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油掺伪大豆油的显色检测方法研究

芝麻油掺伪大豆油的显色检测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芝麻油具有独特香味和滋味,深受人们喜爱,其市场价格比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等食用油价格高。由于国家标准中只规定了定性检测方法,无芝麻油纯度指标要求,因此一些不法经营者在芝麻油中掺假,致使现在市场上70%以上的产品存在掺伪的问题。掺伪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失合法经营者和普通消费者经济利益,而且对人们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而现有芝麻油掺伪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难于用于鉴别真伪,现代仪器设备因其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原因难于普及,因此研究开发适于芝麻油定量和便于普及的方便、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十分必要。显色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便于推广的鉴别芝麻油掺伪的方法,本文以芝麻油的定量检测和快速检测为研究目的,首先对现有的威勒迈志、波多因、氯仿浓硫酸显色法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一种反应体系稳定的显色方法做为定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以掺伪芝麻油为研究对象,探索一种快速、方便的显色法,使其仅从目视观察就能分辨芝麻油样品是否掺伪,及粗略估计其掺伪比例。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结论如下:1)对现有的三种显色方法进行初步研究,选择威勒迈志显色法作为定量检测的方法,实验步骤为:精确称取样品0.010g左右于10mL具塞比色管中,加石油醚至3mL,摇匀后加入0.1mL2%的糠醛乙醇溶液,再加入3mL浓盐酸,旋涡混合30s,静置10min,加水3mL,混合10s,静置分层,取下层溶液立即于415nm、520nm测定吸光度,测定的样品吸光度与绘制标准曲线比较定量。在此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024g(取样量),r≥0.9997,回收率范围为95.67%~102.79%。利用415nm、520nm双波长检测结果相互验证,进一步增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检测应用中,双波长测定结果芝麻油含量都高于95%时可认为是纯芝麻油;2)通过对三氯乙酸及其改进方法的研究,确定了一种简便的仅从目视观察就能鉴别芝麻油真伪和粗略判断掺伪比例的方法,确定改进的鉴别方法为:准确称取0.500g芝麻油样品,加入0.5mL石油醚溶解后,再依次加入3mL40%三氯乙酸溶液,0.5mL2%过氧乙酸溶液,用石油醚定容至5mL,摇匀,反应15min后进行目视比色。结果显示改进的三氯乙酸显色方法能够很容易地鉴别出掺伪量在5%以上的芝麻油样品,并且对其进行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扫描,发现掺伪量在30%以内的芝麻油在630nm左右存在吸收峰,且吸光度值随掺伪量的增加而降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芝麻及芝麻油概述
  • 1.2 该领域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感官检测法
  • 1.2.2 理化方法
  • 1.2.3 显色法
  • 1.2.4 紫外分光光度法
  • 1.2.5 色谱法
  • 1.2.6 荧光法
  • 1.2.7 电子鼻法
  • 1.2.8 近红外光谱法
  • 1.2.9 核磁共振法
  • 1.2.10 模式识别法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立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立题的意义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芝麻油定量检测方法研究
  • 2.1 对现有三种显色方法初步研究
  • 2.1.1 实验原理
  • 2.1.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 威勒迈志显色法的优化
  • 2.2.1 实验依据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2.4 实际样品检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氯乙酸显色法及其改进方法研究
  • 3.1 三氯乙酸显色法初探
  • 3.1.1 实验原理
  • 3.1.2 实验材料
  • 3.1.3 实验方法
  • 3.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2 三氯乙酸显色法改进
  • 3.2.1 实验原理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主要创新点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机器视觉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20(09)
    • [2].食品掺伪检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2)
    • [3].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和快速检验方法探讨[J]. 光明中医 2019(21)
    • [4].浅谈“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改革[J]. 农产品加工 2018(14)
    • [5].杏仁油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掺伪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1)
    • [6].鉴别检验常见中药饮片成分掺伪、掺杂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6)
    • [7].鉴别检验常见中药饮片成分掺伪、掺杂研究[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04)
    • [8].理实一体化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3)
    • [9].米糠油制取及掺伪鉴别技术的研究现状[J]. 中国油脂 2017(08)
    • [10].茶油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掺伪定量检测方法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9)
    • [11].煎炸老油掺伪大豆油的高场核磁检测[J]. 粮食与油脂 2016(01)
    • [12].掺伪麝香的中药学鉴别[J]. 新疆中医药 2011(03)
    • [13].小波矩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简单快速鉴别掺伪芝麻油[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5)
    • [14].理实一体化在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培训 2016(21)
    • [15].基于涂膜法FTIR光谱的花生油掺伪快速检测[J]. 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5(03)
    • [16].玉米油掺伪通用检验方法研究[J]. 河南科学 2011(10)
    • [17].几种常见中药的掺假掺伪鉴别方法[J]. 光明中医 2010(08)
    • [18].快速测定肉苁蓉饮片中沙苁蓉掺伪比例的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20(19)
    • [19].以培养目标达成度为导向的食品掺伪检验课程设计[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8)
    • [20].“食品掺伪检验技术”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J]. 职教通讯 2016(27)
    • [21].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用于检定川贝母掺伪情况的研究[J]. 药物分析杂志 2014(10)
    • [22].高职院校食品掺伪检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3)
    • [23].《食品掺伪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08)
    • [24].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花生油真伪及掺伪成分[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0(01)
    • [25].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大鲵黏液粉掺伪的定性定量研究[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6].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油脂掺伪鉴别中的应用[J]. 中国粮油学报 2019(03)
    • [27].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原料乳中碳水化合物掺伪[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0)
    • [28].基于焦磷酸测序分析技术的金银花掺伪鉴别方法研究[J]. 生物技术进展 2020(06)
    • [29].改进神经网络在芝麻油掺伪检测中的应用[J]. 计算机仿真 2012(04)
    • [30].海金沙掺伪的鉴别检验[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07)

    标签:;  ;  ;  ;  ;  

    芝麻油掺伪大豆油的显色检测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