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论文题目: 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商周考古与商周史研究

作者: 靳松安

导师: 陈旭

关键词: 河洛与海岱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文献来源: 郑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而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则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密切相关。河洛和海岱地区,地域相邻,自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至夏商时期一直都存在着文化上的往来和交流,相互关系甚为密切,在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发展史上富有典型性。因此,分析研究这两个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全过程,对于探索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程都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充分占有考古资料,利用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就两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具体内容、途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背景,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探讨,以期探明中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河洛地区史前文化的分期和类型;第三章,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分期和类型;第四章,河洛与海岱地区夏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第五章,河洛与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第六章,河洛与海岱地区夏代至早商早期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第七章,夷人文化的融合与消亡。 第一章论述了河洛与海岱两大文化区的地理范围以及影响其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简略回顾了学术界研究两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及其双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同时对两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概括,将其划分为肇始期、繁荣期和融合期三个发展阶段,肇始期约当裴李岗时代,繁荣期约当仰韶时代早期至早商早期,融合期约当早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第二、三、四章分别对两地区史前至夏代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和类型加以论述。本文着重对河洛地区史前文化和先商文化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期。如将裴李岗文化分为三期6段;将仰韶文化分为三大期四小期,第一、二期为早期阶段,第三期为中期阶段,第四期为晚期阶段,一、二、三、四期可分别称为枣园期、半坡期、庙底沟期和西王村期,并将以大河村第三期为代表的遗存划归仰韶中期最晚阶段;将庙底沟二期文化分为两期4段;将王湾三期文化分为两期4段;将先商文化分为三期4段等。至于海岱地区史前文化及夏代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分期与类型问题,一般采用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个别遗存的年代归属上有所调整。如对所谓“新砦期”遗存,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方面的尝试是将其早段遗存划归王湾三期文化的最晚阶段,晚段遗存则归入二里头文化一期偏早阶段。 廓清不同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对应关系,是研究两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状况的基础。14C测年数据和文化因素对比分析表明,后李文化早、晚两期分别与裴李岗文化中、晚期大体相当;北辛文化与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大体相当,其早期与仰韶文化第一期基本同时,中、晚期与仰韶文化第二期约略相当;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与仰韶文化中期阶段大体同时,中期阶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河洛与海岱文化区的形成

一、河洛与海岱文化区的地理范围

二、河洛与海岱文化区形成的因素

1.地理因素

2.人文因素

第二节 河洛与海岱地区史前至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现状

一、两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

二、有关两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研究历史的简略回顾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河洛与海岱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状况总体观

第二章 河洛地区史前文化的分期和类型

第一节 裴李岗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二节 仰韶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三节 龙山时代早期诸文化

一、庙底沟二期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

二、大河村五期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

三、孟庄龙山早期文化

第四节 龙山时代晚期诸文化

一、王湾三期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与类型

二、后岗二期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与类型

三、造律台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

四、三里桥文化

1.分期与年代

2.分布

第三章 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分期和类型

第一节 后李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

第二节 北辛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三节 大汶口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四节 龙山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四章 河洛与海岱地区夏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

第一节 二里头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

第二节 先商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三节 岳石文化

一、分期与年代

二、分布与类型

第五章 河洛与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第一节 河洛与海岱地区史前诸文化的年代对应关系

第二节 裴李岗时代至仰韶时代早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裴李岗文化对后李文化的影响

二、仰韶文化早期与北辛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1.仰韶文化对北辛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北辛文化对仰韶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3.两地区共有的文化因素

第三节 仰韶时代中晚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仰韶时代中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1.仰韶中期文化对大汶口早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大汶口早期文化对仰韶中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二、仰韶时代晚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1.仰韶晚期文化对大汶口中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大汶口中期文化对仰韶晚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节 龙山时代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龙山时代早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1.大汶口晚期文化对河洛龙山早期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河洛龙山早期诸文化对大汶口晚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二、龙山时代晚期两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1.龙山文化对河洛龙山晚期诸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2.河洛龙山晚期诸文化对龙山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3.两地区共有的文化因素

第五节 史前时期两地区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背景

一、裴李岗时代和仰韶时代两地区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背景

二、龙山时代两地区文化交流的途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背景

第六章 河洛与海岱地区夏代至早商早期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第一节 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一、岳石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二、二里头文化对岳石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先商文化与岳石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一、岳石文化对先商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二、先商文化对岳石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三节 早商早期文化与岳石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一、岳石文化对早商早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二、早商早期文化对岳石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第四节 夏代至早商早期两地区文化交流的方式及其产生原因与历史背景

一、“后羿代夏”的考古学观察

二、夷商联盟的考古学观察

第七章 夷人文化的融合与消亡

第一节 早商文化的东扩与“仲丁征蓝夷”

第二节 夷人文化的融合与消亡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10-25

参考文献

  • [1].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D]. 赵宾福.吉林大学2005
  • [2].长江中游地区西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 傅玥.武汉大学2010
  • [3].宁镇地区及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 许鹏飞.吉林大学2015
  • [4].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 郑钧夫.吉林大学2012
  • [5].大汶口文化研究[D]. 张鑫.吉林大学2015
  • [6].内蒙古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建筑技术史[D]. 党郁.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 [7].薛家岗文化研究[D]. 梅术文.吉林大学2015
  • [8].汉水流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 胡刚.西北大学2013
  • [9].靺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D]. 刘晓东.吉林大学2014
  • [10].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 陈苇.吉林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龙山至二里头时代城邑研究[D]. 李丽娜.郑州大学2010
  • [2].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 许永杰.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  ;  

河洛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