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病毒及伴随卫星DNA之间的互作

双生病毒及伴随卫星DNA之间的互作

论文题目: 双生病毒及伴随卫星DNA之间的互作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病理学

作者: 青玲

导师: 周雪平

关键词: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烟草曲茎病毒,互作,分子变异,交叉保护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Y10分离物(Y10)和烟草曲茎病毒(TbCSV)Y35分离物(Y35)及其伴随的卫星DNAβ(Y10β及Y35β)分子之间的互作及DNAβ分子的变异进行了研究。 将Y35+Y35β、Y35+Y10β、Y10+Y10β及Y10+Y35β分别接种本氏烟、心叶烟及三生烟,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Y10β及Y35β均可被异源辅助病毒复制,但Y10β或Y35β作为异源DNAβ分子时的积累量明显低于伴随其同源辅助病毒时的积累量。症状观察表明,无论Y10还是Y35伴随同源或异源DNAβ时诱导的症状明显不同,Y10β及Y35β作为异源卫星时与其辅助病毒诱导的症状也不同于与其同源辅助病毒引起的症状,且Y10β伴随异源病毒Y35时致病性更强,Southem印迹显示,病毒及卫星的积累量并不完全与症状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当Y10β及Y35β同时伴随Y10或Y35侵染本氏烟及心叶烟时,PCR及Southem印迹显示,异源DNAβ到侵染后期均丢失。当两种病毒同时伴随Y10β或Y35β共同侵染本氏烟时诱导的症状比一种病毒伴随一种卫星引起的症状轻,表明有拮抗作用发生,但侵染心叶烟仅在前期观察到拮抗现象,PCR及Southem印迹显示Y10在侵染后期已丢失,而本氏烟中两种病毒及卫星均存在。当两种病毒伴随两种卫星共同侵染本氏烟及心叶烟时,在整个侵染过程中两种病毒及卫星在本氏烟中始终存在,而在心叶烟中仅在侵染前期能检测到Y10及Y10β。 对Y10β及Y35β伴随不同辅助病毒及在不同寄主中的种群变异的研究表明,与伴随同源辅助病毒时相比,Y10β及Y35β伴随异源辅助病毒时其种群结构具有更强烈的变异趋势及更丰富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且Y35β及Y10β种群在两种不同寄主中的变异水平存在差异,表明病毒及寄主在卫星DNAβ种群进化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变异数据分析显示,Y10β及Y35β种群基因组内在SCR区及βCl编码区内均没有任何位点发生突变,而突变区域主要集中在A-Rich区。Y35β及Y10β种群中突变类型是多样化的,包括碱基替代、插入或缺失,还发现有多个克隆在同一核苷酸位点发生相同类型的突变,这种突变积累现象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Y10β及Y35ββCl基因缺失突变体(Y10△Clβ及Y35△Clβ)能介导对同源

论文目录:

致谢

摘要

Summary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植物病毒间的互作及病毒变异研究进展

1.植物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

1.1 协生作用

1.1.1 植物病毒协生作用的特征

1.1.2 影响协生作用的因素

1.1.3 协生作用的分子机理

1.2 干扰作用

1.2.1 植物病毒交叉保护作用的类型

1.2.2 交叉保护作用的特点

1.2.3 影响交叉保护作用的因素

1.2.4 交叉保护作用的分子机理

1.3 寄主依赖的相互作用

1.4 展望

2.植物病毒与卫星分子的相互作用

2.1 植物病毒支持卫星分子的复制

2.2 植物病毒卫星分子对辅助病毒诱导症状的调节作用

2.2.1 植物RNA病毒卫星分子

2.2.2 植物DNA病毒卫星

2.3 植物病毒卫星的利用

3.植物病毒及其卫星变异研究进展

3.1 遗传变异的产生及来源

3.2 遗传变异的分析及证据

3.3 植物病毒及其卫星种群的进化因子

3.3.1 遗传漂移

3.3.2 选择

3.4 植物病毒及其卫星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结构

3.5 结语

二.双生病毒病害复合体研究进展

1.双生病毒的危害日益严重

2.伴随双生病毒的小分子DNA的发现

3.双生病毒与小分子DNA形成病害复合体

4.双生病毒病害复合体各组分之间的互作

5.双生病毒病害复合体中begomovirus的变异

6.双生病毒与小分子DNA的进化关系

7.展望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病毒侵染性克隆

1.3 菌株和质粒

1.4 抗生素

1.5 试剂与仪器

1.6 常用缓冲液的配制

2 方法

2.1 普通PCR技术

2.2 PCR产物纯化

2.3 DNA克隆技术

2.3.1 连接

2.3.2 感受态细胞制备

2.3.3 转化

2.4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2.4.1 碱裂解法

2.4.2 质粒微量提取试剂盒

2.4.3 PCR鉴定

2.4.4 酶切鉴定

2.5 植物总DNA提取和Southern印迹分析

2.5.1 总DNA提取(CTAB法)

