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

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所谓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是指特定的民族共同体成员对由其文化的内部结构所决定的在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维护本民族文化地位和认同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特殊文化情感。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民族文化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环境,基本上不存在所谓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特别是在近代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主体性问题才开始浮出水面。然而,由于受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那时所谓的民族文化主体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垂直交流等特征。19世纪末以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日益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在影响传统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诸因素中,民族文化的结构及其内部矛盾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根源、与特定民族文化相联系的该民族国家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实力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定民族文化的现实交往环境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影响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民族文化的交流环境以及与特定民族文化相联系的该民族国家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等从而进一步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科技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维护我国文化的主体地位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此,笔者认为,我国在文化建设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珍视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基础;二)加强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三)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四)正视文化差距,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文化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领导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先进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民族文化主体性问题的产生和现状
  • 二、影响民族文化主体性的主要因素
  • (一) 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内在根源
  • (二) 民族文化的现实交往环境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 (三) 以经济为核心的该民族国家的综合实力是民族文化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
  • 三、现代科学技术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
  • (一)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
  • (二) 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传统民族文化的外部交往环境
  • (三)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了传统民族文化的物质基础
  • 四、全球化和现代科技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 (一) 珍视文化传统,增强文化基础
  • (二) 加强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国文化
  • (三) 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 (四) 正视文化差距,实现文化跨越式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主要参考书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化主体性:一个虚构的焦虑?[J]. 知识分子论丛 2016(01)
    • [2].文化杂交理论视域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构建[J]. 中州学刊 2017(11)
    • [3].“文化主体性”断想[J]. 宗教与哲学 2012(00)
    • [4].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析论——基于文化主体性的视角[J]. 理论导刊 2019(03)
    • [5].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30)
    • [6].王元化与《学术集林》——重新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尝试[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7].茶文化视角下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迷失因由和重塑策略[J]. 福建茶叶 2019(01)
    • [8].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祖国统一[J]. 台声 2018(17)
    • [9].文化主体性与跨文化[J]. 西北民族研究 2019(02)
    • [10].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主体性和制约性[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1].乡村振兴中文化主体性的多重面向[J]. 求索 2019(02)
    • [12].西方思潮冲击下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J]. 阴山学刊 2012(02)
    • [13].论现代科技发展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5)
    • [14].“权”“力”之辩的文化主体性问题——朱自清文学鉴赏思想的历史缘起[J]. 文化与诗学 2015(01)
    • [15].乡村春晚与农民文化主体性初探——以安徽省Z村首届乡村春晚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01)
    • [16].文化交融背景下中国文化主体性问题探微[J]. 新疆社会科学 2017(06)
    • [17].文化主体性视域下“核心意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探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6)
    • [18].文化软实力“潜”与“显”的唯物史观解读[J].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 2020(01)
    • [19].论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形成条件[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8(01)
    • [20].文化主体性与民族独特性——兼谈中国文化形态的当代建构[J]. 探索与争鸣 2014(10)
    • [21].文化主体性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本质[J]. 学术论坛 2015(07)
    • [22].关于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J]. 旅游学刊 2017(02)
    • [23].论人的文化主体性[J]. 云南社会科学 2012(04)
    • [24].以中华文化构筑统一战线的最大公约数——中华文化学院建立20周年的历史足迹[J]. 文化纵横 2017(06)
    • [25].西方文化主体性对外语教育的启示[J]. 教学与管理 2014(09)
    • [26].浅谈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认识[J]. 现代交际 2012(03)
    • [27].“人”文化主体性的激发与城乡文化治理的创新——以中国台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区营造”为研究参照[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5(01)
    • [28].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探讨[J]. 戏剧之家 2016(02)
    • [29].文化主体性发展的历史特点[J]. 探索与争鸣 2014(10)
    • [30].晚清湘学的学术追求[J]. 湖南社会科学 2018(06)

    标签:;  ;  ;  ;  ;  

    论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科技对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