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经济与丰、沛县交界区6镇农村社会变迁(1991-2006年)

特色农产品经济与丰、沛县交界区6镇农村社会变迁(1991-2006年)

论文摘要

在江苏省西北部丰县和沛县交界地区,以牛蒡、薹蒜、725苹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经济大大改变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基础。同时又对当地农村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即是在对牛蒡、苔蒜、725苹果等产业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的变化,进而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社会劳动、社会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以期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启迪,为制定政策、为选择经济发展路径、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由于缺乏现成的资料,本课题的资料基础立足于社会田野调查。在分析方法上,除了运用传统的史学方法之外,还将借用计量分析、经济分析、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工具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本文认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是当代新农村建设中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路径,虽然它不是唯一的,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内地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普遍性,应该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大力提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重点、难点
  • 第一章 历史学考察:牛蒡、薹蒜、725 苹果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牛蒡种植及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一、牛蒡“亦药亦蔬”的历史演变
  • 二、牛蒡种植及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三、牛蒡加工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薹蒜种植及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一、薹蒜的种植历程
  • 二、蒜薹外地市场的拓展
  • 三、蒜薹产地市场的建设
  • 第三节 725 苹果栽植及贸易的发展历程
  • 一、725 苹果栽植的历程
  • 二、725 苹果成为特色农产品的原因
  • 三、725 苹果市场的发育
  • 本章小结:新政策与新热情
  • 第二章 经济学分析: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及农民收入的变化
  • 第一节 生产技术的革新
  • 一、牛蒡种植技术的革新
  • 二、薹蒜种植技术的革新
  •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
  • 一、农——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 二、工——农产品加工业结构的变化
  • 三、商——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 第三节 农民收入的变动
  • 一、特色农产品与传统农产品的效益比较
  • 二、加工业与农民收入途径的拓宽
  • 三、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
  • 本章小结:新基础与新课题
  • 第三章 社会学分析:社会劳动、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
  • 第一节 社会劳动的变化
  • 一、劳动力的多元化
  • 二、劳动机会的扩大化
  • 三、家庭劳动的社会化
  • 第二节 社会生活的变化
  • 一、穿衣的变化
  • 二、饮食的变化
  • 三、居住的变化
  • 四、出行的变化
  • 五、婚丧习俗的变化
  • 六、交往方式的变化
  • 第三节 思想观念的变化
  • 一、经营思想的转变
  • 二、竞争意识的加强
  • 三、时间观念的变化
  • 本章小结:新生活与新观念
  • 结语: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
  • 一、“普通”与“特色”比较:低水平与高效益
  • 二、“异地”与“本地”比较:间接影响与直接作用
  • 三、“以工代农”与“以工带农”比较:恶性循环与良性互动
  • 大事记
  • 参考资料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特色农产品经济与丰、沛县交界区6镇农村社会变迁(1991-2006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