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构建

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构建

论文摘要

分庭审理是指对未成年被告人和成年被告人共同犯罪案件,由同一个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对未成年被告人和成年被告人适用不同的审判方式,分别开庭审理,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圆桌审判”方式,对成年被告人适用普通审判方式,最后对整个案件做出统一判决的审判方法。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少年司法制度价值的体现,是适应国际少年司法趋势的需要,是带动整个少年刑事司法程序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份对分庭审理做了简要的概述,指出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审判的基本做法,进而通过比较和借鉴,明确了在我国建立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正确举措。第二部分对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在我国建立分庭审理制度是有理论和现实依据的,是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的。第三部分从各个方面对在我国建立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进行了具体构建,既要遵循正确的原则,又要通过立法确定分庭审理的法律地位,也要从各个步骤和程序上进行构建。第四部分着重提出了在我国构建分庭审理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几个问题,包括审理效率问题、分庭前的立案审查问题、证人出庭作证问题、辩护人出庭问题、延期审理问题、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以及制定管辖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分庭审理概述
  • 1.1 分庭审理的概念与特征
  • 1.2 国际社会对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审判的基本做法
  • 1.2.1 绝对的分案审理
  • 1.2.2 相对的分案审理
  • 1.2.3 分开或者合并审理兼可的做法
  • 1.3 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与分案审理的选择
  • 1.3.1 分庭审理与分案审理的相同之处
  • 1.3.2 分庭审理的优势
  • 1.3.3 实行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 第二章 我国分庭审理的现状及建立分庭审理制度的依据
  • 2.1 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的现状
  • 2.1.1 分庭审理的法律依据不完善
  • 2.1.2 现实中分庭审理适用的缺失
  • 2.1.3 司法实践中已有分庭审理的初步探索
  • 2.2 在我国建立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理论依据
  • 2.2.1 诉讼客体理论为分庭审理提供了法理依据
  • 2.2.2 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特殊保护的理论
  • 2.2.3 建立分庭审理制度是解决法律适用冲突的需要
  • 2.2.4 少年司法制度价值追求理论
  • 2.2.5 对未成年被告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是分庭审理的理论支撑
  • 2.3 在我国建立分庭审理制度的现实依据
  • 2.3.1 建立分庭审理制度是由未成年犯的自身特殊性决定的
  • 2.3.2 改革我国现行少年刑事审判庭审程序氛围不适当的需要
  • 2.3.3 改革我国现有的少年刑事审判庭审保护不到位的需要
  • 2.3.4 建立分庭审理制度是适应国际少年司法趋势的需要
  • 2.3.5 建立分庭审理制度是带动整个少年刑事司法程序发展的需要
  • 第三章 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具体构建
  • 3.1 构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应遵循的原则
  • 3.1.1 不公开审判原则
  • 3.1.2 合适氛围原则
  • 3.1.3 寓教于审原则
  • 3.1.4 合适成年人参与原则
  • 3.1.5 全面调查原则
  • 3.1.6 迅速简化原则
  • 3.2 通过立法确定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的范围
  • 3.3 构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的具体步骤
  • 3.3.1 分庭审理的启动
  • 3.3.2 分庭庭前准备
  • 3.3.3 分庭庭审
  • 3.3.4 合议庭评议
  • 3.3.5 判决书的制作
  • 3.3.6 案件的公开宣判
  • 3.3.7 案件的上诉、抗诉
  • 3.3.8 卷宗的装订归档
  • 第四章 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的构建中需要注意和完善的几 个问题
  • 4.1 关于审理效率认识的问题
  • 4.2 关于分庭前的立案审查问题
  • 4.3 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
  • 4.4 关于辩护人出庭的问题
  • 4.5 关于延期审理问题
  • 4.6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问题
  • 4.7 关于指定管辖问题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刑事法院预审分庭职权探微[J]. 云南社会科学 2016(06)
    • [2].以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们从不孤独[J]. 意林 2014(04)
    • [3].被害人参加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的申请及其审查[J]. 国际法研究 2017(03)
    • [4].被害人参加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的方式[J]. 国际法研究 2017(04)
    • [5].国际刑事法院可受理性之解释及其评析[J]. 刑法论丛 2015(04)
    • [6].网络时代传统道德的尴尬境遇及权威树立[J]. 党政干部论坛 2010(08)
    • [7].家有落榜生[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1(11)
    • [8].“通过组织实行犯罪”研究——一个德国法理论出人意料的拓展[J]. 刑事法评论 2014(01)
    • [9].年终岁尾 基层行工作集锦[J]. 中国城市金融 2015(12)
    • [10].国际刑事法院决定可受理性的诉讼程序裁量权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 2012(04)
    • [11].国际刑事法院案件可受理性研究——以利比亚情势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7(23)
    • [12].伪政府的南北之争[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9(08)
    • [13].喝彩国产厂商[J]. 移动信息 2012(11)
    • [14].科学技术的艺术回归[J]. 科技导报 2014(15)
    • [15].论中国法院的分庭管理制度[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05)
    • [16].欧洲多国官员提醒中国企业:海外“橄榄枝”也有风险[J]. 中国经济周刊 2008(43)
    • [17].开卷[J].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0(08)
    • [18].小型培训机构到社区抢生意,有钱赚?[J]. 大众投资指南 2018(01)
    • [19].小型培训机构到社区抢生意,有钱赚?[J]. 大众投资指南 2012(12)
    • [20].平昌冬奥会仲裁案件述评[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9(03)
    • [21].校长批评“三戒”[J].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3(04)
    • [22].论国际经济组织司法机构的组织化[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8(01)
    • [23].国际刑事法院被害人诉讼参与制度初探[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3)
    • [24].媒体[J]. 新经济 2010(11)
    • [25].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案件可受理性质疑程序[J]. 环球法律评论 2009(06)
    • [26].郭宏伟诗两首[J]. 黄河 2015(02)
    • [27].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程序被害人参与机制探析——以检察官诉卢班加案为例[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8].浅析国际海洋法法庭首例咨询意见案[J]. 环境保护 2012(16)
    • [29].小庭院年收五万[J]. 科学种养 2009(08)
    • [30].《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框架下的被害人及其可以参加的诉讼[J]. 国际法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论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分庭审理制度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