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液晶苯并菲类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盘状液晶苯并菲类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苯并菲类盘状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其液晶性质。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阐述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合成单羟基五烷氧基苯并菲和二羟基四己氧基苯并菲。通过设计新的合成方法,达到提高产率、降低成本、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大量实验原料的目的。同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两个和三个(甲基)丙烯酸酯侧链、其它侧链为己氧基的苯并菲材料,通过研究同分异构体和同系物的液晶性质,总结规律用于指导新型盘状液晶的设计和合成;实验内容及结论分别归纳于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二部分是合成花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及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经研究发现该系列二聚体在可见光区具有光吸收性,其溶液具有荧光发光性质(λmax=533 nm);当苝二酰亚胺核与苯并菲核之间以癸氧基相联时,该二聚体(PBI10TP6)具有液晶性;作为光伏器件的活性层时,用PBI10TP6和P3HT的混合物制作的器件,具有较好的光伏响应性。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材料在250-630nm的范围具有光吸收性;侧链为戊氧基和庚氧基时,材料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均形成稳定的液晶相。实验内容及结论分别总结在第五章和第六章中。第三部分是尝试用非乙炔衍生物为原料合成六苯并蔻类盘状液晶。目的是降低实验成本,合成新型六烷氧基六苯并蔻。具体方法是先合成吡喃嗡盐,再合成四取代苯,进而合成六苯并蔻的前驱体,最后再氧化并环,试图生成目标产物。由于氧化并环的复杂性(反应中要脱去12个氢),最后没有达到目的。具体内容见第七章。

