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重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本文试着从文化的角度来探寻一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交的影响。文章以引言开篇,论述了问题的提出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框架以及研究方法,随后是文章的正文,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梳理美国学者瑟夫·奈对“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补充到完善,指出他所界定的概念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较为宽泛地界定了“软实力”,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性方式运用国内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并从软实力的定义概括出软实力的四层含义。第二部分主要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探讨。从对文化软实力的特性入手,分析了文化软实力所具有不同于硬实力的独特特性。然后,从对外交的影响来看,能生成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主要有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具有提高政权合法性、增强政权凝聚力、塑造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主要为:第一阶段是接触和沟通,这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必经阶段;第二阶段是好感和吸引阶段;第三阶段是认可和模仿阶段,第四阶段是被同化和支持阶段。通常情况下,软实力发挥作用只在第一阶段或第一和第二阶段。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交的影响。先对我国外交的演变按时期、分阶段进行了梳理。简要概括了从始于汉代止于明初的主动外交到明末清初的闭关锁国,从鸦片战争后的屈辱外交到北洋军阀时期的妥协外交,并对建国后的新中国外交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探究:从建国初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当前“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外交理念的提出,我国在不同时间段里根据不同的国际形势,采取了不同的外交策略,但基本原则没有变,那就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后,就文化与外交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即文化是外交必须考虑的背景、是外交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从而阐述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的影响、中国的民族精神对外交的影响和中国当前的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最后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案例,分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今后的外交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软实力的定义、内涵及其特性
  • (一) 软实力定义的界定
  • (二) 软实力定义的内涵
  • 二、文化软实力的资源构成、特性、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步骤
  • (一) 文化软实力的资源构成
  • 1. 中国传统文化
  • 2. 中华民族精神
  • 3. 当前意识形态
  • (二) 文化软实力的特性
  • 1. 文化软实力具有柔性
  • 2. 文化软实力具有内生性
  • 3. 文化软实力具有依赖性
  • 4. 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 5. 文化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 (三)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 1. 提高政治当局的合法性
  • 2. 增强政权的凝聚力
  • 3. 塑造政治当局国际形象
  • 4. 维护本国安全利益
  • (四) 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的步骤
  • 1. 接触和交流
  • 2. 产生好感和被吸引
  • 3. 认可和模仿
  • 4. 被同化和支持
  • 三、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交的影响
  • (一) 我国外交的演变
  • 1. 古代外交概述
  • 2. 近现代外交总述
  • 3. 建国后外交
  • (二) 文化与外交的关系
  • 1. 文化是外交必须着力考虑的背景
  • 2. 文化是外交重要的手段
  • 3. 文化是外交的重要目标之一
  • (三) 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交的影响
  • 1. 传统文化对我国外交的影响
  • 2. 民族精神对我国外交的影响
  • 3. 当前意识形态对我国外交的影响
  • (四) 以北京奥运会为案例分析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交的影响
  • 1.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的影响
  • 2. 奥运会的成功给我国外交的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历程与本质特征[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12)
    • [3].解构“中国外交强势论”——基于国家角色理论的实证分析[J]. 当代亚太 2019(06)
    • [4].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外交话语主题词演变研究[J]. 中国外语 2020(02)
    • [5].后新冠疫情时代的中国外交课题[J]. 世界知识 2020(09)
    • [6].开放合作自信包容 展现中国外交最强音[J]. 中国人大 2020(11)
    • [7].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对高中历史《新中国外交》一课的拓展探究[J]. 华夏教师 2018(34)
    • [8].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经验[J]. 国际论坛 2019(02)
    • [9].我们怎样走向世界——新中国外交视角与观念的演变[J]. 史学月刊 2019(09)
    • [10].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9)
    • [11].新中国外交70年:辉煌路,新征程[J]. 世界知识 2019(19)
    • [12].辉煌之路:新中国外交35件大事[J]. 世界知识 2019(19)
    • [13].追求全球范围内共同美好的生活——解读新时代中国外交格局[J]. 中国政协 2018(04)
    • [14].进程理性与中国外交[J]. 教学与研究 2018(04)
    • [15].意外、逆转与不确定之年——2016年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J]. 世界知识 2016(24)
    • [16].国际局势变迁视野下新中国外交思想审视[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4)
    • [17].“一带一路”打造中国外交新图景[J]. 人民论坛 2017(14)
    • [18].刘少奇与新中国外交问题述论[J]. 党史文苑 2017(12)
    • [19].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外交转型[J]. 理论学刊 2017(03)
    • [20].当代中国价值观指导下的中国外交[J]. 唯实 2017(06)
    • [21].新时期中国外交任重道远[J]. 现代国际关系 2017(08)
    • [22].浅谈中国外交“朋友圈”越来越大的原因[J]. 党史博采(理论) 2017(10)
    • [23].《中国不能缺席》:见证中国外交开拓进取、成绩斐然(英文)[J].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7(02)
    • [24].2015年中国外交的几个亮点[J]. 世界知识 2015(23)
    • [25].“负责任大国”语境下的中国外交:发展中国家位居何处?[J]. 西亚非洲 2014(05)
    • [26].改革开放与新中国外交[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1)
    • [27].新中国外交:安全与发展的互动[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8].2015年中国外交的四件大事[J]. 世界知识 2015(05)
    • [29].越南的中国外交研究综述(1993—2013)[J]. 东南亚研究 2015(02)
    • [30].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与影响[J]. 教学与研究 2015(05)

    标签:;  ;  ;  ;  

    中国文化软实力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