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与脾虚证方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与脾虚证方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对中医学发展至关重要,这一体系的两个中心环节是证候与复方。方剂是辨证论治指导下对证候治疗的具体体现。所以,对方证相关性关系的研究,能够促进中医理论在中药复方配伍中的重要性和科学性的阐明,为中医理论指导中药治疗证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 研究中医药理论上必然会遇到大量的信息分析,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得更有价值的的数据。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与回归分析、判别分析一起被称为多元分析的三大方法,是将随机现象归类的统计学方法,己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研究之中。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对传统中医理论的验证,可以通过客观的数理统计得到的结果来判断传统理论的客观性,确定统计分析结果中的“方”与“证”还是否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气虚,百病由生。可见脾虚证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脾虚证主要包括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各自特点。所以,选用这两个证,更能体现出方证相关性的独特之处。与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相对应,本项目选用临床治疗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效果明显的经典方—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作为代表方。 利血平塑造脾虚证模型是较经典的方法之一。利血平属于外周交感神经阻滞药,可以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耗竭,使交感神经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同时,又引起腹泻而耗气。模型出现的各种虚弱症状与临床脾虚症状十分相似,且具有条件易控制、模型较稳定之特点。虽然单纯利血平脾虚大鼠的气虚或阳虚证证候特征不够明确,但正是在这一单纯脾虚证的共同背景下,更能显示出针对不同证候的不同方剂作用的异同,体现出方证相关的独特性。 所以,本实验拟以脾虚证作为方证相关性研究的对象,采用利血平脾虚证动物模型,通过研究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对脾虚证模型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与脾虚证的方证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对脾虚证影响的研究
  • 综述二 健脾方剂与脾虚证相关关系研究概况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中丸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动物及分组
  • 1.2 主要试剂和药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方法
  • 2 检测指标
  • 2.1 大体观察
  • 2.2 基础活动度
  • 2.3 凝血时间
  • 2.4 消化功能相关指标
  • 2.5 神经内分泌学指标
  • 2.6 大体免疫学指标
  • 2.7 黏膜免疫学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大体观察
  • 4.2 基础活动度
  • 4.3 凝血时间
  • 4.4 消化功能指标
  • 4.5 神经内分泌学指标
  • 4.6 大体免疫学指标
  • 4.7 黏膜免疫学指标
  • 5 讨论
  • 5.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5.2 理中丸的运用
  • 5.3 理中丸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的基础活动度的影响
  • 5.4 理中丸对利血平脾虚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5.5 理中丸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 5.6 理中丸对利血平所致脾虚证大鼠小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5.7 理中丸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大体免疫学的影响
  • 5.8 理中丸对利血平脾虚大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 6 结论
  • 第二部分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动物及分组
  • 1.2 主要试剂和药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方法
  • 2 检测指标
  • 2.1 大体观察
  • 2.2 基础活动度
  • 2.3 凝血时间
  • 2.4 消化功能相关指标
  • 2.5 神经内分泌学指标
  • 2.6 大体免疫学指标
  • 2.7 黏膜免疫学指标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大体观察
  • 4.2 基础活动度
  • 4.3 凝血时间
  • 4.4 消化功能指标
  • 4.5 神经内分泌学指标
  • 4.6 大体免疫学指标
  • 4.7 黏膜免疫学指标
  • 5 讨论
  • 5.1 四君子汤的运用
  • 5.2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的基础活动度的影响
  • 5.3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凝血时间的影响
  • 5.4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 5.5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脾虚证大鼠小肠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 5.6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大鼠脾虚证大体免疫学的影响
  • 5.7 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 6 结论
  • 第三部分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检测结果
  • 2.2 方差分析结果
  • 2.3 聚类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聚类分析的应用
  • 3.2 聚类分析的结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简历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脾虚证与能量代谢相关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7)
    • [2].基于“脾色环唇”辨证脾虚证的真实性评价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3)
    • [3].脾虚证本质研究的困惑与出路[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3)
    • [4].脾虚证相关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 医学信息 2010(05)
    • [5].“脾虚证”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11)
    • [6].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脾虚证本质研究探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4)
    • [7].青海东部地区中医脾虚证检出率及症状特点的增龄变化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6)
    • [8].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方药的数据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8(12)
    • [9].脾虚证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6)
    • [10].温和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02)
    • [11].脾虚证影像诊断学[J].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06)
    • [12].中枢神经递质在脾虚证中的研究概况[J]. 新中医 2008(12)
    • [13].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脾虚证与内分泌代谢异常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8)
    • [14].不同健康状态人群中医脾虚证检出率及症状特点的增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05)
    • [15].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概况[J]. 中医药导报 2019(01)
    • [16].论脾虚证与缺铁性贫血的关联性[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05)
    • [17].胃肠道钡餐造影在脾虚证中的诊断价值[J]. 中医临床研究 2011(20)
    • [18].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脾虚证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18(11)
    • [19].脾虚证与胃泌素之间关系的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9)
    • [20].基于iTRAQ技术的2型糖尿病脾虚证唾液蛋白质组学研究[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12)
    • [21].中医脾虚证与免疫功能关系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 2013(06)
    • [22].中药敷脐治疗慢性泄泻脾虚证32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3(02)
    • [23].应用组学联合技术探索脾虚证本质的构想[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03)
    • [24].120例人群脾、肾虚证随年龄变化特点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05)
    • [25].脾虚证小鼠血清D-xylose及GAS含量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3)
    • [26].中药复方“益糖康”对“脾虚证”代谢综合征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J]. 免疫学杂志 2013(06)
    • [27].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及评价[J]. 环球中医药 2018(08)
    • [28].胃泌素在脾虚证研究中的运用[J]. 河南中医 2012(07)
    • [29].脾虚证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4)
    • [30].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02)

    标签:;  ;  ;  ;  ;  ;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与脾虚证方证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