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

论文摘要

激射波长为3-5um(大气窗口)的激光光源,一直是科研、民用和国防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4.6um光源是用来干扰热导导弹(heat seeking missiles)的重要波段,研究此波段的激光光源对开展红外对抗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因其体积小、重量轻、高功率,激射波长与有源区层厚直接相关等优点,成为了美国等军事大国研究的热点。研究人员通过对导带内载流子跃迁物理过程的深刻理解(能带工程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对有源区和注入区的特殊设计,以及生长和封装工艺的不断优化,已经实现了在4.6um波段室温连续输出的功率超过3W,从而使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成为该波段不可替代的优秀光源。InP基的应变补偿结构是目前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该波段最为成熟生长材料,本论文是基于该种结构,主要完成了有源区设计的理论分析和工艺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3-5um量子级联半导体激光器发展现状,以及InP基高功率短波长器件的高端设计方案。接着详细的研究了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制造工艺,介绍了在100级超净间中所实现的该波长的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制造工艺的详细流程,其主要工艺手段包括介质薄膜沉积(PECVD),干法刻蚀( RIE,ICP ) ,金属薄膜的蒸发( E-beam Evaporation )和光刻(photolithography),FTIR测试方案等。在所有的工艺步骤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实现10um深沟道的干法刻蚀。所选用的仪器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选用的气体混合物是Cl2/Ar/H2,基于详细实验分析后实现了室温下10um深,垂直侧壁,表面粗糙度为1.283nm的干法刻蚀。最快的刻蚀速率为3um/min,我们选择金属镍为固体掩膜材料,得到了选择腐蚀比为185:1的结果,为至今报道的最好的结果。所探讨的刻蚀方案适合多种半导体材料的在相同深度范围内的刻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背景
  • 1.2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分析
  • 2.1 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 2.2 器件相关参数
  • 第3章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先进设计
  • 3.1 实际电流路径
  • 3.2 三阱垂直跃迁
  • 3.3 双光学声子跃迁
  • 3.4 非共振抽取式(nonresonant extraction)
  • 3.5 超强耦合(strong coupling)
  • 第4章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工艺
  • 4.1 掩膜版的形成(hard mask)
  • 4.2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干法刻蚀
  • 4.3 顶端窗口(top window)
  • 4.4 电极
  • 4.5 测试
  • 第5章 室温下InP材料用C12\Ar\H2干法刻蚀(ICP)的研究
  • 5.1 刻蚀速率和氯气体积比之间的关系
  • 5.2 刻蚀速率和氩气体积比之间的关系
  • 5.3 刻蚀速率和DC Bias分别和RF Power之间的关系
  • 5.4 刻蚀速率和ICP Power之间的关系
  • 5.5 最好刻蚀结果(SEM,AFM)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功率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块[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08)
    • [2].11.4μm外腔宽调谐量子级联激光器研究[J]. 遥测遥控 2020(04)
    • [3].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原理、制备与应用[J]. 激光杂志 2018(09)
    • [4].中远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研究进展(特邀)[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10)
    • [5].基于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反射式快速扫描成像[J]. 光学学报 2017(06)
    • [6].量子级联激光器:从中红外到太赫兹[J].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7(05)
    • [7].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量子级联激光器获突破[J]. 电子质量 2017(09)
    • [8].脉冲量子级联激光器吸收谱扫描方法[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7)
    • [9].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自混合干涉测量技术研究[J]. 光学学报 2020(11)
    • [10].并行混沌遗传算法在量子级联激光器模型参数优化中的应用[J]. 激光杂志 2016(03)
    • [11].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 激光与红外 2013(09)
    • [12].波兰科学家研究成功制造量子级联激光器技术[J]. 机电工程技术 2012(04)
    • [13].美国继续发展量子级联激光器[J]. 光电技术应用 2009(06)
    • [14].波长最短的室温量子级联激光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3)
    • [15].λ~3μm短波长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J]. 红外 2008(08)
    • [16].分布反馈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高功率单模输出[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06)
    • [17].见证光电的神奇力量——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刘俊岐[J]. 科学中国人 2016(10)
    • [18].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阵列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J]. 仪器仪表学报 2013(S1)
    • [19].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功率达到1W[J]. 中国计量 2014(01)
    • [20].纳秒级脉冲型群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驱动电源[J]. 光学精密工程 2013(09)
    • [21].波长最短的室温量子级联激光器[J]. 半导体信息 2009(03)
    • [22].双光束量子级联激光器发光新机理[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03)
    • [23].美国30万美元资助研究基于空穴的量子级联激光器[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8(04)
    • [24].量子级联激光器光束质量分析及测量[J]. 光电技术应用 2018(03)
    • [25].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注入区结构研究[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2)
    • [26].锥形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输出功率与光束特性研究[J]. 物理学报 2015(22)
    • [27].一种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热模型[J]. 光电子.激光 2013(07)
    • [28].量子级联激光器的一种新的等效电路模型[J]. 光电子.激光 2011(09)
    • [29].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色散[J]. 物理学报 2019(10)
    • [30].基于QCL的红外吸收光谱技术的研究进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09)

    标签:;  ;  ;  ;  

    InP基短波长(3-5um)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