验中,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真菌性食管炎的确诊率为16.13%,其中70%的病患存在吞咽困难或者吞咽疼痛症状,说明真菌性食管炎与这些症状有着密切关系,可为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提供依据。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消化性溃疡的诊断率为4.84%,其中伴有溃疡病患发生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黏膜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为0%、33.33%。大部分病患胃黏膜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轻度的慢性胃炎,少数有形成淋巴滤泡。由此表明,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发生胃黏膜病变和病变程度均较低,可能原因如下[4-5]:①抗菌类药物会对胃幽门螺杆菌产生清除或者抑制作用。本次实验中绝大多数进行抗菌性药物治疗的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采用硫胺类药物进行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治疗或者采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腹泻治疗,但是单一的抗菌性药物难以根除胃幽门螺杆菌。②胃内细菌会在低酸环境下过度繁殖,抑制胃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艾滋病病患泌酸功能受到损害,明显低于正常人,同时也降低了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③艾滋病病患由于合并有其他机会性感染,如隐孢子虫、真菌感染、HSV等,共同作用是否抑制胃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目前尚未确定。

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当经验性治疗无效后,进行内镜检查,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机会性感染病原体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消化道的多数机会性感染可以良好应答临床治疗,因此,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HIV感染和艾滋病病患进行内镜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晓岚,金瑞,吕富靖.HIV感染患者上消化道机会性感染及胃镜检查结果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436-1438.

[2]李冰,崔丹,吕寓静,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3):185-187.

[3]王贞彪,马军伟,张斌,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上消化道病菌感染相关性的临床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4):240.

[4]王颖,张信辉,刘勇,等.贵州省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J].江苏医药,2013,39(20):2417-2419.

[5]许超宇,朱宇佳,覃琼芬,等.210例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与CD4^+细胞计数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29(1):70-71.

标签:;  ;  ;  

HIV感染及艾滋病病人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