2.5.2 电泳及转膜

2.5.3 探针标记

2.5.4 预杂交和杂交

2.6 序列测定与分析

2.7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

第三章 烟草曲茎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及伴随卫星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病毒侵染性克隆

1.3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

1.4 总DNA提取和PCR扩增

1.5 病毒DNA的Southern印迹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DNAβ伴随同源及异源辅助病毒的侵染性及诱导症状比较

2.2 DNAβ分子可以被异源辅助病毒稳定复制

2.3 一种辅助病毒同时伴随同源及异源DNAβ分子的互作研究

2.4 两种辅助病毒同时伴随一种DNAβ的互作研究

2.5 两种辅助病毒同时伴随其同源DNAβ的研究

3 讨论

第四章 与双生病毒伴随的卫星DNA分子的变异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质粒与试剂

1.3 病毒侵染性克隆

1.4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

1.5 总DNA提取和PCR扩增

1.6 克隆和筛选

1.7 序列测定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TbCSV-Y35及TYLCCNV-Y10 DNAβ种群伴随不同辅助病毒时的变异研究

2.1.1 在本氏烟中Y35β分别与Y35及Y10伴随时的分子变异比较

2.1.2 在心叶烟中Y35β分别与Y35及Y10伴随时的分子变异比较

2.1.3 在本氏烟中Y10β分别与Y35及Y10伴随时的分子变异比较

2.1.4 在心叶烟中Y10β分别与Y35及Y10伴随时的分子变异比较

2.2 TbCSV-Y35及TYLCCNV-Y10 DNAβ种群在不同寄主中的变异研究

2.2.1 TbCSV-Y35 DNAβ种群伴随同源辅助病毒时在不同寄主中的分子变异比较

2.2.2 TbCSV-Y35 DNAβ种群伴随异源辅助病毒时在不同寄主中的分子变异比较

2.2.3 TYLCCNV-Y10 DNAβ种群伴随同源病毒时在不同寄主中的分子变异比较

2.2.4 TYLCCNV-Y10 DNAβ种群伴随异源病毒时在不同寄主中的分子变异比较

3 讨论

第五章 与两种双生病毒伴随的DNAβ分子的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的交叉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病毒侵染性克隆

1.3 农杆菌介导的植株接种

1.4 总DNA提取和PCR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TYLCCNV-Y10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的交叉保护作用

2.1.1 TYLCCNV-Y10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对同源辅助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

2.1.2 TYLCCNV-Y10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对异源辅助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

2.2 TbCSV-Y35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的交叉保护作用研究

2.2.1 TbCSV-Y35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对同源辅助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

2.2.2 TbCSV-Y35β βC1缺失突变体介导对异源辅助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

3 讨论

第六章 烟草曲茎病毒Y128分离物及其伴随卫星DNA的分子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

1.2 植物总DNA提取

1.3 PCR扩增

1.4 转化

1.5 测序及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症状

2.2 Y128 DNA-A分子的鉴定

2.3 Y128伴随的DNAβ分子结构及与其他DNAβ的同源性比较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常用生化及分子生物学试剂与仪器

附录B:常用试剂的配制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福建省begomoviruses的检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D]. Muhammad Arif.福建农林大学2018
  • [2].云南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江彤.浙江大学2005
  • [3].广西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黄家风.浙江大学2005
  • [4].云南番茄双生病毒鉴定及烟草曲茎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究[D]. 李正和.浙江大学2005
  • [5].海南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病毒致病性研究[D]. 熊庆.浙江大学2005
  • [6].双生病毒卫星DNA的β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及稳定性测定和缺失突变体的利用[D]. 钱亚娟.浙江大学2005
  • [7].四种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郭小建.浙江大学2006
  • [8].广西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徐幼平.浙江大学2006
  • [9].三种双生病毒及其伴随卫星DNA的致病性研究[D]. 郭维.浙江大学2008
  • [10].我国五种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 吴剑丙.浙江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双生病毒及伴随小分子DNA的基因组结构与变异研究[D]. 谢艳.浙江大学2003
  • [2].双生病毒DNAβ分子βC1基因的功能研究[D]. 崔晓峰.浙江大学2004
  • [3].云南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江彤.浙江大学2005
  • [4].广西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黄家风.浙江大学2005
  • [5].云南番茄双生病毒鉴定及烟草曲茎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究[D]. 李正和.浙江大学2005
  • [6].海南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病毒致病性研究[D]. 熊庆.浙江大学2005
  • [7].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及其卫星DNA的启动子鉴定[D]. 关翠萍.浙江大学2005
  • [8].双生病毒卫星DNA的βC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及稳定性测定和缺失突变体的利用[D]. 钱亚娟.浙江大学2005
  • [9].四种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郭小建.浙江大学2006
  • [10].广西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 徐幼平.浙江大学2006

标签:;  ;  ;  ;  ;  

双生病毒及伴随卫星DNA之间的互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