论文目录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盘状液晶的基本知识
  • 1.1.1 液晶的基本知识及分类
  • 1.1.2 盘状液晶的概念
  • 1.1.3 盘状液晶核的主要种类
  • 1.1.4 盘状液晶侧链的主要种类
  • 1.2 盘状液晶相及相变
  • 1.2.1 盘状液晶相
  • 1.2.2 盘状液晶的织构
  • 1.2.2.1 盘状液晶的光学性质
  • 1.2.3 盘状液晶的相变
  • 1.3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及其合成进展
  • 1.3.1 苯并菲单分子液晶
  • 1.3.1.1 六烷氧基苯并菲的分类
  • 1.3.1.2 均六烷氧基苯并菲S-1的合成
  • 1.3.1.3 单羟基五烷氧基苯并菲及衍生物US-1的合成
  • 1.3.1.4 二羟基四烷氧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US-2的合成
  • 1.3.1.5 三羟基三烷氧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S-2和US-3的合成
  • 1.3.1.6 α位单取代和多取代六烷氧基苯并菲US-4的合成
  • 1.3.2 苯并菲二聚体、齐聚物及高聚物的合成
  • 1.4 花类盘状液晶及其合成进展
  • 1.4.1 苝二酰亚胺类盘状液晶的合成
  • 1.5 六苯并蔻类盘状液晶及其合成
  • 1.5.1 对称六烷基六苯并蔻的合成方法
  • 1.5.2 不对称六烷基六苯并蔻的合成方法
  • 1.6 盘状液晶材料的应用
  • 1.6.1 盘状液晶材料的取向方法
  • 1.6.2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在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 1.6.2.1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作为空穴传输层
  • 1.6.2.2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作为发光层
  • 1.6.3 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 1.6.4 苝二酰亚胺类盘状液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 1.7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测试仪器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 2.2.1 化合物结构表征所用的仪器设备
  • 2.2.2 化合物液晶性质表征所用的仪器设备
  • 2.2.3 化合物光学和光伏性质测试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三章 单羟基五烷氧基苯并菲的合成
  • 3.1 发现室温下六烷氧基苯并菲水解的新体系
  • 3.2 影响六烷氧基苯并菲在二氯甲烷/硝基甲烷中水解的因素
  • 3.3 直接合成单羟基五烷氧基苯并菲的尝试
  • 3.4 直接合成单羟基五烷氧基苯并菲的具体步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具有(甲基)丙烯酸酯侧链的六取代苯并菲的合成
  • 4.1 二羟基四烷氧基苯并菲的合成方法
  • 4.2 2,6-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质
  • 4.2.1 2,6-二羟基苯并菲的合成
  • 4.2.2 2,6-二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合成
  • 4.2.3 2,6-二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液晶性质
  • 4.3 2,7-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液晶性质
  • 4.3.1 2,7-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4.3.2 2,7-二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液晶性质
  • 4.4 3,6-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4.4.1 3,6-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4.4.2 3,6-二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液晶性质
  • 4.5 2,3-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液晶性质
  • 4.5.1 2,3-二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4.5.2 2,3-二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液晶性质
  • 4.6 2,6,10-和2,6,11-三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质
  • 4.6.1 2,6,10-和2,6,11-三羟基苯并菲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 4.6.2 2,6,10-和2,6,11-三羟基苯并菲衍生物的液晶性质
  • 4.7 液晶性质的对比及结论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盘状液晶的合成
  • 5.1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的合成
  • 5.2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的液晶性质
  • 5.4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的光学性质
  • 5.4.1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光吸收性质的研究
  • 5.4.2 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荧光发光性能的研究
  • 5.5 用苝二酰亚胺桥接苯并菲二聚体制作光伏器件的尝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类盘状液晶的合成
  • 6.1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类盘状液晶的合成方法
  • 6.2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的液晶性质
  • 6.3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的光学性质
  • 6.3.1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6.3.2 四烷氧基苯并菲-1,4-二醌的荧光性质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合成不对称六烷氧基六苯并蔻的尝试
  • 7.1 不对称六烷氧基六苯并蔻的合成方法
  • 7.2 合成不对称六烷氧基六苯并蔻方法的评价
  • 7.2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论文结论与创新点
  • 8.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表征图谱
  • 附录B 液晶织构图
  • 附录C 荧光量子效率测定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油中苯并(a)芘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J]. 福建分析测试 2017(02)
    •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水中苯并[a]芘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19(13)
    • [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用油中的苯并(a)芘[J]. 化工管理 2020(15)
    • [4].市售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检测结果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6)
    • [5].熏肠中苯并(α)芘含量的测定[J]. 肉类研究 2015(03)
    • [6].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污染风险与控制[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03)
    • [7].苯并恶嗪酮的合成发展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8)
    • [8].6,7-二氢苯并菲咯啉的衍生物合成[J]. 浙江化工 2016(11)
    • [9].苯并吡是什么东西[J]. 老年人 2010(11)
    • [10].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和苯并(e)芘[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4(11)
    • [11].RP-HPLC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残留量[J]. 食品工业 2019(12)
    • [12].GC-MS法测定电子烟烟气中的苯并[a]芘[J]. 云南化工 2017(04)
    • [13].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对菜籽油中苯并(α)芘含量影响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6)
    • [14].2-取代苯并唑的合成进展[J]. 化学试剂 2014(02)
    • [15].食用油中苯并[a]芘分析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 粮油加工(电子版) 2014(02)
    • [16].市售中式香肠苯并(a)芘来源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17)
    • [17].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痕量苯并(a)芘[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16)
    • [18].2-(2-氯吡啶-4-基)-1H-苯并[d]咪唑的合成[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7(01)
    • [19].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脂中的苯并[a]芘[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1)
    • [20].大豆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监测分析[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4(05)
    • [21].含盐水中苯并[a]芘在模拟太阳光下的降解[J]. 环境化学 2014(09)
    • [2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植物油中的苯并(a)芘[J]. 中国油脂 2011(02)
    • [23].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地下水中苯并(a)芘[J]. 岩矿测试 2010(06)
    • [2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11)
    • [25].HACCP在控制海南山柚油中苯并(α)芘含量的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6(05)
    • [26].大豆油中苯并(a)芘检测方法的优化研究[J]. 绿色科技 2015(06)
    • [27].中国八省市食用植物油中苯并[a]芘的调查分析[J]. 卫生研究 2014(02)
    • [2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苯并(a)芘含量[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01)
    • [29].苯并[a]芘的拉曼光谱计算及分析[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07)
    • [30].苯并a芘在土壤中吸附机理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 2012(06)

    标签:;  ;  ;  ;  ;  ;  ;  

    盘状液晶苯并菲类光电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