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灾害救助中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以5.12汶川大地震志愿救助为例

我国灾害救助中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以5.12汶川大地震志愿救助为例

论文摘要

灾害救助历来是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也始终是减灾救灾的主力和民众最可依赖的力量。社会转型期爆发的各种社会突发事件考验着我国政府的紧急应对能力,但构建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政府全能主义在社会事务复杂性、社会需求多样性、政府资源有限性面前,遭遇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滑铁卢。为此,治理的兴起,不仅为政府职能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给其行政变革架构了实践框架,以志愿服务为标志的社会力量的兴起正好弥补了政府、市场失灵过后的功能空白,5.12汶川地震抗震中,社会志愿力量的异军突起,宣告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志愿服务意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其对于强化公共事务治理、缓解公共物品困境、弥补政府市场失灵具有重要意义,而设计与改进当前我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不仅是民主的理论要求,也是灾害救助的现实需要。在机制设计理论视角与框架下,展开对当前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应急志愿服务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石与理论构件,描述我国志愿者参与自然灾害紧急救助的活动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信息、激励两个维度阐释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在梳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历史脉络和借鉴国外先进应急志愿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我国应急志愿服务机制设计与改进的路径选择,并展望我国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内、外部环境,机制的设计与变迁也不例外。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设计不仅仅是个人主观能动的产物,也有其自主变迁的历史印迹和社会氛围。这也就是说,对于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设计与改进将不是全部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部分设计,实现新旧事物之间的有机融合。而这种不割裂历史的研究框架也应该成为任何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源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逻辑框架
  • 第二章 机制设计理论与我国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 2.1 机制
  • 2.2 机制设计理论
  • 2.3 灾害救助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 2.3.1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目标指向
  • 2.3.2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动力剖析
  • 2.3.3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理论构件
  • 2.3.4 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的社会环境
  • 第三章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机制困境分析
  • 3.1 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历史沿革
  • 3.1.1 传统志愿服务时期(1978年以前)
  • 3.1.2 现代志愿服务时期(1978~2008年)
  • 3.2 我国应急志愿服务的机制困境:5.12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活动
  • 3.2.1 志愿服务的"盲人瞎马"
  • 3.2.2 志愿服务的"各自为政"
  • 3.2.3 志愿服务的非对等性
  • 3.2.4 志愿服务的制度"裸奔"
  • 第四章 国际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及其启示
  • 4.1 美国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 4.2 日本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
  • 4.3 国际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对我国的借鉴
  • 4.3.1 构建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
  • 4.3.2 完善的应急志愿服务体系
  • 4.3.3 流畅的灾害信息沟通交流
  • 第五章 我国灾害救助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改进
  • 5.1 招募机制
  • 5.2 筹资机制
  • 5.3 培训机制
  • 5.4 组织、引导机制
  • 5.5 信息沟通机制
  • 5.6 激励机制
  • 5.7 社会志愿服务环境的培育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救助中科学问题探讨(八) 特别重大灾害救助模式思考[J]. 中国减灾 2019(07)
    • [2].青海地震灾害救助制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 农村实用技术 2019(04)
    • [3].日本明治时期灾害救助体系探究——以浓尾地震的灾后重建为例[J]. 城市地理 2016(24)
    • [4].灾害救助的道德评价问题[J]. 伦理学研究 2013(06)
    • [5].灾害救助对社会公共治理的影响研究[J]. 西部皮革 2017(18)
    • [6].基于需求视角的灾害救助及其救助效果评估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7].宋代灾害救助中文书不实及防治研究[J]. 中国档案研究 2017(02)
    • [8].灾害救助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框架研究[J]. 会计之友 2014(12)
    • [9].水灾害救助中的政府决策系统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2)
    • [10].农村灾害救助的现状与特点[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02)
    • [11].中日灾害救助体系之我见[J]. 商品与质量 2011(S8)
    • [12].灾害救助体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24)
    • [13].区域灾害救助资金需求比例评价研究[J]. 中国减灾 2010(03)
    • [14].需要视角下的灾害救助困境及影响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3)
    • [15].农业灾害救助中政府与市场整合问题研究[J]. 乡村科技 2018(30)
    • [16].地震灾害救助的目标偏差与校正机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7].论我国灾害救助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8].国外灾害救助立法面面观[J]. 中国减灾 2010(17)
    • [19].完善灾害救助 增强社会保障功能——以“5.12”地震灾害救助为例[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17)
    • [20].湖北:对近期低温雨雪灾害救助工作进行再部署[J]. 中国减灾 2015(05)
    • [21].地震灾害救助中政府行为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7)
    • [22].我国灾害救助的反思[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8(04)
    • [23].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努力推进灾情管理和灾害救助规范化[J]. 中国减灾 2018(05)
    • [24].德国灾害救助及社会工作介入[J]. 社会工作(上半月) 2010(11)
    • [25].灾害救助需创新社会动员机制[J]. 中国社会导刊 2008(22)
    • [26].灾害救助网络动员模式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6)
    • [27].助推灾害救助法制化[J]. 中国减灾 2010(17)
    • [28].论我国农业灾害救助法律制度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3)
    • [29].灾害救助产品设计研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30].地震灾害救助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探究[J]. 科学决策 2010(10)

    标签:;  ;  ;  ;  ;  

    我国灾害救助中的应急志愿服务机制研究 ——以5.12汶川大地震志愿救助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