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论文摘要

对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研究,遵循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有机地紧密结合的指导原则。论文核心部分通过缓冲储备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并应用MATLAB7.0软件估计了各种支出不确定性。之后,为研究居民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应用经济计量模型研究了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实际上是对解决我国超大规模储蓄存款问题的建议。本论文的主要发现及创新包括:在理解和刻画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时,缓冲储备模型要优于以储蓄水平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不确定性的描述更准确;从储蓄率变化率的角度进行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我国的居民存款储蓄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养老金的变化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发挥其应该能够发挥出的作用。

论文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演化与缓冲储备模型
  • 1.2 储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 1.3 社会保障体系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
  • 第二章 预防性储蓄理论与应用
  • 2.1 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发展
  • 2.1.1 Leland 的贡献
  • 2.1.2 Kimball 的贡献
  • 2.1.3 理解预防性储蓄的标准图例
  • 2.2 验证预防动机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
  • 2.2.1 采用平行数据的原因
  • 2.2.2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2.2.3 模型的确定与测算
  • 2.2.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2.2.5 简单计量模型的不足之处
  • 第三章 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 3.1 缓冲储备模型的进展
  • 3.1.1 缓冲储备模型的基本结构与发展演化
  • 3.1.2 理论的应用与检验
  • 3.1.3 未来的发展
  • 3.2 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 3.2.1 数据与变量的选取
  • 3.2.2 模型分析
  • 3.2.3 模拟分析
  • 3.2.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四章 储蓄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 4.1 储蓄的典型化事实
  • 4.2 储蓄与增长因果关系的理论争论
  • 4.2.1 储蓄推动经济增长模型
  • 4.2.2 经济增长推动储蓄模型
  • 4.3 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 4.3.1 对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初步判断
  • 4.3.2 变量和数据的选择与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简介
  • 4.3.3 检验结果与结论
  • 4.3.4 进一步的探讨
  • 第五章 社会福利政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 5.1 养老问题与居民储蓄
  • 5.1.1 养老问题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 5.1.2 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行为与养老金之间的相关性
  • 5.2 医疗保障对储蓄的影响
  • 5.2.1 医疗保障影响储蓄行为的理论
  • 5.2.2 我国医疗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附录 A 核密度估计的理论与本文中的应用程序
  • 附录 B 第三章各有关模型的原始分析结果
  • 附录 C 第四章计量模型检验的原始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写作期间的科研情况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商业银行高储蓄率的效应分析[J]. 职教与经济研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20(01)
    • [3].美国储蓄率上升背后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J]. 经济导刊 2020(04)
    • [4].中国储蓄率的变动趋势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10)
    • [5].日本储蓄率变动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启示[J]. 人民论坛 2020(24)
    • [6].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储蓄率的变动、影响与对策研究[J]. 金融与经济 2019(02)
    • [7].储蓄率下降的影响因素及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国际比较[J]. 金融发展评论 2018(11)
    • [8].国际市场环境下中国降低储蓄率与消费促进关系的研究[J]. 商讯 2019(02)
    • [9].高房价挤出中国储蓄了吗?——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储蓄率变化原因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 2019(07)
    • [10].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新探究[J]. 时代金融 2017(17)
    • [11].婚姻推迟与储蓄率上升--一项基于婚姻储蓄的解释[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7(03)
    • [12].美国政府储蓄率:内生还是外生[J]. 经济学家 2017(08)
    • [13].警惕中国储蓄率过快下滑的趋势[J]. 经济导刊 2017(09)
    • [14].台湾人20年来赚得多花得多 储蓄率下降[J]. 台声 2017(17)
    • [15].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居民高储蓄率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16(06)
    • [16].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析——基于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研究[J]. 企业导报 2016(04)
    • [17].储蓄率居高不下,到底是谁在储蓄?[J]. 金融经济 2016(11)
    • [18].国际视野下最优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度——基于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J]. 经济研究 2014(09)
    • [19].教育水平与中国家庭储蓄率[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0].中国高储蓄率的测度与动态影响机制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04)
    • [21].家庭结构与储蓄率U型之谜[J]. 经济研究 2014(S1)
    • [22].中国储蓄率动态与影响机制研究[J]. 经济评论 2015(03)
    • [23].中美储蓄率政策差异、利弊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J]. 时代金融 2015(18)
    • [24].从影响因素看降低储蓄率的途径[J]. 中国投资 2015(06)
    • [25].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 金融经济 2015(20)
    • [26].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J]. 劳动经济评论 2016(02)
    • [27].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背后真相[J]. 人民文摘 2014(06)
    • [28].我国高储蓄率原因探究[J]. 财政监督 2013(32)
    • [29].中国人“爱存钱”真相[J]. 芳草(经典阅读) 2013(02)
    • [30].为什么农村储蓄率在逐年下降?[J]. 商业故事 2017(13)

    标签:;  ;  ;  ;  

    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