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心水”等范畴,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死和致残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国外统计资料表明,人群中HF的发病率约为1.5%~2.0%,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在过去的40年中,由于HF导致的死亡增加了6倍。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自2000年在国内抽取具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成人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P<0.0 5);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近年来许多相关临床研究也发现,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第一位病因,而感染则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重要诱因。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临床主要还是以单纯西医治疗为主,以血流动力学及症状的改善为近期治疗目标。中医药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运用当前亦主要集中在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中成药针剂的运用,且在多数情况下缺乏中医学理论的辩证指导,而中药传统汤剂在急性期治疗中的运用十分有限。本研究主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体系,四诊合参,严格按照2 0 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诊断标准对入选病例辨证分型,处方用药,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比单纯西医治疗组,观察急性期血流动力学及症状改善情况,对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临床诊疗方面的地位及作用优势进行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由两篇综述组成。《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从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名证侯记载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历代各家学说的观点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现代认识及诊疗进展》则从心力衰竭的定义、流行病学、现代病因病机认识、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特别是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部分,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心力衰竭症状严重程度量化计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等的改善程度为判效指标,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情况的观察,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症状改善情况。本项研究共观察了35例临床病例。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13例。试验组以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诊疗,对照组以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治疗,详细记录入院即刻及治疗后第5天症状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情况,对比两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西医的试验组在改善患者急性期中医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方面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0.05),两组有显著差异。但在NYHA心功能分级及Lee氏心衰计分的改善等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根据数据的统计观察,在各项疗效判定标准的总的有效率方面,试验组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说明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方面总体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特别是在急性期的症状改善方面优势尤其明显。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部分
  • 综述一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
  • 1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相关病名的叙述
  • 2 古代文献资料关于心力衰竭典型症状的描述
  • 3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相关病因的论述
  • 4 古代文献对心力衰竭相关病机的记载
  • 5 现代研究对心力衰竭病机的探讨
  • 6 心力衰竭的辨证治疗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西医学认识及诊疗进展
  • 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 2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主要神经体液改变
  • 2.1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2.2 心室重塑
  • 2.3 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
  • 3 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主要诱因及病因
  • 4 心力衰竭的最新定义
  • 5 心力衰竭的分类及分级方法
  • 5.1 关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 5.2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分级
  • 6 ADHF的治疗目标
  • 7 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策略
  • 参考文献
  • 临床试验部分
  • 前言
  • 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
  • 2.2 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的诊断
  • 2.3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3、病例纳入标准
  • 4、病例排除标准
  • 5、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
  • 5.1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标准
  • 5.2 症状严重程度判断
  • 6、治疗方法
  • 7、观测指标
  • 8、统计学方法
  • 9、临床资料分析
  • 10、治疗结果
  • 11、结果
  • 讨论
  • 1 益气活血利水方的选方依据
  • 2 益气活血利水方中药物分析
  • 3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 附件部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8(04)
    • [2].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11)
    • [3].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西医对症干预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9(04)
    • [4].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8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6)
    • [5].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螺内酯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17)
    • [6].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针灸治疗后循环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6(05)
    • [7].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6(08)
    • [8].观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3)
    • [9].益气活血利水方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0)
    • [10].研究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的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8)
    • [11].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09)
    • [12].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3)
    • [13].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循环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22)
    • [14].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气虚血瘀水停型慢性心衰的效果及机理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5)
    • [15].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颅脑外伤后动眼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04)
    • [16].益气活血利水方配合针灸治疗后循环脑梗死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05)
    • [17].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逐水膏腧穴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 2018(16)
    • [18].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学 2015(01)
    • [19].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20)
    • [20].益气活血利水方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随机对照试验[J]. 中医杂志 2019(20)
    • [21].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 2018(01)
    • [22].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肝硬化初次腹水6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0(01)
    • [23].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TNF-α、IL-6、TGF-β水平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8)
    • [24].基于验案探讨翁维良辨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1)
    • [25].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6例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6].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变化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12)
    • [27].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08)
    • [28].池晓玲辨治肝性胸水经验[J]. 河南中医 2014(09)
    • [29].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衰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17)
    • [30].益气活血利水方联合逐水膏腧穴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01)

    标签:;  ;  ;  ;  ;  

    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